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股月內兩次暴跌,美國經濟走到轉折點?

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10月24日,由於科技股大幅下跌以及對企業盈利的擔憂,加劇了美股的大幅回調,美國三大指數均以暴跌收盤。繼本月11日後,美股三大指數再次大幅暴跌,其中道瓊斯平均工業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分別重挫2.41%至24583.42點、4.43%至7108.40點和3.09%至2656.10點。華爾街見聞刊文稱,經過此次暴跌 2018年美股已經顆粒無收。雖然10月25日華爾街主要股指收復了很大一部分“失地”,但根本層面的不確定性仍然令市場參與者不安。不到半月,美股出現兩次暴跌,引發了市場對美國2008年以來的這一輪經濟周期接近尾聲開始步入衰退階段的質疑。

毫無疑問,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歷來都與巨集觀經濟基本面掛鉤,而美股作為全球經濟問題更能引發市場關注,造成連續兩次暴跌的原因是什麽?此番劇烈調整是否仍然是市場預期的轉折點呢?

其一,連續兩次美股暴跌的直接導火索緣於美聯儲9月的一次加息,也是本年度的第三次加息,其結果是使得美國利率中樞再次穩步上行,呈“階梯狀”上移,導致股市估值不斷調整,從而帶來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指數下降,避險行為有所抬頭,資金從股市流出尋找日元、黃金和國債等避險資產。最近9月份的加息直接帶來了兩次股市大幅調整,這意味著上一次的美股暴跌並沒有完全出清市場,也是此番“板塊輪番暴跌”的重要原因。

其二,兩屆政府利好政策紅利逐漸釋放完畢。08年後為了復甦美國經濟,奧巴馬政策采取一系列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簡稱“QE”)和去杠杆等刺激政策,加之頁岩油氣技術革命的推動,使得美國率先在發達國家強勁持續復甦,同時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不斷擴表,使得股市有充裕的流動性作為護盤基礎。2017年川普當選總統的減稅政策和就業法案給股市帶來了利好因素,減稅直接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導致1.2兆左右的美元回流國內成為股市的“接盤俠”,繼續推高股市估值並在2018年演繹“最後的瘋狂”。從理論上來說,2014年美聯儲退出QE的時候,作為資產價格最具有代表性的美股估值也應該進入下行調整階段,但由於利好政策托底以及川普帶來的紅利推遲了股市估值的下移,使得2018年成為暴跌的重要節點。

其三,全球及美國經濟增長前景堪憂帶來的潛在性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0月8日宣布,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由原先的3.9%下調至3.7%,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從2.7%下調到2.5%,這意味著市場對經濟基本面的看空導致股市需要隨之調整。

其四,地緣政治因素導致避險情緒上升,持續半年多的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關稅上漲不利於股市,英國脫歐談判繼續陷入僵局、中東地緣政治形勢惡化等等均帶來避險行為的快速抬頭。

綜合情況來看,這一時期兩次美股暴跌很可能成為美國經濟周期的轉折點,主要是基於如下幾個考慮:

從已有的美股周期來看,這一輪肇始於2009年3月的股市已經實現9年的持續上漲,上漲的動能已經接近尾聲,此番美股連續兩次暴跌,而且是盤面中不同板塊的輪番暴跌,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導致唱空情緒開始發酵,意味著進入牛熊轉換的視窗期。

此外,按照市場預期,美聯儲年內還將有一次加息,加息意味著資金和原材料成本均會上漲,同時勞動力市場緊縮與關稅帶來的高生產成本一直存在,這些因素會形成合力,導致產品價格上漲,繼而帶來其他成本也隨之上漲,因此未來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有很可能出現。

儘管有一些穩健的經濟指標仍然在發揮作用,正如美聯儲發布的褐皮書顯示,經濟溫和增長,勞動力存在短缺,認為美國經濟已接近處於充分就業狀態,美國國債收益率仍處於合理的區間內,但是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堪憂仍然會發產生影響。

按照規定,美國中期選舉將於11月6日進行。在中期選舉結果出來之前,可能還會導致股市進一步波動,繼續增加市場對經濟增長的看空情緒。短期內,美國經濟將處於增長周期尾聲與步入滯脹前夕疊加的過渡性階段;若川普在中期選舉後仍然有利好政策頒布,有可能會像之前一樣延遲經濟轉入衰退軌道的時間,但從中長期來看美國在很大概率上會進入衰退階段並開始下一輪的周期。

(文/張方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