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女人常灸腿和腹,一身濕氣排乾淨!

侃侃養身

疾病不等人,養生要趁早。點關注一起學養身!

看身體哪個部位,可以知道自己「濕」氣重不重?「濕」到底從哪裡來的?

如何知道自己「濕」重不重?

還有什麼辦法判斷濕氣?

濕到底是從何而來呢?

即使我們平時飲食清淡,還是阻止不了濕氣入侵,長時間在「濕」環境中,「濕」也會侵入人體。祛濕有多難?

連史料記載都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粘濁,如油入面。」祛濕是一個難題,濕氣不但令我們身體變差,連顏值也下降啊!

體內濕氣重怎樣祛除?

1

最自然最有效的辦法——多運動

通過運動,使身體裡的濕毒以汗水的形式直接發散出來,是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2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少吃冷盤。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此外,在生活中,還要注意,不要直接睡地板、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3

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

薏米、紅豆,不需按例,一樣抓一把,洗乾淨後先在鍋裡悶泡半個小時再開火,燒開後再悶半個小時。薏米和紅豆都是祛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

需要注意的是,用薏米紅豆湯祛濕,千萬不能加大米!!!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水稻所結稻粒去殼後即為大米),如果加了大米,祛濕功效全無。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粥之後,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濕可自化。

4

濕氣祛不掉,只能艾灸啦

若濕氣太重難以祛除,吃「紅豆薏米粥」之類也效果不明顯,那麼只能艾灸啦。

人體的陽氣,和天空中的太陽是一樣的,如果我們自身陽氣足,即使有濕氣出現,也能把它蒸發掉。如果我們體內的陽氣不足,濕氣就像霧一樣瀰漫,無法運化掉,無法被排泄出去。

這裡教您幾個祛濕穴位,經常按摩和艾灸,可排遣濕氣,效果非常好。

腹部:神闕、關元、中脘、天樞

腿部:足三裡、陰陵泉、豐隆、承山

1、腹部繞臍周圍的幾個穴位有健脾祛濕功效,能很好地溫陽培元,益氣除濕。足三裡也有溫陽溫胃健脾的功效。

2、濕重的人,陰陵泉的位置按起來會酸痛;脾虛的人濕氣很容易在這裡堆積,久了就會臉色發黃。陰陵泉穴刮痧或艾灸,可以內化濕邪、清利濕熱、健脾理氣。

3、胃經及脾經水濕濁氣匯合於豐隆穴,長按消痰濁,胖子多痰濕,所以豐隆穴也是個減肥穴。

4、濕氣重的人若按承山穴,都會有明顯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身上的濕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逃逸。

以上主穴,都可以經常按揉或艾灸(溫和灸,每次每穴15分鐘左右,),根據自身狀況選取合適穴位,取穴要少而精,連灸7-10天,休息2-3天進入下一個療程。

我們另一微信公眾號:「艾灸方法」,查看更多艾灸治病手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