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日按兩穴,調血壓

血壓正常是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必要條件,當體循環動脈壓增高或降低,就會引起高血壓和低血壓。

中醫將高血壓歸屬「頭痛」「眩暈」範疇, 發病原因為機體陰陽失調,加上長期精神緊張,或吃太多辛辣肥厚食物,以致肝火、肝陽亢盛或肝腎陰虛,令氣血運行異常,為氣血陰陽失調、上實下虛之證。低血壓屬於「心悸」「虛勞」範疇,由先天不足加上後天失養,或久病致虛、思慮過度勞損心脾導致氣血不足,兼有陰虛、血虛等證,升舉鼓動無力,脈道壓力下降所致。

三陰交和懸鐘兩個穴位,有穩定血壓的作用。三陰交,在內踝向上量3寸(四橫指)處,為足太陰脾經的腧穴。經常按揉該穴有健脾化濕、通經活絡、調和氣血等作用。懸鐘,為足少陽膽經穴,位於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小腿外側,刺激該穴有祛風活絡、舒筋止痛、強壯腰膝等作用。

兩個穴位位置相對,功能相互協調,通過適度刺激,可促使氣血流通,經脈得以濡養,從而調節血壓。中醫多用這兩個穴位治療高血壓,但因二者均有補虛強壯作用,因此對低血壓也有調節作用。具體方法:挺直脊背端坐在椅子上,屈膝成直角,用手指分別對稱按壓三陰交穴和懸鐘穴,順時針與逆時針緩慢旋轉按摩,也可輕輕按壓,每次5~10分鐘,每天1~2次,以微微發熱、酸脹為宜。如果感覺手指按揉較累,可用經絡錘輕輕敲打。需要提醒,穴位按壓刺激只能起到輔助保健作用,血壓不穩者需要及時就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