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獻血後要恢復多久再開始運動?

血到底能不能獻?

人體血液的新陳代謝相當旺盛,正常成熟的紅細胞生成周期為29天,平均壽命為120天。一個體重50公斤的人一次獻全血400毫升,是人體血液總量的1/10。平時人體內的血液只有80%參與正常的循環,另外20%的血液存貯在肝臟、脾臟等組織器官,一旦機體某處發生大出血,這部分血液會及時地補充上來。一般而言,一位體重為50公斤的正常人一次獻全血200~400毫升,在獻血後5~10天獻血者體內的紅細胞就能恢復到原來的水準,血小板、血漿蛋白、碳水化合物和水也會很快恢復到原來的水準。所以說,適量獻血不會影響健康。

適量獻血還有減少心腦血管病、減少腫瘤、預防緩解高粘滯血症等作用。如果體內的鐵含量超過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幾率就會提高,年輕婦女因每月月經失血損失了一定量的鐵質,故與男性相比減少了此疾病的發生概率,而男性適量獻血可以調整體內鐵含量,預防癌症。經常獻血還可以提高造血功能,由於血細胞數量減少,對骨髓產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儲備的成熟血細胞釋放,並刺激骨髓造血組織,促使血細胞的生成。經常按規定期限獻血,可以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獻血後要恢復多久再開始運動?

因為人體是通過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吸收氧氣,然後把氧氣傳送給肌肉和其他器官。獻血後紅細胞的減少會使身體各部分器官得不到足夠的氧氣,細胞的各項生命功能無法正常發揮,比如獻血後頭暈主要就是腦部沒有得到足夠的氧氣。

所以有氧運動水準可能會在獻血後暫時受到影響。獻血會暫時減少血容量大約一天時間,氧氣攜帶能力會降低大約幾周時間。這些變化會導致運動表現降低。直到紅血細胞恢復到以前的水準為止(5~10天)。穩妥起見,如果是為馬拉松等賽事訓練的跑者,應在比賽前的1個月內避免獻血。

定期獻血者在獻血後的當天應避免劇烈運動和舉重物,這主要是給身體補充血液液體部分的機會。雖然應避免劇烈鍛煉,但也沒必要躺著靜養。如果在獻血後補充水分,並且感覺不錯(精神良好,沒有頭暈乏力的感覺),可以適當做一些輕度的活動,如快走或騎自行車休閑等。

獻血後吃什麼恢復快?

獻血前喝點鹽水,獻血後不必吃補品補藥,更不要大吃大喝,適當的多飲水,以補充失去的水分,維持正常的飲食即可。如果想加快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恢復,建議進行以下的飲食調理:

1、補充蛋白質。在原來正常膳食的基礎上,添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類、蛋類、奶類、魚類、豆類等。在攝入高蛋白膳食的同時,主食的供給也要適當增加,以保證蛋白質的利用。

2、補充鐵。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畜、禽肉類和魚類等。植物性食品,如黑木耳、海帶以及芝麻等,可以促進血紅蛋白的恢復。

3、補充葉酸。葉酸在奇異果、草莓、菠菜、萵苣等新鮮水果、蔬菜中含量豐富。在肝臟和肉類食物中也含有豐富的葉酸。維生素B12在動物食品中大量存在,尤其在肝腎、心、肉及蛋類、乳製品、鮮蘑菇中含量比較高。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