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伍炳彩:養生如修行,最要平淡清淡恬淡

【國醫大師伍炳彩】1940年生人。江西中醫藥大學金匱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中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級名中醫。強調學習和運用中醫的三個原則:一是辨證論證原則,二是堅信中醫理論的原則,三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臨床力倡辨證論治,擅長中醫內科雜病,對氣管炎、哮喘、心率失常、肝炎、膽囊炎、胃病、神經官能症、腎炎及疑難發熱等有較好的療效。

不了解國醫大師伍炳彩的人根本不會知道,這位78歲的老人卻有著近60年的高血壓病史,他看上去仍然精神抖擻,說話聲如洪鐘。用伍老自己的話來說,得益於自己早年確立的養生不二法則:把養生視作一場修行,始終保持規律的生活方式,清淡的飲食習慣和恬淡的心態。

飲食有度起居有節

生於戰亂年代的伍炳彩,幼年喪父,母親雙目失明,生活的不幸給他的心靈蒙上了深深的陰影。到了高中時期,由於湊不齊夥食費,伍炳彩每周都要挨餓,那時的他經常覺得頭痛、眩暈,直到在高中畢業體檢時才發現自己患上了高血壓。

「我這個人窮慣了,所以不抽煙、不喝酒、不喝茶,也很少在外面吃飯。」伍炳彩說。曾經的苦難,讓伍炳彩深知生活的艱辛,即使工作後家境漸寬,他依然保持著樸素的生活習慣。不愛應酬,不講吃喝,連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是路邊小店淘來的。在他看來,養生的第一要義是規律的作息和清淡的飲食。

伍老日常飲食雖然很清淡,但卻十分重視營養的攝入,他每天都會吃雞蛋。雞蛋雖廉價,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卵磷脂等營養成分。此外,生雞蛋黃其實也是一味中藥,即雞子黃,它具有滋陰潤燥,養血息風的作用。

隨著年齡增大,伍老時時警惕著自身的高血壓病情,時時重視和防範著高血壓埋下的中風隱患。因此,他在平日裡總會取一些丹參研磨打粉,再沖水服下,每次3-4克,每天1次,以此來養血化瘀,防治中風。

多年來,伍老一直保持著早睡早起的習慣。無論工作多麼繁忙,他一定會在晚上11點鐘入睡。每天中午,他一定要睡好一個子午覺,小憩一刻鐘。他說,睡好子午覺,有利於人體養陰、養陽。此外,他還有堅持在睡前用溫水泡腳的習慣。

遠離濕氣疾病不擾

伍炳彩認為,要想遠離疾病,一定要遠離濕氣。人體濕氣分內濕和外濕,南方多以外濕為主,北方以內濕為主。淋雨、晨練露水較多、出汗後馬上洗澡等,都易造成外濕侵入人體。因此外出時備好雨傘,晨練時帶條毛巾及時擦汗,抹乾身體休息片刻再沐浴,保持室內通風,勤換衣物,都有助於防止外濕入侵。而內濕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攝取的營養物太多,因難以消化而化為濕氣積於體內。為避免這種內濕的產生,伍老對肉、禽、魚類等高蛋白食物的攝入嚴加控制,從而過量攝食。

伍炳彩建議,要想祛濕護健康,平日可多吃茯苓餅、薏米、山楂等。他還為大家介紹了一個祛濕經典方——參苓白朮散。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各50克,白扁豆75克,白茯苓、人蔘、炙甘草、白朮、山藥各100克,研磨成粉,每次6~9克用水沖服,每日2-3次,能健脾胃,益肺氣。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之人。

心態豁達恬淡虛無

患有高血壓幾十年來,伍炳彩靠著兩劑秘方調理身體,血壓一直相對穩定。這兩劑秘方,一劑是湯藥,一劑是心藥。

湯藥是名方六味地黃湯,熟地15克,山茱萸肉、山藥各12克,丹皮、澤瀉、茯苓各10克。共煎,去渣取汁,每天1劑,分2次飲服,這劑藥方對腎陰虛患者有所助益。

而另一劑心藥,則是恬淡虛無的心態。「心情憂慮也會導致高血壓,我年輕時就上因為壓力大,心情太大緊張而患上了高血壓。」行醫後的伍炳彩,一生保持著不追名逐利的豁達心態,這讓他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情緒,成為他健康長壽的最平凡的「秘訣」。

(黃蓓)

【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可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歡迎一起交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