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商車費改實際影響低於預期? 全面放開定價權在路上

  商車費改再深化,實際影響低於預期?其實,全面放開定價權還在路上

  來源:慧保天下

  正當所有人還探討保監會以及銀監會合並事宜之時,保監會卻已經悄然下發了《保監會關於調整部分地區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範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進一步放寬四川、山西、山東、福建等七個省市的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範圍。此前“將在個別地區試點全面放開商業車險定價權”的傳言並未在《通知》中得以體現,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其對於車險市場的影響低於預期。

  但據“慧保天下”了解,選擇個別地區試點全面放開車險定價權仍在路上,沒有取消,監管深化商車費改之意並未改變。

  小步快跑的漸進式改革為保險公司創造了更多的準備時間,不過商車費改持續深入之下,行業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綜合費用率不斷走高,大量中小公司仍舊深陷承保虧損泥淖,嚴監管之下,其能否抓住最後的機遇擺脫困境,顯然事關生死。

  七省市將進一步放寬車險自主系數浮動範圍

  按照《通知》,七個省市的自主核保系數以及自主管道系數的調整範圍都將進一步拓寬,其中,四川省最出人意料,直接調低至“雙65”,即兩個自主系數最低均可達到0.65。七個省市調整的詳細情況如下:

  在四川保監局轄區,自主核保系數調整範圍為[0.65-1.15],自主管道系數調整範圍為[0.65-1.15]。

  在山西、福建、山東、河南、廈門保監局轄區,自主核保系數調整範圍為[0.70-1.15],自主管道系數調整範圍為[0.70-1.15]。

  在新疆保監會轄區,自主核保系數調整範圍為[0.75-1.15],自主管道系數調整範圍為[0.75-1.15]。

  《通知》明確自發布之日(3月9日)起實施,未盡事宜,參照《中國保監會關於商業車險費率調整及管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保監產險[2017]145號)有關檔案執行。據了解,目前一些地方的費改方案已經出爐。

  自2015年6月正式啟動新一輪商車費改以來,隨著費改的逐步深化,不同地區的車險自主系數調整範圍也不斷擴大,再經過此次調整,全國各地區的車險業務自主系數調整範圍、無賠款有待系數(NCD)、交通違法系數以及最低折扣的情況將如下表所示:

  整體來看,經過此次調整後,實施“雙70”系數的省市雖然有所增加,但大部分省市仍在沿用“雙75”乃至“75、85”的系數調整範圍。

  未試點全面放開車險定價權,比預期影響小?

  自2017年全面實施二次費改以來,市場上有關三次費改的傳聞一直不斷。(注:無論是“二次費改”還是“三次費改”都是市場概念,實際官方對此並無明確說法。)

  早在2017年底,市場就有消息稱,監管有意進一步深化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當年12月7日,監管還曾召集人保財險、中華聯合、中銀保險以及陽光產險等在內11家財產險公司召開座談會,聽取各家公司對於商車費改的意見,以及各家公司對於商業車險費改進度“快”和“穩”的看法。

  其後很快就有消息稱,三次費改或將在2018年元旦前後實施,其時,坊間流傳出來的方案顯然比現在的《通知》要勁爆很多。

  根據坊間流傳的方案,監管部門實施三次費改,除選擇五至六個地區進一步擴大自主系數浮動範圍至“雙70”外,還將在四個省市實施車損險全面型產品試點,當然,其中最勁爆之處在於,將選擇三個地區全部放開自主系數浮動範圍,不再設定自主系數浮動上下限,即實施徹底的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

  雖然只是選擇在三個省份試點全面放開商業車險定價自主權,而這三個地區在國內車險市場佔據的市場份額也有限,但這一“計劃”卻明白無誤地展示了監管部門有意深化改革,直至徹底放開的決心。而對這三個省市的財產保險公司而言,其考驗更是巨大,如果仍舊一味圍繞手續費展開競爭,必定會形成多方共輸的局面。

  正式的《通知》中並沒有在個別省市試點全面放開商業車險定價自主權的訊息,也沒有試點全面型車險的內容,其對於市場的影響力,相對於之前坊間流傳的方案,顯然大打折扣。

  在四川實施“雙65”的自主系數浮動範圍,雖然超出市場預期,但並不難於理解。春節後,人保財險、平安產險以及太平財險的四川分公司因給予消費者額外利益、編制提供虛假報表而被監管施以重罰,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四川車險市場手續費用競爭之激烈,監管通過大幅擴大自主系數浮動範圍,以期進一步壓縮保險公司費用太空,不足為奇。

  從試點各地區來看,除四川省以及新疆外,本次費改涉及的山西、福建、山東、河南、廈門幾個地區綜合費用率也都位列全國前十,被列入深化改革試點名單,亦不足為奇。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並不意味著監管暫停了徹底的商車費改,實際上,本輪商車費改奉行的是小步快走,採用的是漸進的改革方式,在此次調整運行一段時間之後,在個別地區試點徹底放開自主系數浮動範圍,將是大概率事件。

  一份在朋友圈內流傳的保監會有關車險費改的簡報在談及未來工作思路時也明確指出,將選取試點地區全面放開商業車險定價自主權,為下一階段在全國範圍內繼續深化改革探索積累經驗。此外,也會選擇有條件的地區,試點全面型車險。

  此外,該簡報還透露監管將加大產品開發力度,開展新一輪行業車險純風險保費測算,優化車型系數和 NCD 費率浮動規則,更好地推動車險價格與風險的匹配。

  監管深化改革之心不改,剩下的似乎只有時間問題。唯一的不確定性或許隻來自於銀監會與保監會合並進度。

  全面深化商車費改,市場準備好了嗎?

  擬在個別地區試點全面放開商業車險定價自主權,監管進一步推動商車費改深化的決心顯而易見,而在廣西,甚至已經開始試點保險分支機構的區域性退出機制……商車費改逐步推進,所有保險公司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商車費改對於車險行業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有資料顯示,2013、2014 年,車險經營曾連續兩年遭遇全行業承保虧損,但在改革試點啟動以後,2015 年、2016年、2017 年全國車險綜合成本率穩中有降,分別為 99.4%、99.1%、99.0%,車險承保開始扭虧為盈,而且全年實現承保盈利的公司數量也有顯著增長。

  但這似乎與業界人士的直觀感受有所不同,在諸多業界人士的描述中,伴隨商車費改的深化,市場競爭正變得愈發慘烈。“慧保天下”對照了2017上半年與2018年1月的行業交流數據,發現市場競爭確實呈更加激烈之勢。

  在這半年時間內,行業的綜合成本率並未顯著變化,都為99%左右,不過綜合費用率卻出現了顯著的上升,達到42%;綜合賠付率為57%,較去年上半年有所下降。這顯示市場的費用競爭的確在加劇。

  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車險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18年1月,車險保費收入排名前十的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達90.3%,較去年上半年上升1.8%。

  將1月的數據與去年上半年相比較,大部分的保險公司也都出現了綜合成本率上升的情況。54家公司中,近2/3保險公司綜合成本率上升,其中14家保險公司甚至出現了綜合賠付率、綜合費用率雙升的情況。

  雖然相較商車費改以前,承保盈利保險公司有所增加,但2018年1月,54家有數據的公司中,承保虧損的保險公司仍達40家,即約74%的保險公司車險業務是承保虧損的。

  更重要的是,在持續推薦商車費改的同時,嚴監管仍在持續,春節後四大上市財產險公司五家分支機構受重罰,已經表明監管意志,如何在兼顧改革與發展的情況下,又不出現違規,將極大考驗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

  各財產保險公司真的準備好了嗎?

責任編輯:張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