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樓市熱點會從住宅向公寓轉移嗎?

公寓的存在很特別,一直以來不被祝福,不被看好。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如果說勸人買房是一件善事,那勸人買公寓則會被認為不安好心。

眾所周知,公寓有很多硬傷:沒學區、不可落戶、40年產權、不通氣、公設高、戶型差......想找的話可以列出100個不買的理由。

而享受過住宅增值帶來快感的人對公寓更加不屑一顧,從過去20多年的時機情況看,從增值維度考量,住宅無疑佔據了絕對的領頭優勢。

時勢造英雄,中國的城鎮化帶動了住宅的極大增值,但在當下,住宅政策趨緊已經成了新的變量,變化中公寓有沒有機會呢?

01

公寓作為商服屬性,從功能上看,可住可辦公

目前,開發商為了快速回籠資金,基本是以獨立產權進行出售,而後購房者對外尋租,並且很樂意租給城市裡的小年輕進行居住,可以說蘇州大部分公寓基本都是住人的。

公寓兩個公認優勢:

一是地段相對核心,配套好,好租;

二是面積小,總價低,入手門檻低。

這也導致了收益模式上與住宅的異同:

住宅收益模式是:增值>租金,一定程度上說,住宅沒有任何租售比可言。

公寓收益模式是:增值+租金,公寓中不乏光租金年回報率就能達到6個點的。

從收益模式上看,公寓的安全系數其實更高。

那為什麽很多人認為買公寓不如買住宅呢?因為過去N年來的住宅增值幅度甩了公寓幾條街,住宅吃了更多的城鎮化紅利,而且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無論是住宅還是公寓的風險性都幾乎為零。

高收益低風險,是住宅能夠更被投資客青睞的重要原因。

02

但大方向的轉變,公寓很可能被推上新的神壇。

大背景是:房租不炒。

目前全國樓市調控仍然是高壓,雖有因城施策的余地,但是無論哪個城市都不會主動放鬆調控,從開封政策“一日遊”即可看出。

任何政策的頒布必須緊跟“房住不炒”的大方針。因城施策也更多的是指原有的調控要不要加碼,而不能是放鬆取消原來的政策。

今年以來,部分熱點城市房價波動較大,被點名之後,政策都隨之收緊,這也導致房價要想跳漲幾乎都會被封死,並且將是長期。

這就會出現政策打擊下的資金的去向問題。在三四線不被看好,一二線門檻高的情況下,這部分資金將沉澱到哪裡?

以蘇州為例。在經過這一輪的房價波動後,未來一兩年內,投資的空間越來越小。而資金除了流向房價窪地外,也有相當一部分流向了公寓市場,直接導致了今年蘇州的公寓迎來了久違的春天。

最近,就有不少身邊的朋友向微公子谘詢公寓的問題,我也一改“不碰公寓”的一貫支持。

原因有幾點:

1.從價格上看。公寓與住宅的總價差已經被完全拉開。這不是同一緯度上的投資產品。以前有個30萬,可能會有選擇困難症,而現在,30萬只有公寓可選,這是不能同住宅類相比的投資品。

2.從需求上看。公寓有可能成為很大一部分年輕人,特別是外來人群的“過渡性”居住產品,理由同樣是門檻的低,對於住宅,以前有6個錢包,現在可能真的承受不來,而這意味著公寓存在潛在的接盤者。

3.如果是投資角度。現在住宅考驗的不僅是首付能力,還有還款能力。而公寓的好處是部分產品的租金已經完全能夠抵消還貸,而後期的租金上漲,本身增值都會讓收益能力變強。

4.租金+增值的收益模式。在不確定樓市裡更加穩健,收益水準高並且具有持續性,回報率超過一般的理財產品。釣不到大魚,但小魚不斷。

03

那麽,公寓產品如何買?

首先是產業定位法。租金的穩定性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周邊的產業分布之上。譬如:科創園、創業園、總部園等等最佳。租客的付款能力強,在私密性上更甚一籌的公寓,會是不少白領的首選。

其次是租售比定位法。目前部分公寓,年租金回報率能夠達到驚人的6%。一般維持在4-6%之間較為合適。

最後,公寓不一定非得選擇在最為核心的位置,一方面入門門檻較高,相比次級區域的住宅不佔優勢,流動性較差。一些臨近核心區域配套尚可的公寓可能才是最佳選擇。一方面保證了易於出租,另一方面總價可控。

當然,如果是剛需,住宅無疑還是首選,但是在夠不著門檻的情況下,公寓也不失為一種抗通貨的選擇,也算一種“上車”

過去20多年,我們一直以住宅這種非正常的增值水準來衡量公寓的收益水準,其本身就不合理。我反倒相信,公寓的收益模式可能也是住宅未來要走的路。

(完)

有些話我想單獨和你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