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小暑:節到小暑進伏天,平心靜氣重養護!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小暑 · 心靜自然涼

是炎熱的開始,但未達到頂點

諺語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

氣象越來越熱,熱浪一波賽一波

對於這種氣象,人們習慣晝伏夜出

白天閉門謝客,夜裡乘風納涼

而最自然原始的方式是,心靜自然涼

心靜,是一種休養,更是一種修行

小暑三候

一候溫風至

小暑日後,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二候蟋蟀居宇

五日後,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

再過五日,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習俗

食新

民間很多地方有小暑時節「食新」的習俗。農民會用新米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後五穀豐登,然後開心地品嚐新酒等。

吃伏羊

小暑這一天,江蘇徐州人有入伏吃羊肉的習俗,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

吃餃子

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平常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封齋

湘西苗族的封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後的巳日,這段時期禁食雞、鴨、魚等物,據說誤食了要招災禍,但仍可以吃豬、羊肉。

曬伏

小暑有「曬伏」的習俗,即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服等,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小暑湯:古方三豆解毒飲

三豆飲的方子出自宋代醫學著作《朱氏集驗方》。三豆指綠豆、黑豆和赤小豆(或紅豆、黃豆)。黑豆滋腎陰、壯腎氣;綠豆解煩熱、清肝火,紅豆利水解暑濕,補心血。

【如果體內濕氣重,舌苔厚膩,則把紅豆改為赤小豆;如果火氣旺盛,容易口渴,則改用黃豆,黃豆養中生津,又降膽火】

三豆煮起來加點冰糖,既是味道超好的糖水,也是很好的盛夏解暑湯。

【心火旺加帶芯蓮子】氣象暑熱,帶芯蓮子有助養心安神,治療口舌生瘡。

【脾胃虛寒加大棗生薑】大棗,什麼兇猛的葯經它一調和,就會更適合人體。

原料:黑豆 / 綠豆 / 赤小豆各20克 / 帶芯蓮子麥仁 / 龍眼肉各10-15克大棗5-10個(2-4人份)

做法:根據所有材料放入湯煲內,加適量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煲約40分鐘-1小時即可。

三豆飲能祛痘、除痱子。其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暑、健脾利濕,小孩子也可以放心喝。即使是渣也可用攪拌機打成濃漿喝,食材本身的香甜更濃鬱。小暑這段時間,每周可以喝2-3次。

小暑養生

平心靜氣養心

小暑時節,氣象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

飲食清淡適量

小暑時節多雨高溫,多發消化道疾病,因此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不可貪食、過量,以清淡、富有營養為主。

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小暑時節的氣象特點更容易發生中暑。所以,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多喝水,盡量避開午後太陽熱辣的時候。

勿貪涼,少冷食

夏季炎熱,切勿貪涼,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少吃冷食,少沖涼水澡,以免埋下健康隱患。

注意作息時間

夏季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較高,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調整。早睡早起,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保證每天7小時高品質的睡眠。

夏季仍然需要維持適量的運動,堅持健走可以起到平心靜氣、緩解壓力的作用。時間最好選在溫度較低的早上和晚上,晚上不宜過晚,以免影響睡眠。

小暑,心靜自然涼,心靜才會心寬,心寬謂之平常;防暑納涼才能養出一點閑趣;再從閑趣裡,種出一絲清涼

我們為何要追求「心靜」?一靜百慧生,靜是通往智慧的門,當你心靜時,繁雜的問題會變得清晰,當你心靜時,方能叩開智慧的大門。

小暑,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心靜,才能養出一份從容不迫的溫潤,去挑戰極致炎熱的大暑

免費結緣《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道醫"一鍵關注。

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