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商車費改走向終極突破 三省區率先試點自主定價

  商車費改走向終極突破 

  來源:慧保天下

  在“小步快走”的節奏之下,國內商業車險費率在歷經多次改革深化之後,終於朝著終極目標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據接近監管的人士透露,有關開展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試點的通知已於近期獲得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簽發,很快就將下發至各家公司,陝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青海省成為首批試點地區,試點為期一年。

  試點正式開始後,財產險公司在擬定試點地區商業車險費率時,可以在滿足監管相關規定的前提下,自行確定自主系數調整範圍。不過據了解,通知並未提及在試點地區取消“閾值監管”,這意味著,試點地區保險公司仍須“帶著鐐銬”跳舞。

  1

  三省區率先試點商業車險自主定價

  不少業界人士期盼的全面放開商業車險費率管制,或很快就將到來,至少,監管部門現在已經邁出了關鍵性的第一步。

  據接近監管的人士介紹,有關開展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試點的方案已於近期獲得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簽發,或很快下發至各財產險公司。根據方案,位於西部地區的三個省、自治區將率先試點商業車險自主定價,具體包括陝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青海省。

  試點正式開始後,各財產險公司在擬定試點地區商業車險費率時,可在遵循監管部門有關規定的基礎上,自行確定自主系數調整範圍。

  據介紹,三省區的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試點期限為一年。按照監管此輪“漸進式”的改革思路,如果試點效果好,無疑將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直至擴展至全國。

  實際上,自2015年6月啟動新一輪商車費改以來,監管部門吸取過往商車費改“一放就亂”的經驗教訓,採用了漸進式的改革方式,采取先在個別省市自治區試點,之後逐步擴大試點範圍或擴大自主系數調整範圍。

  自2015年6月開始,商車費改已經先後經過了多次深化,而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8年3月8日,監管部門下發《保監會關於調整部分地區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範圍的通知》,決定進一步放寬四川、山西、山東、福建等七個省市的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範圍。經過此次調整後,如下所示,四川成為自主系數調整範圍最大的省份,實施“雙65”。

  陝西、廣西、青海三省區即將試點的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無疑才是商車費改的終極目標,因此,自有消息傳出開始,就一直備受業界關注。其試點成功與否無疑也直接影響本輪商車費改的整體進程。監管部門曾於2003年試點商業車險自主定價,但未能擺脫“一放就亂”的命運,最終因行業整體嚴重虧損,於2006年宣告終結。自2015年開啟的新一輪商車費改能否順利達成全面自主定價這一終極目標,顯然已經到了關鍵時刻。

  2

  為什麽是陝西、廣西和青海

  至於為何將首批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試點地區選在陝西、廣西以及青海三省區,或許可從三個省區本身的商業車險發展狀況看出端倪。

  通過觀察行業交流數據會發現,三省區一個共同之處在於,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均低於行業平均水準,承保盈利情況較佳。

  以2018年1月的數據為例,行業整體綜合成本率已經達到了99%,其中,綜合費用率達42%,而綜合賠付率達57%。再看三個省區,陝西車險綜合成本率為95%,其中綜合費用率為39%,而綜合賠付率僅為56%;廣西車險綜合成本率為98%,其中,綜合費用率要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達到48%,而綜合賠付率卻只有50%;青海省綜合成本率更是只有86%,其中綜合費用率40%,綜合賠付率只有46%。

  事實上,西部大部分經濟發展相較落後的省市自治區,其車險承保盈利情況普遍優於東部沿海地區,業內人士對此早已多有研究,並認為這與當地市場競爭不充分、消費者維權意識相對較差、保險欺詐發生概率相對較低等有密切關係。

  不過從綜合成本率的角度來看,這三個省市的選擇,顯然與監管部門以往選擇深化改革試點地區的思路有所不同。根據以往觀察,監管部門更傾向於在費用競爭較為激烈的地區優先深化試點,目的是進一步擠壓當地保險公司的費用太空,在降低消費者負擔的同時,打壓當地的費用競爭。

  例如在3月8日發布的《保監會關於調整部分地區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範圍的通知》中,就單獨選擇四川,將其自主系數調整範圍擴大至“雙65”,而四川車險市場競爭一直較為激烈,有三家上市財產保險公司的四川分支機構在2018年年初還因為給予消費者額外利益等原因受到監管重罰。此外,此次費改涉及的山西、福建、山東、河南、廈門幾個地區,綜合費用率也都位列全國前十。

  有業內人士認為,監管之所以選中在陝西、廣西、青海進行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試點,或主要是看重三省區車險保費在全國所佔份額較低這一點,這也就意味著無論試點最終結果如何,對於行業的影響均有限。

  行業交流數據顯示,三省區車險保費市場份額佔比確實較低,以2018年1月的行業交流數據為例,陝西以及廣西兩地的車險保費收入均不足20億元,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車險保費收入排名中處於中下遊位置,市場份額均不足2.5%。青海省車險保費收入更低,尚不足3億元,僅高於西藏,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排名倒數第二,在全國的市場份額尚不足0.5%。即便三個省區相加,其市場份額佔比也不過5%左右。

  3

  閾值監管並未在試點地區取消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銀保監會合並之前,原保監會財產險部曾組織召開一次座談會,與保險公司探討商車費改問題,據坊間流傳的一份有關此次會議的紀要顯示,在試點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的三個省區,閾值監管亦將取消,但據上述接近監管的人士透露,此次改革方案檔案當中並未提及閾值監管,這也就意味著,閾值監管在試點地區仍將有效。

  所謂閾值監管是監管部門在本輪商車費改過程中推出的一項監管制度,其規定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綜合成本率不能超過費改前三年試點地區車險綜合成本率的平均值,否則就將被叫停相應地區的業務。其目的就在於抑製保險公司的過度費用競爭。

  然而多有業內人士對此項規定抱有疑問,認為隨著商車費改逐步深入,市場競爭必然加劇,保險公司為規避閾值監管,防止被監管暫停業務,往往會采取調節報表數據的方式,使其滿足監管要求,這直接會導致行業統計數據失真,從而影響保險公司以及監管部門的判斷。

  也因此,當坊間流傳會議紀要稱將在試點地區取消閾值監管時,一度引發行業強烈關注,但從目前的消息來看,“閾值監管”顯然仍將存在,試點地區也不例外,這無疑會直接影響保險公司在試點地區的車險費率厘定以及經營工作。

  當然,按照會議紀要,閥值監管暫停後監管也可能采取其他措施加強監管。如手續費保單明示,加大回溯頻率(異常時監管約談,半年停產品),準備金調整報監管備查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全面“嚴監管”以來,尤其是2017年174號文下發以來,監管部門對於車險市場亂象的整治正在不斷加強,違規調節報表正是其中的重點之一。2018年2月,監管部門對四大上市財產險公司五家分支機構進行了機構與負責人的雙重處罰,原因之一是監管判定這些機構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保險合約約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或者其他利益,原因之二即“編制提交虛假報表”。

  監管發布的行政處罰通知書,記錄了這些機構為調低綜合成本率采取的種種手段,主要包括同一公司不同子公司之間,以及與其他公司子公司之間通過臨時分保等方式調低綜合費用率等。

  一面是進一步放開的車險定價權,一面是嚴格的監管,財產保險公司顯然仍將繼續“帶著鐐銬跳舞”。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