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外遺珠:去瑞典發現90年前從臨洮運走的馬家窯彩陶

去瑞典尋找馬家窯文化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船島上,有一座看似很不起眼的明黃色建築,它與老城皇宮隔湖相望,並與國家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和瑞典皇家藝術學院為鄰。這裡就是著名的遠東古物博物館。

以其豐富的東亞文物館藏和高水準的漢學研究在國際博物館界和學術界享有盛譽。在多達十萬件的藏品之中,來自中國的文物約佔百分之八十,年代跨越了新石器時代至晚清民國,最為知名的藏品當屬史前彩陶,其收藏之富、之精,在中國本土之外首屈一指。

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中國之前的中國”展廳

馬家窯文化 半山類型 彩繪人頭陶器蓋

甘肅出土 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藏

安特生在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研究

出土於臨洮辛店彩陶

每一座博物館的成立都需要一個契機。對於遠東古物博物館來說,它的故事可以從首任館長,考古學家、地質學家約翰·貢納·安特生的中國之行開始講起。

一九二四年起,安特生在陝西、甘肅、青海等地的野外考古調查基本是以蘭州為中心,在半徑四百公里的範圍內進行。安特生作為研究構建中國上古史的第一人,首次將中國上古史帶入了現代考古學和世界文明史研究的整體框架,其歷史地位無法否定。

在當時的西北地區,彩陶根本無人識貨,直到安特生大張旗鼓地問價和搜尋,大家開始意識到它的價值。消息很快就傳開了,蘭州的古董商都知道有一個外國人高價收購這些古老的陶罐。於是,從臨洮等地新出土的陶器源源不斷地被送到了安特生面前。但收購陶罐並非安特生的最終目的,他更需要掌握這些器物的出土地。收購陶罐的同時,他也通過當地傳教士的關係打探到了彩陶的出土地點在甘肅臨洮、廣河等地,並於一九二四年夏天開始系統的考察和發掘工作。

一九二五年秋,安特生搭乘一艘犛牛皮筏沿黃河一路向東,將一批至少二十五箱貨櫃,來自中國西北的珍貴文物從蘭州經北京運回瑞典。

安特生一共發掘出了大約3萬件未經修複的陶片陶器,由於在這些考察中有瑞典皇家的經費資助,也有瑞典的科學機構和科學家參與研究分析,更由於當時的中國缺少研究的人才和條件,所以中國政府和瑞典簽訂了協議,同意安特生把他發現的彩陶運回瑞典進行研究,在研究完成後,再把其中的一半歸還給中國,兩國共享發掘成果。對於這一切,安特生都照辦了,他回國後任新成立的遠東文物博物館館長,整理出了400多件彩陶,對它們進行建檔、保護、修複和定名,然後在9年中分7次將同樣數量的彩陶歸還給了中國。現在遠東文物博物館裡的這些彩陶就是他留下的那一半。其中,標有“P”字母的文物被送還了中國,而標有“S”字母的則留在瑞典。現在館內陳設的彩陶底部,有些還能看得到暗淡的“S”字母。而送回中國的那一半則經過半個世紀的戰爭劫難和人為破壞之後,則片陶無存了。

安特生手繪廣河縣齊家鎮邊家溝存墓葬平面圖

安特生1924年拍攝的臨洮馬家窯遺址

安特生拍攝的運往臨洮縣城的彩陶馬隊在西平山

安特生拍攝的1924年的臨洮洮河浮橋

安特生拍攝的幫助挖掘彩陶的臨洮百姓

1924年采集員 莊永成在廣河縣齊家鎮邊家溝村發掘墓葬

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收藏的甘肅彩陶

安特生收集的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彩陶

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藏

安特生收集的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彩陶

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藏

馬家窯文化 半山類型 彩陶旋渦紋雙系罐

甘肅省寧定縣出土 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藏

馬家窯文化 半山類型 彩陶罐

甘肅省寧定縣出土 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藏

安特生組織發掘的位於臨洮等地的洮河流域多個遺址,是中國彩陶文化類型最為豐富、埋藏最為集中的區域。整理出土的彩陶,再結合之前的工作,他最終得以將甘肅的彩陶分期斷代。

對於這批來自中國的文物,1926年2月24日,瑞典國會通過了將收藏國有化的提案。而中國委員會則把成立一個國立博物館來保存這些文物作為所有權國有化的前提,國會據此決定成立遠東古物博物館,並將其列為瑞典人文科學院的下屬機構。同年三月五日,安特生被任命為遠東古物博物館的第一任館長、斯德哥爾摩大學東亞考古教授。

博物館初建時,面臨種種困境,但安特生堅持不懈地積極奔走,他的學術熱情得到了公眾的回應,藏品逐年增加,使得遠東古物博物館成為西方世界最重要的中國文物收藏中心之一。與此同時,安特生也開始著手進行向中國退還仰韶文物的準備工作。從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六年期間,遠東古物博物館分七次將標有P的文物運回中國,但遺憾的是,這批文物抵達中國之後正逢抗日戰爭爆發,從此下落不明。最後一次有據可查的記載來自安特生最後一次亞洲之行:一九三七年,他在南京地質調查所親眼見到過這批運回的文物。

馬家窯文化 彩陶罐 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藏

馬家窯文化 馬廠類型 彩陶罐 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藏

馬家窯文化 半山類型 彩陶罐

甘肅省寧定縣出土 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藏

辛店文化 彩陶罐

甘肅臨洮辛店出土

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藏

甘肅臨洮出土

彩陶罐 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藏

2000年,時任遠東古物博物館館長的瑞典漢學家馬思中在研究館藏文物時找到了安特生當年留下的文物退還記錄,並把它們交給中國相關機構,希望能夠找到這批遺失的珍寶。

2005年,在他卸任館長之際,北京傳來了好消息: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庫中找到四個木箱,其中有二十九件彩陶文物,根據當時的文物編號,可以確定這批文物來自1920至1924年間安特生的考古發掘,但無法進一步確認是否屬於從瑞典運回的那一批。其中僅有一件編號為K6371的文物曾出現在安特生所列的返還文物清單之上。

在馬思中編著的《中國之前的中國:安特生、丁文江和中國史前史的發現》一書中,曾提到在這批消失了的文物之中,有一件編號為K5473的人頭形器蓋尤為珍貴。與其相似的兩件彩陶如今仍藏於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中,已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在首屆馬家窯文化節開幕前夕,我們多方查找,在瑞典遠東古物博物館發現一批“Kansu; Ti Tao Hsien; Ma Chia Yao”的材料及其相關彩陶實物,今日一並發出,以供學者和廣大愛好馬家窯文化的人欣賞研究。

1935年—199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原版初印《遠東古物博物館》雜誌一組18冊。尺寸:26.7×19.4cm.清末民初,瑞典考古隊在中國的長期考古探險,奠定了斯德哥爾摩在歐洲漢學領域的重鎮地位。該組文獻內收錄遠東古物博物館館藏東亞藝術及考古珍品數百近千件,內容涉及殷墟甲骨、仰韶文化陶器、青銅器、佛造像、書畫、陶瓷、玉器、古幣、絲帛、家具、古玩雜項、石窟、考古發掘等諸多方面,採用照相及摹本方式發表,匯集眾名家學術研究與論文,珂羅版精印,結合地圖、手繪素描剖析、考古發掘現場影像等多種方式,系統介紹古代東亞及相關地區的藝術、建築、歷史、哲學、文學、語言等領域,可謂百科全景式學術刊物,極具參考價值,且印製精美。

1929年-1974年《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古物博物館》大全套30冊46卷全。尺寸:26.5×20.1cm.清末民初,瑞典考古隊在中國的長期考古探險,奠定了斯德哥爾摩在歐洲漢學領域的重鎮地位。此本內收錄遠東古物博物館館藏東亞藝術及考古珍品數百近千件,內容涉及殷墟甲骨、仰韶文化陶器、青銅器、佛造像、書畫、陶瓷、玉器、古幣、絲帛、家具、古玩雜項、石窟、考古發掘等諸多方面,採用照相及摹本方式發表,匯集眾名家學術研究與論文,珂羅版精印,結合地圖、手繪素描剖析、考古發掘現場影像等多種方式,系統介紹古代東亞及相關地區的藝術、建築、歷史、哲學、文學、語言等領域,可謂百科全景式學術刊物,四十六年間不定期出版,如此浩大工程、終成皇皇巨著,極具參考價值。大全套者極為少見,印製精美、保存較好。

特此感謝瑞典東亞博物館

原創不易,記得鼓勵

轉載自 這裡臨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