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甘肅收藏者30余載收藏4萬餘方石頭 建石文化博物館

近日,甘肅定西市臨洮縣奇石博物館內,一桌“滿漢全席石頭宴”讓人垂涎欲滴。 楊娜 攝

中新網蘭州3月1日電 (楊娜)初春時節,甘肅洮河石文化博物館館長邊正學依舊堅持每天飯後漫步在洮河岸邊。河水冰冷刺骨,可看見中意的洮河石,邊正學還是會毫不猶豫地下河撿拾。

年過六旬的邊正學談論起自己收藏的4萬餘方觀賞石,如數家珍。35年前,父親從洮河岸邊拉回建築所用的洮河石,邊正學在一方方石頭中,發現了形似古樹、似臉譜、似文字的石頭,精美的花紋圖文並茂地呈現在他面前,讓他愛不釋手。

圖為用石頭做成的“土豆”。 楊娜 攝

“當時周圍的鄰居們有人喜歡收集石頭拿回家做裝飾品。”受此啟發,邊正學發現從河岸邊的淤泥中挖出的石頭,不但可以用作建築用料,而且形狀各異、花紋繁多的石頭也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從此之後,邊正學便開始了他的收藏之路。做建築工作的他,將工程所用的石頭進行篩選,遇見自己喜歡的,造型花紋獨特的,均收藏起來。“十八羅漢”“敦煌飛天”……隨著收藏的石頭越來越多,邊正學開始給他收藏的石頭分門別類,並通過參加學習培訓,提升自己的鑒賞能力。

臨洮縣位於黃河上遊右岸一條大支流——洮河流域,是黃河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鄉”之稱。癡迷收藏石頭讓邊正學意識到,一方方洮河石所承載的內容,不僅只有奇特和美觀,千百年來積澱的文化內涵,更讓收藏變得有價值。

此前,甘肅省觀賞石協會第二屆常務理事會議在臨洮縣舉行,該縣縣長王海妮在介紹當地文化時表示,“因文而興,因水而靈”。該地具有馬家窯、秦長城、貂蟬以及李氏等文化名片,並且洮河水不僅孕育豐富悠久的洮河文明,還孕育出燦爛的洮河“石文化”。

從“門外漢”到考取中國觀賞石監評師和價格評估師資格證書,邊正學通過參加各種培訓學習,獲取更加專業和系統的知識,在此過程中,他的鑒賞能力逐漸提升,多年來的藏石中一些較為普通的石頭也被他淘汰,他也更加了解洮河石與其他石頭的不同之處與其所承載的深厚文化。

圖為博物館館長邊正學介紹他收藏的石頭。 楊娜 攝

邊正學介紹說,與全國其他地區的石頭相比,因洮河水域的獨特性,洮河石更加細膩,並且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象形石。“據說多年之前,馬家窯陶罐是素罐,因為洮河岸邊的農民撿到了花紋獨特色彩美麗的洮河石,將上面的花紋繪至陶罐,才有了馬家窯彩陶。”

因為洮河石的與眾不同,當地的“石農”越來越多,洮河岸邊撿拾石頭收藏並以此為生的人逐年增加,但因為零散買賣,一盤散沙,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看到這樣的情境,邊正學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建一座洮河石文化博物館,為大家提供一個平台,並以此宣傳洮河石文化。

在經過前期走訪全國其他石文化博物館學習經營理念籌備多年之後,2013年,邊正學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籌劃臨洮石文化博物館的建設工作。2019年年初,坐落在洮河岸邊的洮河石文化博物館建成,入駐了60余家經營洮河石的商家,並計劃於2019年4月27日正式開館。

能將大家聚集起來,在邊正學看來,不僅是為他們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讓洮河石經營更加規範化,拓寬銷路,也為當地民眾以及前來旅遊的國內外遊客提供一個了解臨洮文化的窗口,讓石頭上所承載的深厚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

將自己三十餘年收藏的4萬餘方石頭搬進博物館之後,邊正學和工作人員一起,將所有的石頭按照彩陶文化、貂蟬文化、李氏文化等分門別類,讓前來觀賞的遊客在“賞石會友”之時,了解當地的文化。

此外,邊正學還計劃延伸石頭產業鏈,做石藝產品,通過在石頭上作畫寫字,讓其具有觀賞價值的同時還具有警示教育作用。“讓臨洮的老老少少都喜歡自己家鄉的石文化,我建這個博物館就真的有了意義。”邊正學如是說道。(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