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錯誤頻出的“天眼查們”:疑似成灰產滋生地 商業模式在哪裡?

文|李贇雅

近幾年,天眼查、企查查、啟信寶等企業信息查詢平台出現在大眾視界的頻率越來越高,很多媒體報導也會引用這些平台的數據。

這些平台大多對外宣稱自己收錄了全國超幾億家社會實體信息,包含上市信息、企業背景、企業發展、司法風險、經營風險、經營狀況、知識產權等300多種數據維度。

毫無疑問,這些平台極大滿足了企業、個人的商業查詢需求,自身也成為明星創業企業。但是,鞭牛士最近發現,這些平台上的數據不斷出現差錯,給各方造成極大困擾。

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企業主不希望負面信息被展示的可乘之機,利用天眼查、企查查、啟信寶等平台開展“有償刪帖”等灰色交易。

多位業內人士透露,各種灰產正在這些平台滋生,希望天眼查們能夠及時糾正,拿出有力措施改進,讓企業公開的數據準確、及時、全面的呈現。

一樁樁的“烏龍案”

據悉,這些平台的數據大多是公開採集,渠道分別是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版權局。

但當太多的信息襲來,平台必然面臨數據整合的巨大壓力,信息呈現的準確性就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

5月29日,天眼查數據顯示,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生多項變更,阿里巴巴、君聯資本等8個股東退出該公司行列,同時4名董事退出。

天眼查甚至向合作的諸多媒體發布快訊《如涵控股上市不足2月,阿里巴巴等8股東退出》。諸多媒體也都進行了新聞報導。

不過事情卻是一樁烏龍案。

5月31日,如涵控股發布《關於部分媒體對如涵控股不實報導的澄清聲明》。

聲明指出,如涵控股於2019年4月3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最終版招股說明書,其中披露阿里巴巴、君聯資本、賽富投資均為如涵控股的股東,在上市發售股份後,其持股比例分別為7.5%,7.5%和7.5%,其股份受製於上市後180天的鎖定期,並沒有被出售或轉讓。

聲明還特意澄清,杭州如涵是杭州涵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杭州涵意”)的前股東;經過如涵控股的上市前重組,杭州涵意的控制權已經轉至如涵控股,杭州如涵已不再是如涵控股體系內的公司;阿里巴巴、君聯資本、賽富投資退出杭州如涵以及成為如涵控股的股東正是如涵控股上市重組的一部分。

不過,天眼查方面對鞭牛士表示,數據沒有問題,這幾位確實在如涵控股的工商資料裡退出。

無獨有偶,天眼查的數據還導致一家公司無辜牽扯進一樁詐騙案。

4月20日,央視《焦點訪談》報導了一宗打著國家政策扶持旗號的新能源項目投資騙局。報導還披露了該項目的發起方為光合集團投資的光合華旅產業投資發展(深圳)有限公司。

《焦點訪談》的報導引用了天眼查等平台的數據,來佐證光合集團與光合華旅產業投資發展(深圳)有限公司的關係。

報導播出後,光合集團發聲明稱,光合集團投資的光合華旅產業投資發展(深圳)有限公司與詐騙平台“光合華旅新能源投資平台”的騙局無任何關係,工商信息系被冒用。

同時光合集團截取了天眼查、企查查、啟信寶平台上光合華旅產業投資發展(深圳)有限公司的工商信息,發現多處錯誤。

對此,光合集團方面對鞭牛士回應稱:“在本次事件中我司的的名譽權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我司會依據事態進展狀態,保留追究有關工商信息查詢平台法律責任的權利。”

此前,還有報導稱魅族進行了股權變更,大股東由黃章變成珠海虹新動能古錢投資基金。很快魅族官方予以辟謠,稱網傳天眼查、企查查、啟信寶等截圖均為錯誤信息。

在天眼查等平台上,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的工商信息也出現了錯誤,被貼上了“小微企業”的標簽。

最近接二連三的“烏龍”,讓天眼查等第三方平台的數據備受質疑。

有多個企業主對鞭牛士表示,天眼查的信息極其不準確,有的是公司被賣;有的是商標被匹配到了別家公司;還有的是法人信息錯誤等。

商業模式在哪裡?

近日,鞭牛士與業內人士李山聊了聊工商信息查詢平台的行業情況。

談及該行業現狀時,李山表示,“目前這個行業的入局者越來越多,但是企查查、啟信寶和天眼查三家就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是尚未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

他預測,現階段這個行業會繼續平穩發展,出現高速的可能性很小。

據李山介紹,目前這些工商信息查詢平台此前多是依靠B端盈利。它們依照客戶需求將平台數據進行分類整合,隨後售賣給投資機構、企業等。

天眼查創始人柳超曾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說,公開數據是蘊藏無限商業價值的寶藏,蘊含著被人們忽略掉的高價值信息。

“在美國,能獲取的數據量那麽小,我做一些挖掘,就能看到其中巨大的商業價值。怎麽形容呢?好比我在美國看到了非常小的一塊璞,稍微雕琢就成玉。再回頭看看中國,有一個特別大的鑽石礦。”柳超說。

鞭牛士也注意到,這些平台早已開始探索“知識付費”道路,針對C端用戶開啟會員服務。

近期,它們在地鐵站等場所鋪設廣告,主打個人用戶找工作、查老闆、查相親對象等市場需求,大有抓取C端用戶之勢。

但是,C端用戶的辨識能力相較更低,接收到不準確信息後很可能信以為真。這一個悖論目前似乎沒有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天眼查和企查查兩個平台還會即時推送一些企業工商信息的最新動態,包括但不限於快訊,甚至將這些新聞同步給諸多媒體。

但如果信息不準確的話,這些信息對B端和C端用戶來說都沒有意義,甚至可能對用戶造成傷害。

有意思的是,天眼查將自己的使命定義為“公平看清世界。”

業內人士劉石認為,“數據不準確給用戶造成的傷害會更大的,之前不是有案例顯示,傳銷組織利用空殼公司騙人嗎?這只是影響的一小部分,但由點及面,數據不準確對用戶傷害很大。而且B端客戶也不會想要為這樣的數據付費。”

同時,李山也跟鞭牛士分析了該行業的商業模式。他認為,工商信息查詢平台的商業模式目前尚不能持續,還處於投資人加持燒錢的階段。能維持盈虧平衡就已經是勝利,想要掙錢還是很難的。而且國家工商總局好像在2018年加大了反爬數據的能力,三家企業獲取數據越來越難,成本也隨之提高,模式的可持續性令人存疑。

關於信息不準確,李山補充道:“這些平台的信息就好似多米諾骨牌,有一個企業信息有問題的話,那證明背後會有很多很多條信息都出了錯。信息是靠複雜的技術整合呈現出來的,信息的準確性恰好反映了平台的技術能力。”

當然,關於信息不準確一事,平台早就為此做好了準備和回應,就在其用戶協議中。

此外,關於平台的錯誤信息,企查查方面對鞭牛士表示,一方面是,平台的數據均來源公開公示系統,公司通過技術手段獲取信息,所以的確不能保證100%完全準確,可能會有一小部分錯誤出現;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可能是公示系統信息錄入的時候存在的問題。

除了目前市面上的幾家工商信息查詢平台,巨頭也開始入局了。其中,百度推出了產品“百度企業信用”。

有消息人士對鞭牛士透露,阿里和今日頭條都做類似的產品,阿里釘釘上有個企業查詢功能;而頭條則是自己搭了一條線做這個。對此,釘釘和頭條方面均對鞭牛士表示,沒聽說過。

當然,就算巨頭入局,也未必是因為他們想要在這個行業中分得一杯羹,更多的是巨頭對企業數據有需求。

據李山分析,從公司行銷層面和內部數據分析層面,巨頭對這些信息數據都有很強烈的需求。巨頭不是為了靠此掙錢,而是要通過積累數據,分析數據,來輔助開展更多的業務。

疑似成灰產滋生地

柳超曾表示,天眼查的核心技術能力在於,挖掘繁雜的公開數據,將數據背後的關係梳理清楚,讓人能夠借“天眼查”這一雙慧眼看得清楚明白。

在柳超看來,數據的價值從來不在於其稀缺性,而在於數據分析、挖掘、聯繫之後得出的“洞見”型結論。

不過,諸多用戶在網絡平台爆料稱,天眼查存在錯誤信息,溝通後卻依然不予刪除。

此外,網上有償刪除天眼查負面信息的灰產正在衍生。

鞭牛士聯繫到一位宣稱可刪除天眼查、企查查、啟信寶的商家。

據他介紹,天眼查刪一條信息3000元,企查查刪一條信息6000元,啟信寶暫時無法操作。

關於他的刪除途徑和他本人的身份,他表示,“不便透露”。

對此,曾在某工商信息查詢平台擔任過高管的鄒吉表示,做這種事情的應該不是官方人員,可能是第三方,而且應該是以前專門做淘寶刪差評這些專業的團隊。平台員工基本沒人敢做這個事情,基層員工接觸不到這些數據,高層員工則沒必要做這種事情,它的風險遠遠高於收益,甚至是要負刑事責任的。

談及灰產變現,企查查方面則予以否認稱,公司絕對不存在此項業務,而且內部也不可能存在這種漏洞。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市面上的工商信息查詢平台就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工商總局對一些信息進行披露後,尤其是一些稽查記錄,企業、個人都認識到錯誤進行整改後,工商總局會將某些信息隱藏。但是天眼查等平台不一定會及時將這些信息進行隱藏。

據李山透露,天眼查等平台尚無能力及時與工商總局同步,當然也或許是它們並不想同步。

對此,企查查方面表示,一方面,涉事企業可以給平台提供專門的資料,平台審核確認源頭刪除後會同步處理,不會刻意不刪除,也不會刻意保留;但另一方面是,涉事企業並未去核實公示系統的信息,這些信息在公示系統就是這樣存在的。

針對這一情況,鞭牛士也詢問了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他表示,某些不履行生效判決、裁定而被列入失信執行人名單的企業或個人,在履行判決、裁定後一般會從失信執行人名單中刪除。而天眼查、企查查等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或失信執行人名單公示網站抓取信息可能並不及時,沒有及時更新信息、仍顯示之前的失信信息,但這一般並不構成名譽侵權,畢竟這些信息曾經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從法律上也難以認定天眼查、企查查有名譽侵權的故意。

不過,趙佔領同時表示,如果一些失信信息早已更新,時間間隔很久或者在相關企業或個人投訴後,平台還不處理的話,則可能構成名譽侵權。

關於平台信息出錯、失信信息處理不及時,以及灰產涉嫌借助平台滋生等問題,鞭牛士也詢問了天眼查和啟信寶。但截至發稿,這兩家一直未對此作出回應。

最後,希望這些平台能夠加強技術積累,呈現出更加精準的信息,使得“技術可以讓人公平看清世界”這一願景能真正實現。

注:文中李山、劉石、鄒吉皆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