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低價iPhone被哄搶 特奢匯聲稱“內外勾結被掏空”

每經記者:陳克遠 劉晨光 王星平 每經編輯:王麗娜

特奢匯公司正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晨光 攝

輕奢電商尚品網剛剛遭遇“猝死”,近日,會員製電商特奢匯因延遲發貨超過一個月、多位消費者申請退款未果也正面臨質疑。

8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接到消費者趙科(化名)爆料稱,他於今年7月13日從特奢匯購買了4部iPhone手機,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商品。在過去25天中,其多次與特奢匯客服溝通,但收到的回復均是“會陸續發貨”,而申請退款同樣未果。

趙科遇到的情形不是個案。記者在一個未收到貨的特奢匯消費者QQ群中獲取的文件顯示,在統計的136位消費者中,尚未收到商品的訂單多是自6月24日後發起的訂單,涉及的商品總金額高達1373.52萬元。而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據另一位消費者李明奇(化名)對記者表示,他了解到的信息,目前特奢匯拖欠消費者商品的金額達到2.5億元(未經證實)。

部分未收到貨特奢匯消費者登記表

根據啟信寶信息顯示,特奢匯的商標信息歸屬於深圳回憶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2年,法定代表人為陳炫言,公司注冊資本為1334.81萬元。

針對消費者爆料以及拖欠商品金額高達2.5億元的說法,記者撥打特奢匯官網提供的客服電話和座機電話,連續撥打均未獲人工接聽,截至發稿前,記者留言也未獲回復。另據維權消費者提供的特奢匯董事&常務副總裁陳炫言名片上的聯繫方式,記者嘗試與其電話聯繫並發去短信,截至發稿也未收到回復。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特奢匯在其App、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中發布的“致用戶的一封信”中表示,延遲發貨和延遲退款問題是由於企業內部進行重大調整,錯誤估計了成本與需求量導致。但信中也強調,特奢匯不存在逃避、躲藏、賴账等行為,並依舊正常運作。此外,特奢匯還於8月6日在其官方微博中表示,由於部分內部人員與黃牛進行勾結,有預謀地掏空特奢匯,針對此次事件特奢匯已經成立專案小組。

收不到的貨、退不了的款

8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特奢匯總部。

剛進門,正門口的“特奢匯”“小鯨生活”幾個字十分醒目,前台有一位員工在值班。記者注意到,在進入公司大門的左側,陳列著深圳回億科技的許多榮譽證明,包括“新四板直通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證書。

記者以幫助朋友消費谘詢的身份進入到公司詢問,在前台值班的一位男性員工告訴記者,現在政府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處理方案也已明確,之後會在官網等公開渠道發布出來,預計15天左右方案就能定下來,具體內容由高層決定。

從現場的情況來看,特奢匯總部仍處於正常運營狀態,部分員工依然在正常辦公,不過只是集中在進門右側的辦公區域,而左側辦公區域已經騰出空間,專門用作接待消費者,此外有多位警察在現場維持秩序。不過當日下午,從公司現場員工到崗情況看,有很多工位處於空缺狀態。在公司辦公區域左側,有部分消費者在這裡等待公司給出具體解決方案。

特奢匯辦公區有許多空位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晨光 攝

一位來自四川的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在特奢匯平台上下了價值60多萬元的訂單,有100多台iPhone手機。就他的訂單情況而言,截至8月6日已經有近一半的訂單申請了退貨,但仍不知道貨款什麽時候能夠到账。“只是取消了訂單,對退款信息做了登記,但是錢還沒有收到。”陳先生表示。

同樣,來自山東的張先生也提及,他6月底在購買商品時,頁面顯示的信息是15天之內發貨,但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一直沒有見到貨。此外,他7月10號購買的電腦,雖然已經申請了退款,但至今沒有消息。

據部分在場的消費者告訴記者,特奢匯方面也有與他們商討賠償方案,提出用酒、淨水器甚至大米來進行相關補償。但多數消費者對記者表示,“這種方式肯定不會同意”。關於特奢匯如何推進退款事宜,記者嘗試多種方式與特奢匯方面高管取得聯繫,但截至發稿前均未成功。

“薅羊毛”惹的禍?還是平台管理漏洞?

顯然,特奢匯延遲發貨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值得一提的是,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採訪和了解,涉及此次被延遲發貨的商品多數為iPhone手機。

趙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最初接觸到特奢匯是春節前經朋友介紹,看到上面iPhone手機價格很便宜就和朋友一起買了兩台,儘管發貨時間很慢,但是20多天也就收到貨了。但當他於今年7月13日再次下單,想給親戚朋友也帶買幾部手機時,不發貨不退款的問題就爆發了。

記者根據趙科提供的訂單信息注意到,他所購買的一款iPhone XR 64G手機價格為4419元,而記者查詢Apple官網看到,同款同型號的手機定價為6199元,而查詢Apple產品京東自營旗艦店的報價,該款手機定價為4899元。就此來看,特奢匯的手機價格較京東自營旗艦店的報價還要便宜480元。

用戶提供的特奢匯APP訂單截圖

趙科進一步告訴記者,看到訂單信息遲遲沒有進展,他聯繫過客服,但對方的回復總是“會陸續發貨”,但要問具體時間總是沒有明確答覆,而他嘗試申請退款,同樣也遲遲沒有回款到账。

記者嘗試以消費者身份谘詢特奢匯App客服,如果購買一台手機需要多久才能收到貨,對方給出的答覆是同樣是“會陸續發貨”,進一步追問發貨時間,則只有“因谘詢人數過多,客服人員全忙,請告知您的業務問題,我們將盡快為您提供服務”的回復。

李明奇告訴記者,不發貨的現象主要是對6月24日以後的訂單,之前雖然發貨比較慢,但總還能收到物流信息,但現在不僅沒有物流信息,更是直接就不發貨了。據其稱,之前在現場有人看到了特奢匯拉的消費者訂單統計單,涉及到的金額總數達到2.5億元,這只是手機的欠款。對於這一數字,因未能聯繫到特奢匯方面的相關人士,所以無從查證。

另據工商信息顯示,特奢匯的經營項目包括:網絡科技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谘詢、技術維護;計算機網絡工程、軟體開發維護、電腦及周邊產品的銷售,網絡技術維護;企業管理谘詢;辦公用品的銷售;貴金屬及其製品、黃金製品及原料、金銀製品、珠寶鑽飾、鑲嵌飾品、鉑金製品、翡翠、玉器、珠寶工藝品及其他貴金屬工藝品的零售、批發;貴金屬、金銀飾品的租賃;國內銷易(不含專營、專控、專賣商品);貨物及技術進出口(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票務代理;經營電子商務;代訂酒店。

各執一詞 律師說法來了

實際上,消費者對特奢匯延遲發貨、延遲退款的質疑,特奢匯方面也並非沒有回應。

“特奢匯已在第一時間布控市場並進行了合理的內部資源調配,雖有效果但不盡如人意。”根據特奢匯在其App、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中發布的“致用戶的一封信”中表示,延遲發貨和延遲退款問題是由於企業內部進行重大調整,錯誤估計了成本與需求量導致。但信中也強調,特奢匯不存在逃避、躲藏、賴账等行為,並依舊正常運作。

此外,特奢匯還於8月6日在微博中表示,由於部分內部人員與黃牛進行勾結,有預謀的掏空特奢匯,針對此次事件特奢匯已經成立專案小組。

對於特奢匯這樣的回應,李明奇並不認可:“他們(特奢匯)把我們這種買的多的人定義成黃牛,但是後台能看到訂單數據,如果認為我們是黃牛可以取消訂單啊。”李明奇表示。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的過程中,李明奇直言,之所以會產生那麽大金額的訂單,是因為他下單的數量比較多。在特奢匯平台上下單的筆數有33筆,購買了68台iPhone手機,涉及商品價值37萬元,最早的訂單是在6月25日下的。根據他提供的下單截圖顯示,當時特奢匯承諾的發貨時間為下單後的15天后,但至今沒有收到貨,谘詢客服、申請退款,他遭遇了趙科一樣的情形。

“因為對比了平台價格,他家(特奢匯)的手機價格要比別的渠道便宜幾百塊錢,也是因為有朋友開手機店,所以就購買了。”但讓李明奇質疑的是,就算平台將自己劃定為黃牛,為什麽連退款都不行。

和李明奇情況類似的還有本身就是經營手機專賣店的王志(化名),而他在特奢匯上下單商品的金額達到了54萬元。

湖南聞勝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消費者下訂單前承諾下單後15天發貨,但是卻遲遲不能按時發貨、也不能及時將款退還給消費者的,一般情況下是需要承擔違約責任的。

“如果商家根本就無貨銷售,卻欺騙消費者前來下單購買商品,則很可能屬於消費欺詐行為。”劉凱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消費者可以向商家主張賠償其受到的損失,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趙佔領也告訴記者,消費者在平台下單後,雙方就相當於成立了買賣合約關係,所以平台方應當按照承諾發貨,如果不能如期發貨就構成了合約違約。趙佔領提出,就特奢匯當前的糾紛而言,涉及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約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特奢匯在其官方微博給予某消費者的一則回復是,“我們已根據訂單時間陸續安排了順豐快遞發貨”。而在上述消費者QQ群中,也有個別消費者表示,已經收到了此前下單的商品。同時該群內也有消費者表示,,特奢匯目前是一天發出1-20件的商品作為拖延發貨問題的處理方式。不過這些消息,尚無從證實。

但在李明奇、王志等消費者看來,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於他們這些大單量下單的消費者來說於事無補。

關於如果被定位為“黃牛”是否還有要求賠償的權利,劉凱認為,對於在特奢匯上批量採購商品的商家,只要其是在特奢匯App正常下單交易,且支付了相應款項。即使其是為了轉賣,也依然享有消費者的合法權利。

“如果平台沒有做出任何限定條件,那麽就算是商家也可以向一般消費者一樣下單,這樣做並不違法,買賣合約同樣是有效的。”在趙佔領看來,關鍵就在於平台在用戶協議中有沒有對消費者制定相關規則,如果沒有相關約束規則,消費者是不是黃牛並不影響合約效力。

對於消費者此後應該如何來維權,劉凱建議消費金額低的消費者應隨時關注特奢匯公司的動態,積極與公司溝通要求退款。消費金額高的消費者必要時應及時向法院提起訴訟,並可向法院申請凍結其公司資產,盡可能保證判決生效後能夠得到執行。此外,如果有證據證明該公司存在嚴重的違法問題,應積極向警察機關進行報案。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爭議背後供應鏈承壓

特奢匯該次事件也引發業界對會員製電商模式的爭議和討論。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紅利逐漸消退,一些新型的商業模式也開始興起,也逐漸成為主流。會員製電商便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以雲集等為代表的的會員製電商以黑馬之姿走向前端,外界對於這一模式也越來越關注。

作為一家多年來一直以“會員製電商”自稱的電商企業,特奢匯也因不斷增長的會員體系被越來越多人所知曉。對於之所以將自己定位於會員製電商,特奢匯戰略董事張倩倩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講到,其實是受到美國零售巨頭Costco的啟發。

公開資料顯示,Costco作為美國的一家實體零售商,自上個世紀80年代發展會員制度以來,已經佔有很大市場份額。而Costco的模式主要是為會員用戶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通過收取會費實現盈利。

在這種模式下,平台通過精選SKU,使得採購更加集中,採購量增大能更好地向供應商壓價,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優化商品價格。也正是看好並認同這一模式,特奢匯一直喊出“精致生活,奢而不貴”的口號。公開資料顯示,特奢匯試圖以低廉的價格吸收更多的會員。通過弱化商品利潤,加重平台運營及用戶服務成本,在降低商品價格的基礎上讓用戶以更低的成本購買商品。

看上去,企業發揮的平台的效用,用戶享受了性價比的服務。但其中也潛藏一些危機。

或許是對會員消費能力預估失誤,讓特奢匯在成本方面沒有受到控制。這一點,特奢匯在8月5日《致用戶的一封信》中也有所提及。該信中寫到:“由於特奢匯內部進行重大調整,錯誤的估計了成本與業務需求量,部分訂單出現延遲發貨和延遲退款等問題。”

如今,特奢匯的“落寞”讓外界也對其此前一直宣揚的會員製電商模式也開始有所質疑。不過,記者也注意到,這一模式下,電商領域呈現出“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局面。

與特奢匯的際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日,MFA會員說、海豚家等多家會員製電商相繼宣布完成融資。今年5月,最受外界關注的會員電商平台“雲集”更是登陸美國納斯達克,開創了中國會員電商的新江湖。同時,記者也注意到,京東、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也在近兩年發力會員製這一領域。

顯然,從當下的情況來看,會員製電商並非不被看好。那麽,平台要如何避免出現如特奢匯這樣的情況,多位業內人士一致指向了供應鏈。

在從“供應鏈——平台——會員”的過程中,供應鏈的作用不言而喻。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會員製電商光有會員製是無法形成壁壘的,還需要有完備的供應鏈支持。“會員製電商到最後比拚的還是服務,而好的服務必然要有強大的供應鏈支撐,如果沒有供應鏈支撐,平台將會丟失發展的根基。”曹磊說。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