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體內濕氣重的人,記住這3件事和6大方法,輕鬆祛濕!


古人這樣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氣,可謂是現代人健康的頭號大敵,在我們身邊,10個人當中估計有7、8個體內都有濕邪潛伏。 中醫認為,「濕邪」是「六淫」之一。當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濕氣就容易入侵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濕、食肉等是濕氣的來源,濕邪過重則易傷陽氣。像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甚至惡性腫瘤等疾病,從根源上來說都跟濕邪有關。

我們去看中醫的時候,可能常常聽到中醫師提到「濕重」,或者「寒濕重」這兩中醫名詞。但是真正明白的並不多,到底什麼中醫所說的濕氣?又該如何祛濕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話題。



何為濕氣?

在中醫看來, 」濕氣「 是一種概念, 並不是說體內有什麼氣之類的, 而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就叫做 」濕「。古人喜歡用生活當中的現象來解釋醫學的問題,舉例來說,在夏季你一定經歷過「桑拿天」,這種氣象水分停留在空中,不上又不下,極其悶熱,濕度又很大,我們感覺很不舒服。這就是大自然的濕,另外還有一種氣象就是「霧霾」天,混沌不清,這就可以理解為「濁」。

同樣的道理,我們身體的狀態也是如此,濕和濁往往都在一起,如果形象的來說,濕就是我們體內的「桑拿天」,濁就是粘滯的髒東西,體內有這些垃圾,必然影響咱們身體整體的健康情況。而人體內一旦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腸胃痙攣。

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有兩個管理水的臟器,一個是腎臟,一個是脾臟。腎臟喜歡水,而脾臟討厭水,喜歡乾燥。因此濕氣重的內因還是在於脾臟的運化功能出了問題。


第一件事:甜食要少吃

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甜食能給我們味蕾的刺激,很多人都喜歡吃,尤其是女性朋友,對冰淇淋、巧克力、糖果、奶油蛋糕等食物都比較鍾愛,如果少量的進食甜味食物對我們的脾臟的健康有好處,但是甜食中的糖分或油分比較高,裡面的物質容易氧化,在體內生成氧化物,吃多了就會傷害到我們的脾,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一旦受損,則運化失司,濕濁內生。就會造成體內的水濕無法順利的排除,造成濕氣過重。



第二件事:千萬別貪涼

體內濕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每年夏天都是各種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這個跟氣象炎熱人喜歡貪涼有很大的關係。每年夏天都是各種胃病的高發期,主要原因與人們貪涼有關。吹冷氣機,喝冷飲、冰啤酒,喜歡吃放在冰箱裡的瓜果和生食,這些都容易導致胃腸道疾病的發作。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種突然的寒冷刺激,會讓胃腸道血管驟然收縮,容易引起胃腸道痙攣發生腹痛,進一步就會造成胃腸生理功能失調,嚴重時甚至會引發痙攣性腹痛和腹瀉、急性胰腺炎等急症。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經常性的寒涼刺激,容易生痰生濕導致水濕積於體內,會傷及脾胃,導致運化功能的下降,從而導致體內濕氣的加重。



第三件事:適當增衣抗秋寒

秋季是一個特殊的季節:由極熱的夏季轉換到極寒的冬季,陽氣整體呈現一個下降的趨勢,陰氣(寒氣)呈現一個波動性的上升趨勢。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陽消陰長」。

現在剛剛入秋,秋老虎一來,夏季的餘熱還未完全消去,很多人特別是年輕的女性,為了追求時尚和美觀,都穿著短袖衣服和短褲,甚至是露臍裝,而寒濕之氣最容易入侵我們的脖子肚臍和腰的位置,因此不小心就會導致濕邪過重。

有句民間諺語說:春捂秋凍。我們聽聽可以,真當作養生的指導思想就不好了。因為「秋凍」絕不是簡單的「遇冷不穿衣」。初秋,風雨來臨,一場秋雨一場寒,氣象突然變冷時,我們應該適當的添加衣物,特別是早晚溫差比較大,適當的增衣對保護身體的健康很有好處,這裡的「適當增衣」是讓自己還可以感覺到一點點冷,但不是冷的發抖就可以了。但也不要突然就裹得嚴嚴實實,過之則不及。

濕氣一重,百病叢生,除了記住上面這3件事,我們最好還要配合以下幾種祛濕排毒的小方法,只要堅持去做,就可以有效的祛濕排毒,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


一、山藥

有人說,山藥怎麼可能祛濕?這是很片面的說法。雖然山藥無法像薏米那樣,能夠直接去除人體濕氣,它是通過調理脾胃功能,間接的祛除身體濕氣。

山藥中的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可以平補脾胃,而脾主運化,人體內的濕氣、垃圾毒素都是通過脾的運化功能排出體外。因此山藥可以通過調理脾胃,加強脾的運化功能,幫助機體將濕氣、毒素排出體外。

此外,山藥的熱量很低,營養卻高,同時又富含粗纖維,進食後容易增加人的飽腹感,從而達到瘦身減肥、美容養顏的效果。


二、辣椒

中醫認為:辣椒味辛,性溫,歸心、脾、胃經。「可開胃消食,散寒除濕,行血消瘀,導滯,快大腸……」

這裡說的辣椒可開胃消食,很多人有這個體會,吃飯的時候,如果就點辣椒,感覺就特別的好吃,沒胃口時配點辣椒,口水分泌也會變多;腸胃脹滿,吃點辣椒,很快胃腸也就舒暢了。

清代末年的《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說的是在雲南、貴州、湖南、四川等地的人,基本以辣食為主,這個跟他們所處的地理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這些地方水域又多又廣,下雨的氣象也比較多,造成環境中溫差大濕氣重,自然環境如此,身體內也就容易堆積濕氣,吃辣能使血行加速,毛孔暢達、汗出透背,不知不覺中,體內的濕氣也就排除了。因此,我們無論在何地,平時能合理的吃點辣椒或者青椒,就能很好的幫助身體祛濕。


三、紅豆薏米粥

紅豆薏米可是被譽為「祛濕之王」,此膳食可以祛濕是人所共知,自然不必贅述,只需要注意幾點,第一這裡所說的紅豆準確的說應該是「赤小豆」,它跟紅豆從形狀和功效上都有區別。第二的話就是薏米本身性寒,脾胃虛弱的人不能多吃,我們在煮紅豆薏米粥之前,最好把薏米炒一炒,這樣不但可以去除薏米的寒性,祛濕的效果也更好。


四、喝茶

很多人可能會問:喝茶為什麼也能祛濕?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喝茶可以利尿,而利尿對祛濕有好處。不過喝什麼茶也有些講究,生活中我們最為常見的就是綠茶,不過綠茶本身性涼,很多濕氣重的人本身腸胃都比較虛弱,如果綠茶喝多了也會傷及脾胃,不但除不了濕,反而還容易加重。因此如果脾胃不好的人,可以選擇烏龍茶來喝,烏龍茶性溫和,不僅可以滋胃、助行氣,還可以祛濕。


五、玉米

玉米一直都被譽為長壽食品,它不僅美味,營養價值也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營養成分非常全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脂肪、 維生素、 微量元素、 纖維素等。

玉米是粗糧,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具有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排泄的功效,加速腸內毒素排出,可輔助防治便秘、腸炎、腸癌等疾病。玉米須性味甘、淡、平,可平肝利膽、消腫利尿,可輔助緩解水腫、血壓高、小便不利等問題。

另外,在玉米上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寶貝,那就是玉米須,玉米須的功效很強大,如果玉米須煮成湯汁代飲,有涼血泄熱的功效,可以祛除體內濕氣,還有開胃的作用,同時也是減肥瘦身飲料。


六、艾灸

艾葉味苦性辛溫,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除濕及養生保健的作用。

若隻出現輕度不適的人群,屬於輕度濕症,如果此時用藥物去調理,副作用很多。這時可以選擇以上所說的食療的方法,不過,如果濕症嚴重者不妨試試艾灸,輔助按摩穴位。因為艾灸的開鬱、補陽氣的作用,可以快速運化濕氣,蒸騰濕氣,艾灸祛濕的原理就如同太陽可以很好的蒸發水氣一樣。

具體在施灸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關元穴、命門穴、中脘穴、足三裡穴、解溪穴、豐隆穴等祛濕的經典穴位,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的效果。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身體的元陽所在,祛濕效果自然不錯。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它是胃經募穴,可以說是祛濕的一個大穴,此外它還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的作用。而足三裡同樣是胃經的要穴,自古以來就被醫家重視,不但可以祛濕,還能讓人長壽。 而解溪穴和豐隆穴的話,自古以來都是祛濕的經驗要穴,就不需要更多的贅述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