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伏即將來襲,教你如何防中暑

三伏將至,是夏季中最熱的時候,怎樣做才可以預防中暑就成了我們夏天的必備課,一起來了解下吧~

三伏天時間表

選擇喝水很重要

很多人覺得,烈日炎炎,16℃的空調和冰凍的冷飲降溫最好。殊不知,當人運動或剛經曆室外的高溫,突然喝下冷飲或者馬上吹冷空調,大腦會「誤認為」人體內部的熱量已經散發出去,於是「下令」停止排熱工作,如此,汗毛孔散熱困難,餘熱積蓄,更容易中暑。

高溫氣象裡,不論運動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體攝入,不能等到口渴時才喝水。注意最好不要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這些飲料會導致失去更多的體液。同時,還應避免飲用過涼的冰凍飲料,以免造成胃部痙攣。

大量出汗將會導致體內鹽分與礦物質的流失,運動飲料可以幫助人們在流汗的過程中補充身體所需要的鹽分與礦物質。

注意飲食調節

盡量少吃脂肪類厚膩葷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否則,不易消化的食物會給身體帶來額外負擔,影響夏天胃腸的消化能力。飲食以清淡素食為主,佐以魚肉蛋奶,保證人體必須的水分、鹽水、熱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物質的補充。

拒絕長期待在空調房

長期待在空調房中會使毛孔變遲鈍,影響排汗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可選擇在清晨或午後陽光微弱的時候進行一些簡單的戶外運動,讓身體微微出汗。不得不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的人可以多喝熱水,或者多喝熱茶,能有效促進排汗,消暑解乏去火氣。

戶外做好防曬工作

在戶外,應當盡量選擇輕薄、寬鬆及淺色的服裝。如果一定要進行室外活動,要注意防曬、降溫。可以佩戴寬帽簷的遮陽帽、太陽鏡,並塗抹SPF15或以上的防曬霜(UVA/UVB防護)。注意防曬霜應該結合當天的氣象狀況進行補圖。

「冬病夏治」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雖熱但陽氣盛在表,此時養生宜以養陽為主。三伏天是夏季最熱的時候,同時也是人體自身陽氣最旺,毛孔開泄,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氣血循環,也是驅使體內風、寒、濕邪最好的時候。

1. 食療祛寒:三伏天可適當吃些溫熱祛寒的食物,避免進食寒涼食物。羊肉、鯽魚、山藥、枸杞等都是溫補的食物。

2. 三伏貼:「三伏貼」是通過中藥穴位敷貼,由中藥對穴位產生熱性刺激,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祛病保健的效果。

3. 泡腳祛寒:三伏天通過泡腳可通經活絡、溫煦腑臟,調節臟器功能,改善毛孔的血液循環,加速祛除身體寒氣。

4. 吃薑:薑具有利膽、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的作用,鮮薑滋潤而不傷陰,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復有益。

5. 艾灸祛寒:艾灸是通過灸火的溫熱力及藥物作用,對穴位進行刺激,溫經活血,扶正祛邪。採用艾灸療法,可以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健脾和胃、溫陽散寒。

6. 喝熱水:三伏天是人們陽氣最旺盛的階段,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正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的境地,喝熱水的目的則主要會是為了發汗,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發汗解表功能,起到透裡疏通、清熱的作用。

7. 拔火罐:拔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改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