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季皮膚變「魚鱗」 乾燥性濕疹怎麼破?

近日有媒體報導,21歲女孩張婷半個月前突然感覺渾身瘙癢難忍,冒出很多魚鱗狀的皮屑,醫生診斷為乾燥性濕疹。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皮膚科主任王儒鵬告訴記者,入冬後因皮膚瘙癢來就診的患者增加,其中大部分都跟冬季洗澡護理不當有關。

女孩天天洗澡四肢長出「魚鱗」

21歲的張婷是個愛乾淨的姑娘,每天晚上都要洗個熱水澡再上床睡覺。半個月前,躺在被窩裡的她突然覺得渾身瘙癢難忍。本以為是沐浴露引起的皮膚過敏,沒想到換成清水後瘙癢依舊,腿上被摳得結了血痂。

最近幾天,她驚奇地發現手臂和小腿上的皮膚變得像魚鱗一樣,用手一摳白色皮屑嘩嘩地往下掉。張婷百度發現,這些癥狀和魚鱗病一模一樣,連忙去醫院看病。醫生檢查後告訴她,這不是魚鱗病,而是乾燥性濕疹,主要是由於身體缺水乾燥引起的。

勤洗澡體表水分更容易流失

乾燥性濕疹也叫乏脂性濕疹,是一種季節性皮膚病。這種病在冬季高發,這主要與氣候和人體皮膚生理反應有關。王儒鵬解釋說,冬天寒冷乾燥,體表水分流失較多,加上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減少,皮脂膜明顯變薄,洗澡過頻、用沐浴露肥皂等清潔產品,會洗掉皮膚表層的大部分油脂,破壞掉這個天然屏障,使皮膚變得乾燥,如果不注意保濕護理,自然會使皮膚瘙癢,重則出現濕疹、皮屑等癥狀。由於四肢容易摩擦,這些部位的皮膚屏障也會更容易遭到破壞。

他提醒,皮膚出現濕疹等癥狀不要隨便使用激素類藥物,最好到醫院就診,根據部位、癥狀、年齡和嚴重程度的不同針對性用藥。

冬季洗澡不用太頻繁 特別要注意保濕

王儒鵬建議,冬季洗澡可以不用太頻繁,如果平時工作、生活的環境比較乾淨,一周洗兩到三次澡即可。老年人或有糖尿病、腎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基礎病的患者可間隔時間更長些,因為這部分人群皮膚中的水分更容易流失。同時,肥皂或沐浴露都要少用,要用的話也盡量選溫和些的,因為它們也會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膜。而且水溫不能過燙,40度就差不多了,過高的水溫也會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膜。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冬季可不用肥皂,隻用清水沖洗即可。

另外,在洗完澡擦乾身體後,最好在身體上塗些潤膚露,這樣可以起到一個比較好的保濕效果。「其實,勤洗澡沒有什麼不好,如果注意保濕天天洗澡通常也沒有太大問題」。王儒鵬說。

本公眾號未署名文圖作者請與本報聯繫,以奉稿費。

戳原文,訂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