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 | 五臟之火祛除有高招

每個人都有上火的經歷,秋季氣候乾燥,身體燥熱;吃了上火的食物後口舌生瘡、大便乾結。並且身體各個臟腑都能上火,哪一個起火,人都不好受。

心為人體中陽中之太陽,多數人的心火為虛火所致,表現為突然莫名其妙的心臟砰砰跳,流流虛汗;氣溫不高,手心、胸口卻覺得燥熱;身體煩熱但碰到涼的,吃到涼的東西又覺得很冰冷刺骨;還有些人更嚴重到上半身煩熱,下半身發冷的程度;這是典型的心火不能下沉,腎水不能上承的癥狀,氣血經絡不通透導致的心腎不交。這種虛火併不是心臟火力壯。而是陰虧所致。如果您出現了上訴癥狀,這說明您心虛了!

祛心火重在益氣活血通經活絡

中醫認為肝為陰中之陽。它是一個喜歡清涼的臟腑,但總好發內熱,這跟飲食、情緒、生理周期有著密切關係!尤其是女性更容易犯肝火。

肝火多為實火,很多人知道,女性肝火旺盛會吃些逍遙丸、龍膽瀉肝丸等藥品瀉火。其實在瀉火的同時更應注意滋陰!肝腎同源,在疏肝解鬱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補足腎陰!就像鍋沸騰了,隻關火,不加湯可不行,滋肝補陰,才能防止肝火複發,同時我們也要學會控制情緒。

肺司呼吸朝百脈,肺臟像傘一樣遮擋其他臟腑,但這個保護非它自願!肺汲取外界靈氣,疏鬆全身,滋養各個臟腑;只因身處位置最高風邪熱寒侵入時,它首當其衝,間接為其他臟腑擋刀。

肺臟的火辨證複雜,有虛火、有實火,更有肝臟、心臟、胃腑等火上犯肺臟,引起肺火!養肺需要小心謹慎,平時滋補為主,偶發肺火則需馬上瀉火,拖病不治,極易形成難以根治反覆發作的老慢病。

脾屬土,為後天之本,是陰中之至陰。脾雖然是至陰,但它喜燥厭濕!脾的職能是吸收營養,運化水谷精微,常常要與濕邪打交道,就像樹木的根,深埋土地中,怕水分多了會腐爛,怕溫度低了會凍傷!

脾臟本身不會上火,但脾臟容易濕氣過重,濕氣非常淫邪,喜歡與風、寒、暑、濕、燥、火(熱)等結合。當濕氣與燥或者熱結合,會形成濕熱。濕熱表現為身熱不揚,頭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黃而短,舌質紅。很多人把濕熱蘊脾稱之為脾火,其實這個火不是脾生出來的,是火隨著濕氣進入脾臟。當遇到濕熱,當然不能想著如果瀉火,治療上,應該是健脾除濕加清熱解毒。

腎臟屬陰中之少陰,腎臟與脾臟很像都是不會上火的臟腑,不同的是腎分陰陽,就像太極圖上的白眼黑魚,陰中有陽。我們常說說的腎火旺,正確來說是腎陰虛

腎主水,是人體的先天之本,這句話很多人不懂。其實通俗來講就是父母給我們生長的本錢。平常都是脾胃之氣(後天之本)滋養身體,當你餓上幾頓飯,脾胃氣力不足,人體會調動腎氣補充,也就是自己賺的不夠花,開始花父母給的老本兒了。

不論是心、肺、肝、胃腸、三焦、膀胱哪個部位上火,若不通過外力控制(如藥物調理),人體就會調動腎水去滅火!腎水消耗多了就出現所謂的腎火旺了。其實這並不是腎上火,而是腎水不足的陰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