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麼是「臟腑」養生?

臟腑,中醫指心、肝、脾、肺、腎為五臟;大腸、小腸、膀胱、膽、胃、三焦為六腑,兩者通稱為臟腑。五髒的功能主要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夠充養臟腑經脈、維持生命必備的營養物質;六腑則主要是掌管食物的受納、傳導、變化和排毒等。

臟腑養生,是道教養生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其以五臟和六腑為修鍊基礎,並以此提出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故在飲食方面則要求,五味必須和五臟及四時氣候相適應、順從才是臟腑養生的關鍵。

由此提出:酸性食物損脾臟,甘(甜)性食物損腎臟,鹹性食物損心臟,苦性食物損肺臟,辛(辣)性食物損肝臟。故脾臟有病少食酸,腎臟有病少食甘,心臟有病少食鹹,肺臟有病少食苦,肝臟有病少食辛。故《西山記》關於臟腑養生時說:「養命養其五臟,五臟為根,根固葉自茂矣。」

「五臟為根,根固葉自茂矣。」(資料圖)

五臟是生命的基礎,是身體健壯的根本,臟腑養生的關鍵是順應四時陰陽變化,以保養精神和氣血。至於九竅施為,四肢動用,骨肉堅實,經脈宣行,莫不稟源於五臟,分流於百體。

四時、五行、五官、五味、七情六慾的反應,對應著五臟、六腑以及筋骨、經脈、皮肉、毛髮等。根據不同部位的變異反應,以此來確定臟腑的病變,並適時依據氣候、病症、飲食習慣、起居衣著等加以調整。

道教養生的諸多方法都是以臟腑為基點展開的,同時,各種養生方法的最終目的或效驗,都是要使臟腑充盈、健康,精神飽滿、氣血平和,也即使生命的基礎得以加強鞏固。臟腑養生的最基本方法,就是要使五臟適應和順從四時陰陽的變化,由此形成了以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時養脾為特色的臟腑養生方法。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時養脾。(資料圖)

臟腑養生功法即是將五臟和六腑與五時對應,如春天三個月(即正月、二月、三月)練肝功,可祛除肝臟的風毒積聚,減少肝臟受病機率。夏天兩個月(即四月、五月)練心功,能祛除心、胸間風邪等疾病。長夏(即六月和四季)練脾功,能祛除脾臟積聚風邪,增進食慾及吸收消化功能。

秋天三個月(即七月、八月、九月)練肺功,可祛除胸、肋之風邪。冬天三個月(即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練腎功,能祛除腰腎、膀胱之間的風邪積聚。需要指出的是,秋冬兩季,要特別注意減少陽氣的損耗,應避寒就溫,添衣保暖,謹防外邪侵襲機體。在飲食上,不宜食生冷、燥熱的飲食物,宜食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

經常練臟腑養生功法,對增進食慾、消除疲勞,改善睡眠、促進血液循環、強身益智等,都有良好效用。通過特定的鍛煉,可增強體質,使病變得到改善、好轉,甚至痊癒;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的鍛煉,可使人精充、氣足、神旺,以延緩衰老,達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