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六個穴位 艾灸之後會有什麼作用?

濕氣進入身體的5個通道

肩頸部的「大椎穴」,

前胸的"膻中穴",

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腰部的「命門穴」,

腳底的「湧泉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從"膻中穴"進入的"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癥狀」;

從「神闕穴」進入的「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從「命門穴」進入的「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這麼好的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中醫艾灸,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癥狀;

從「湧泉穴」進入的「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膝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癥狀。

艾灸去濕的6大配穴

1、關元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

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癥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欲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目眩、耳鳴等等。

3、豐隆穴

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尤其對於祛痰祛濕療效顯著。

4、承山穴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5、解溪穴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該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經經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進行艾灸之後還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

6、足三裡

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該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濕,生髮胃氣。

灸療時間

每天一次,每個穴位艾灸30分鐘。艾灸一周後休息一天。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祛痰祛濕灸哪個穴位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做好保健身體的工作,並且密切注意身體的變化,避免病邪、濕邪進入我們的身體,引發濕症以及各種疾病。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濕症分為兩種,一種是內濕,另一種則是外濕。

除了上面所說的使用艾灸的方法令身體恢復健康之外,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千萬不能夠過度的服用煙酒或者是食用一些生冷的食物,這對於脾胃功能、消化能力以及身體健康情況等等都具有非常不好的影響。

大醫堂古法專業艾灸培訓,從艾灸小白變專業灸師。每月準時開課

艾灸百科網:www.aijiubaike.com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