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才多藝的蒲松齡,除了寫短篇小說還會什麽

郭沫若如是讚賞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齡《聊齋志異》一書,天馬行空,把神鬼狐妖夢幻構思推向極致,成為古代姹紫嫣紅愛情百花園,還描繪了清代現實生活,舉凡黑暗時世、科舉風雲、家庭婚姻,無不涉及。《聊齋志異》不論小說數量,還是小說構思、描寫手段,都較西方三大短篇小說家——俄國契訶夫、法國莫泊桑、美國歐·亨利的小說更為博大精深。更有甚者,蒲松齡是站在中國小說史與中國文化史肩上的。從六朝小說到唐傳奇,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從六經到戲劇稗史,無不為其所用。《聊齋志異》引用典籍達兩千種以上。幾乎可以說,讀一本《聊齋志異》就能濃縮性了解中國文化。因此,若說蒲松齡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亦不為過。但蒲松齡只會寫短篇小說嗎?非也。其實,蒲松齡多才多藝,雜學旁收,樣樣精通。

一、懂音樂,會戲劇,精於俚曲創作

"俚曲"即用淄川方言寫成的可演唱的俗曲。蒲松齡的兒子蒲箬在《柳泉公行述》中說:"如《志異》八卷,漁搜聞見,抒寫襟懷,積數年而成,總以為學士大夫之針砭,而猶恨不如晨鍾暮鼓,可參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市媼之夢也,又演為通俗雜曲,使街衢裡巷之中,見者歌,而聞者亦泣。其救世婆心,直將使男之雅者、俗者,女之悍者、妒者,盡舉而匋於一編之中。嗚呼!意良苦矣。"

蒲松齡用心良苦,覺得用言簡意賅但可能較為難懂的文言文寫的《聊齋志異》,可能對"村庸"、"市媼"有一定閱讀障礙,而自己又想讓更多民眾知道自己的"救世婆心",故而便從聊齋故事中選擇與普通民眾息息相關者,寫成俚曲,即聊齋俚曲,讓民間藝人在街頭巷尾唱給老百姓聽。聊齋俚曲是蒲松齡將自己創作的唱本配以當時流傳的俗曲時調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傳統民間音樂文學體裁,形式類似今天的琴書說唱與地方戲。2006年5月20日,聊齋俚曲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這個角度講,稱蒲松齡為文學大眾化的先行者,亦不為過。

蒲松齡創作了十四種俚曲,分別是:《牆頭記》《姑婦曲》《慈悲曲》《翻魘殃》《寒森曲》《禳妒咒》《富貴神仙》(後變《磨難曲》)《俊夜叉》《窮漢詞》《琴瑟樂》《蓬萊宴》《醜俊巴》《快曲》《增補幸雲曲》。其中,有不少取材於《聊齋志異》,即:《姑婦曲》,由《珊瑚》衍化而來;《慈悲曲》,由《張誠》衍化而來;《翻魘殃》,由《仇大娘》衍化而來;《禳妒咒》,由《江城》衍化而來;《富貴神仙》(後變《磨難曲》),由《張鴻漸》衍化而來;《寒森曲》,由《商三官》和《席方平》發展衍化而來,並汲取《喬女》《續黃粱》精華。

那麽,俚曲算何種文學體裁呢?《禳妒咒》屬完整的地方戲劇體裁,《牆頭記》、《磨難曲》初具戲劇形式,其余各篇是所謂"鼓詞"。這些"鼓詞"往往以作者描繪、敘述、議論,雜以牌子曲,展開戲劇衝突,以第三者"介紹"替代劇中人"道白",結構上不似戲劇那樣分場分出,卻像小說般分"回"。

二、通曉教育、天文、農業、醫藥,精於雜著創作

"雜著"即文學創作外的著作。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載蒲松齡有《省身語錄》《懷刑錄》《歷字文》《日用俗字》《農桑經》五部雜著。蒲松齡這些雜著多寫於六十歲以後。《省身語錄》是蒲松齡記錄蒲家先輩教育子弟的語錄和收集古往今來前賢有關修身養性、待人接物的語錄,即蒲家家風傳統;《懷刑錄》,據《懷刑錄·序》所言,是"使讀禮者知愛,讀律者知敬,其有裨於風化非淺矣"的雜著;《歷字文》是通俗歷算書;這五部雜著中比較重要的是《日用俗字》和《農桑經》。

《日用俗字》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編成,頗像二十一世紀時髦的"漢字讀寫"前奏,是教村民如何正確認字、理解字意的書,涉及身體、莊農、飲食、器物、花鳥蟲魚、堪輿風水、賭博嫖娼等三十一章,用七字韻文寫成,如:

木匠祖師是魯班,家夥學成載一船。

斧鑿鏟鑽尋常用,曲尺墨鬥有師傳。

衙門不論情和理,個個衙蠹賽虎狼。

須用銀錢求押役,還將包面請該房。

止見博徒成乞丐,那見相識成富豪?

如今片瓦根椽者,當時曾稱賭手高。

《農桑經》包括《農經》、《桑經》兩部分。《農經》是在前人著作基礎上,按實用原則增刪,按月份告訴務農者該做什麽,如正月要上糞、養牛養豬;三月要種棉、鋤麥、打蝻。《桑經》凡二十一則,介紹了擇種、蠶室、三眠等。蒲松齡較全面地總結了華北農業生活經驗,無愧於"中國古代農學家"的稱號。

蒲松齡還著有《藥祟書》、《婚嫁全書》、《家政外編》、《家政內編》、《觀象玩佔》、《小學節要》等。《藥祟書》收有兩百多個藥方,傳世數種抄本。《婚嫁全書》是古代有關婚姻嫁娶禮俗的書,可惜沒傳下來,唯有其"序"保存在《聊齋文集》中。

雜著的大量出現,說明蒲松齡雖然一生大部分歲月都在讀書、教書、著書,都在走向仕途路上奔波,都在神鬼狐妖的夢幻世界裡飛翔,但他的心卻一直接著地氣,和普通老百姓連在一起。

三、精通書法

康熙三年,蒲松齡25歲應邀到李堯臣家就讀,並作《醒軒日課序》以勵志。序中雲:"時趙甥晉石在,假館同居,謂余曰:'請定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余曰:'善'!……"由此可知蒲松齡在寫文著書之際,仍時時仿帖,沉浸筆硯之間。

蒲松齡精於書法,其書蒼勁古樸,揮灑自如。青年時期學書即遠追鍾繇、王羲之,筆法順暢舒展,而能質樸厚重,氣息高古。蒲松齡有聊齋手稿、文稿以及詞稿等真跡傳世,但都是小字。傳世墨跡猶有《聊齋詩存》、《裴將軍詩》立軸等。《聊齋詩存》,紙本楷書8頁冊手稿本,每冊橫19厘米,高29厘米。此件出津門世家,甚為珍貴,署"留仙蒲松齡",鈐印"聊齋"、"蒲"、"松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