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寒重,很難瘦!三伏當令,祛濕排寒正當時

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這裡有趣,不簡單。

導 語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從入伏到出伏,人體毛孔大開,是祛濕、排寒的絕佳時期,也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時間。


濕寒重,很難瘦!三伏當令,祛濕排寒正當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三伏天」已經開始了,不管是濕氣重、體寒或是體質差的人,都可以抓緊利用這個好時機調理體質,濕去自然瘦,輕盈過夏天。


祛濕排寒:「動汗」出

古人特別講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養生原則,《傳家寶》裡記載:「夏三伏熱極時,汗要多出,則周身所染風寒濕氣,由汗而出。」出汗是人體排泄、改善循環和調節體溫的一種方式,適當出汗有利於身體健康。

對身體有益的出汗叫「動汗」,就是通過運動、艾灸等方式讓身體主動出汗,調動人體氣血後排出寒濕,身體變通透,人會感覺神清氣爽。


出汗後注意事項

▲ 汗濕的衣服不要長時間裹在身上

▲ 後腦、後項、雙肩、後腰吹風

▲ 馬上吃冷飲、吹空調

▲ 汗未乾時洗澡、沖涼

出汗應任其出透,可將汗水擦乾,稍作歇息,再進入陰涼處。如果汗後驟然受涼,毛孔閉塞體內熱氣不能發散於外,容易導致中陰暑,或引發皮疹。若感覺出汗過多耗傷陰津,可以喝點酸梅湯斂陰生津。


順天應時:三伏灸


濕寒重,很難瘦!三伏當令,祛濕排寒正當時


除了運動和艾灸,去濕、排寒還有很多種方法,比如食療、三伏貼等等,無論你用哪種方法借三伏天機都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我們著重說說艾灸,三伏天可在家自行施灸,夏氣象溫高,人體對溫度比較敏感,施灸時應注意不要被燙傷。

夏季冰箱、空調的大量使用,致使很多人易受風、寒。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

三伏天人體自身陽氣相對充足,皮膚腠理疏鬆,藉助大自然的溫熱之力,有利於寒氣和濕氣的排出,此時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濕寒重,很難瘦!三伏當令,祛濕排寒正當時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乾支紀日法」來確定的。每年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指乾支紀日中天乾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


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

頭伏10天: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20天: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10天:8月11日~8月20日

俗話說熱在三伏,因此三伏天是盛夏酷暑的時候,又常以「中伏」的平均氣溫最高。

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期間最重要的節氣要數立秋。立秋過後,養生的重點要從養陽轉向養陰了。因還在三伏期間,暑濕依舊,飲食起居不能一味地溫陽或滋陰,還是要注意祛濕。

艾灸最佳體驗時間:7月12日;7月22日;8月11日。


你適合三伏灸嗎?

濕寒重,很難瘦!三伏當令,祛濕排寒正當時

▲ 適宜體質虛弱之人,如手足發涼、自汗、盜汗等。

▲ 適宜兒童、老人提升體質,用來預防冬季發病。

▲ 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久咳及痰飲病證。

▲ 寒濕引起的各種病症,如風寒濕痹、痛經、寒濕腹痛等。

▲ 適宜心、肝、腎引起的浮腫、水腫等。

▲ 經常吹空調、冷飲、熬夜、過勞、工作壓力大的人士。

▲ 慢性胃炎、久痢、久瀉、易發呃逆、噁心、嘔吐、泄瀉、痢疾等腸胃功能不佳者。

▲ 適用於防衰老,保健防病。


介紹幾類常見不適的艾灸穴位

治腹瀉

夏季因為飲食不注意或腹部受涼,經常會出現腹瀉,對相應的穴位進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補中益氣、保暖治寒。

這幾個穴位分別是:中脘穴(臍中上4寸)、建裡穴(臍中上3寸)、足三裡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邊緣)。

治胃痛

在中脘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雙腿足三裡穴上各懸灸10分鐘,以穴位上皮膚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緩解。艾灸時要注意力集中。

偏頭痛

在腳趾頭上和手臂曲池一線的附近尋找熱敏點。左邊偏頭痛在右邊的曲池一帶尋找熱敏點,還能找到一個壓痛點,有些人離曲池遠一點,有些人離曲池近一點。交叉取穴,左邊疼取右邊,右邊疼取左邊。

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現在非常常見的一個病。從治療上來講,常灸的地方是印堂,然後是迎香,效果卻不十分如人意。

過敏性鼻炎的灸法盡量在肝經和膽經上面選擇熱敏點,然後再加上印堂、迎香,可以增加療效。

濕疹

對於濕疹艾灸的效果非常好,特別是嬰兒濕疹。一般濕疹從取穴上來講,可以取曲池、血海、百蟲窩,曲池是首選。

成年人可以考慮取關元穴,配合穴位熱敏點,臨床發現取了關元穴後,濕疹就不太容易複發。


三伏灸注意事項

▲ 首先必須正確看待三伏灸,其實一年四季都可以艾灸,只要對症,都有很好的效果。注意選用好的艾灸條。

▲ 艾灸的頻率沒有那麼固定。畢竟每個人情況不一樣,病情有輕重、病程有長短,總體上如果不出現口乾、口渴、嗓子乾等上火癥狀,或沒有出現灸後更加乏力的情況,就可以連續灸。

▲ 三伏天施灸前後,注意及時補充水分。灸後如有浮火推薦飲用烏梅水。

▲ 艾灸時不可開空調,艾灸時毛孔打開,寒濕之邪易侵入人體。

▲ 汗出要有度,尤其是氣血虛弱、疲倦乏力的朋友。

▲ 在家自行施灸一定要注意安全。為避免灸後上火,最後可以艾灸湧泉作為結束(艾灸湧泉可引火下行,避免上火)。


如果你對文章內容或相關課程感興趣,請關注微信號:正安文化北京[zanedubj],我們等你喲~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