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建慢B肝,抗病毒特異性免疫應答,主要參照B肝DNA和e抗原_標準

在慢性B肝自然感染史研究中,母嬰垂直傳播導致的幼年時期感染,約為五歲以下已感染B肝病毒者,今後發展為B肝患者的幾率很高。而國內近三千萬慢B肝者,也多屬於這種類型。

重建慢B肝,抗病毒特異性免疫應答,主要參照B肝DNA和e抗原

我們探究其長期攜帶原因,主要可歸納為:第一,B肝病毒的DNA進入肝細胞核內部和染色體聚合,產生B肝病毒複製模版,即臨床醫學所稱的CCCDNA。該CCCDNA就是B肝病毒長期存在與複製的基礎。

第二,我們所稱B肝免疫耐受期。指的是人體免疫系統多種抗病毒細胞失去抗病毒識別與清除能力,導致患者對B肝病毒免疫應答不理想,呈現長期的耐受狀態。

B肝病毒攜帶者所處免疫耐受期,往往與自身免疫功能健全程度有關聯,例如,幼年期由於免疫功能不健全無法自發主動識別體內B肝病毒,導致長期慢性攜帶。但是,免疫耐受期並非長期穩定無變化。隨著年齡增長、外界環境因素等,B肝病毒攜帶者的免疫清除期可進入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免疫清除期。

國內在慢B肝防治,主要有兩個方向。第一,長期強效抑製B肝病毒,並實現徹底清除;第二,建立在打破免疫耐受期,實現慢B肝修複自身抗病毒特異性免疫應答。通常第一種情況已處於免疫清除期,即免疫系統已展開清除B肝病毒,抗病毒特異性免疫應答良好。

第二種情況,重建慢B肝的抗病毒特異性免疫應答,通過抗病毒藥物以及自身的抗病毒免疫應答,實現長期抑製B肝病毒,並真正清除B肝病毒複製模版(CCCDNA)。

自身特異性病毒免疫重建修複,主要依據患者的B肝DNA轉陰以及e抗原消失。(這種情況實現率較高)因此,不少應用抗病毒治療後實現重建與修複,再繼續延長抗病毒療程,已達到臨床停藥標準。標準參照為B肝DNA與e抗原轉陰,e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

還可見慢B肝原本轉氨酶反覆升高,達到臨床停藥標準後,轉氨酶恢復正常水準。通常提示這種發生血清學轉換的慢B肝,複發率低,病情將長期處於穩定狀態。實現以上前提為,按照醫院指導足夠療程,停藥標準後繼續複查三年;期間若病情變化,及時由醫生調整方案,規範治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