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非遺傳承人葉炳輝:太極圈點穴理論

太極圈點穴方法,遵循太極理論,是中國風水古學太極思維的一種運用方式。南宋註明理學家朱熹說「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

古書《地理》:星宿起始於天,分野應合於地,功盡於人。這是說,起始於天是天星,應合於地的是巒頭,盡及於人的是理氣,這是古代樸素的宇宙太極觀。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兩儀是事物的陰性和陽性兩個方面,陰陽交媾而生髮宇宙萬物,宇宙萬物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來分類。

古人說:「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

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宇宙是物質世界,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並處在不斷運動和發展中,在時間上沒有開始沒有終了,在空間上沒有邊界沒有盡頭。宇宙是多樣而又統一的,多樣性在於物質表現形態的多樣性,統一性在於其物質性。

也就是說,上下四方是空間,古往今來就是時間,「宇宙」就是空間和時間的統一。

在宋代,理學家周敦頤作《太極圖說》,提出了宇宙生成論和圖式:「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換而語之,陰陽二氣,五行與萬物都是從太極的自我運動中產生出來的。老子又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就是宇宙萬物的生成模式。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湖南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熙寧六年(1073)六月初七逝,葬於廬山蓮花峰下。

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創始人,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都是他的學生。他繼承《易經》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系統的宇宙構成論,提出「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的著名學說。

周敦頤說,從「太極」到「人極」,又從「人極」回到「太極」,是進化的回復。「人極」即「誠」,「誠」是「純粹互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他的學說對理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所著《太極圖說》,被宋儒推為宇宙和人生的最精簡的說明,後經朱熹發揮,遂成程朱理學的理論基礎。

其主要著作有《通書》,及後人將其著作合編的《周子全書》。

有人認為,太極圖創自河上公,也有人認為,太極圖是華山道士陳摶所傳,周敦頤從理論上豐富了太極圖的涵義。太極圖的創立是華廈古代文化最精華的奇蹟。歷史上,關於太極圖的論述及發展應用的文獻很多,直到現在,認為「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的思想無容置疑。

太極至廣至大,至精至微,至中至正。太極仁義中正,天地之間,只有動靜兩端,循環不己。

古人說:宇宙有大關合。星體作交感運動,天旋地轉,生氣流注。關合,為天地陰陽交泰。旋轉,是氣流運動。因宇宙有關合,星體有交感,天地有旋轉,生氣有流注,故人世間朝代有更替,家族有興衰,人物有命運,性命有生死。

氣,是天地之生氣。生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天周流六虛,在地發生萬物。天無此氣無以資,地無此氣無以載,人無此氣無以發,物無此氣無以榮,萬物賴此氣以存毀 。《葬書》:「夫一氣而分陰陽,析而為五行,雖運行於天,實出於地,生則萬物發生,聚則山川融結。融結者,即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也。」

對於堂局層層疊疊的圈稱為堂局太極圈,對於穴位形成的圓暈稱為太極暈,對於龍行呈「S」形稱為太極道軌,因為「太極圖是宇宙生命規律的唯象模型」

張其成解釋:陰陽魚太極圖描述了宇宙生命的結構與運動規律,太極圖外圈的大圓昭示宇宙生命的圓結構,宇宙生命的圓結構是一種動態結構,是天地、四時、晝夜以及氣血津液、臟腑經絡等循環運動的結構。太極圖揭示了宇宙生命循環往複、對待互補、對立轉換的基本規律,太極圖的結構是直觀唯象的,它可以在整個宇宙自然生命領域得到廣泛的證實,甚至可以在科學實驗中得到檢驗。又因為它畢竟是「規律」,故這並不等同說太極圖就是某種精確的、可以量化的、可以實驗的物質現象和運動軌跡。太極圖是示意的,不可量化的。

雖然堂局整個太極是可知而不可全見,但堂局的太極圈是客觀存在而用肉眼可以看得到的。風水堂局是山川五行相生相剋,相互製約平衡,生生不息的既對立又統一的相對獨立系統。

太極思想博大精深,在太極圈點地的具體活動中,用「圓圈」來發現大地堂局,用「圓圈」尋找真穴,用太極的宇宙生成模式和事物發展變化規律剖析大地的龍、砂、水、穴、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