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品質的親子活動,要做到5個“每天至少一次”

多跟孩子一起玩,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父母的共識。但是,陪孩子其實非常累人,正如一位媽媽在我們的沙龍裡所言:“孩子爸爸以前基本不沾家務,現在經常主動做飯洗碗,否則我乾活他就得陪孩子。”

這樣的爸爸不少,在他們眼裡,陪孩子是耗時間、沒效率的事情。高品質的親子活動確實需要父母付出很多心力,可它為什麽這麽重要?如何做才能既有效率又好玩?且聽心理學家邊玉芳教授支招。

邊玉芳

北京師范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向日葵國際教育高峰論壇(2018)發言人

談起教育,人們總覺得它是嚴肅、認真、一本正經的,是發生在教室、課堂裡的。教育其實和每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尤其是如此。我們每天的家庭活動就是非常好的家庭教育載體。家庭活動應該是美好的,充滿人性和人文關懷的,但同時也一定符合教育的科學性,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美國心理學家建議高品質親子活動要做到5個“每天至少一次”。

每天至少一次完全沒有手機干擾的對話;

和孩子一起瘋狂傻笑;

一次身體接觸(擁抱、親吻等);

放下“教”孩子的念頭跟隨孩子玩;

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我愛你,我喜歡和你在一起”。

這5條建議在我國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滿足成長需要 豐富人生體驗

家庭活動是家庭成員一起參加的活動,這裡特指父母和孩子之間開展的活動,如和孩子一起閱讀、吃飯、做運動、做遊戲、看電影、旅行,等等。當我們每個人想起家的時候,常常會想起與爸爸媽媽在客廳裡相處的溫馨時光,在戶外與爸爸媽媽一次快樂的玩耍,全家一次難忘的旅行……這些都是家庭活動。家庭活動帶給孩子美好的回憶,是孩子童年最好的禮物。

研究表明家庭活動的作用非常多。

作用之一

提高孩子對家庭生活的滿意度。家庭活動既能夠直接提高孩子對家庭生活的滿意度,又可以顯著地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提高家庭功能。

作用之二

有助於孩子人格、情緒、心理的發展。高品質的家庭活動有助於提高兒童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歸屬感,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評價,提高自信,也能夠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技能。家本身就是一個溝通和社交的場所,最初的社交就是從家開始的。尤其重要的是,通過家庭活動與家人建立的心理聯結讓孩子獲得有效的社會支持,也能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增強積極的情緒體驗。

作用之三

豐富孩子的人生體驗,滿足孩子多方面的成長需求。家庭活動能成為孩子生活中獨一無二、刻骨銘心的經歷,這種家庭經歷能極大地豐富孩子的人生,滿足孩子多樣的心理需求。曾經有一個男孩因為厭學,爸爸花了整整4個月時間跟他一起騎行8000公里,不僅改變了孩子的厭學情緒、增強了親子感情,更開闊了他的視野、磨礪了他的意志,成為他銘心刻骨的一段人生經歷。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多方面的,絕不是吃飽飯學習、學習完再吃飯、讀書累了睡覺。家庭生活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求,讓孩子從中汲取到足夠多的成長養分。

作用之四

提升父母自身的生活滿意度相當多的研究表明,父母參與家庭活動越多,對婚姻滿意度也越高。所以家庭生活不僅僅對孩子重要,對父母自身也重要,家庭活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時間少活動單一 “人在心不在”值得警惕

有一個8歲男孩曾寫過一張請假條,被稱為“最萌請假條”。因為暑假到了,爸爸說工作忙不能陪孩子,所以這個男孩給爸爸的長官寫了一張請假條,請長官同意爸爸暑假陪他出去玩。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爸爸媽媽在忙工作或在忙著玩手機,所以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管,或者交到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裡面……家庭活動現狀不容樂觀。

現狀一

我國家庭活動時間較少。宜家曾在2015對全球12個國家近13000名兒童及其家長進行調查後發現,無論是工作日還是周末,中國家長陪家人的時間都低於全球平均水準,尤其是在工作日。中國家長陪家人的時間是2.8小時,全球平均水準是3.8小時。中國家長在周末陪家人的時間是6.9小時,全球平均水準是7.2小時。

現狀二

家庭活動集中且種類單一。根據《宜家玩耍報告2015》發布的數據,中國家庭活動頻率最高的前三項是:一起看電視(80%)、一起吃飯(75%)、一起使用電子設備(67%)。不僅缺乏外出、戶外、運動等類型的家庭活動,即使在家裡,父母與孩子的家庭活動也是非常單一的。

現狀三

家庭活動中的“隱形爸爸”。爸爸比媽媽更少地參與到家庭活動中間,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現象。現在有人提“喪偶式教養方式”這樣一個概念,指的就是母親仿佛喪偶一般,因為父親在陪伴與教育孩子中幾乎不存在。

現狀四

人在心不在式的陪伴。還有一種現象要特別警惕,就是父母形式上跟孩子在一起,但沒有真正地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育兒網曾聯合宜家對我國15792位家長調查發現,約一半的父母跟孩子玩耍時心不在焉。也就是說,即使陪孩子玩的時候,有一半父母幾乎跟孩子不互動,在處理自己的事情,讓孩子在旁邊玩。這樣的家庭活動起到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有時甚至起到負面的作用。

促進家庭親密度 提升家庭適應性

應該怎麽安排有效的家庭生活,讓家庭能夠發揮教育的重要作用,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四個問題是我們家長需要知道和了解的。

應該安排什麽類型的家庭活動?

心理學家拉蒙·扎布裡斯基和科米克·布萊恩提出家庭休閑功能模型,將家庭活動分為核心家庭活動與平衡家庭活動。核心家庭活動是高頻率、低消費、無須策劃的家庭活動,平衡家庭活動是低頻率、較高消費、需要策劃的家庭活動。

核心家庭活動就是我們日常跟孩子在一起的活動,在家裡或在家附近跟孩子一起玩,最典型的一個場所是家裡的客廳。平衡家庭活動常常時間較長,離家較遠,如全家戶外露營或外出探親旅行等。

研究表明,核心家庭活動和平衡家庭活動都能促進家庭的親密度,即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聯繫,提升家庭的適應性,即家庭應對突發問題能力,但核心家庭活動的影響更大。我們要特別重視核心家庭活動的重要作用。有研究證明父母和孩子一起吃晚飯的頻率越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越好。我們課題組做的追蹤研究也表明,和父母一起散步、一起運動頻率越高的孩子,親子關係越好,成績越好,網絡成癮問題也越少;和父母一起看電影、閱讀更多的孩子,感恩意識越高、親社會行為越多。

如何合理計劃家庭教育時間?

合理安排時間是高品質陪伴孩子的關鍵。一項對青春期孩子的研究表明,每周親子共處時間增加1小時,孩子不良行為會降低16%,酗酒行為減少14%,吸煙行為減少11%。

如何保證與孩子相處的時間?通過製訂每周家庭活動計劃可以顯著提高家庭活動時間。每周家庭活動計劃需要對一周中的每日家庭活動進行具體計劃,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做什麽活動,在哪做活動,什麽時候做活動,怎樣做活動。

因此家庭成員可以共同商量、合理分工。可以固定以周為部門的一些核心家庭活動的時間,如周四是閱讀日、周六是洗澡日。如要開展平衡家庭活動更要提前規劃。

誰帶孩子開展家庭活動?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爸爸媽媽的共同養育。有許多研究表明,父親參與家庭教育程度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重要影響。一個追蹤研究發現,孩子7歲時父親參與教育越多,孩子16歲時的情緒、行為問題越少。另一個追蹤研究發現,孩子16歲時父親參與教育越多,孩子成年後(33歲)的心理問題越少。

父親母親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是不一樣的。父親可以利用權威感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發揮自己的體能優勢,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母親可以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多照料孩子的生活,利用母親的情感優勢增強親子關係。

怎樣開展高品質的家庭活動?

國內外大量研究證明,父母親與孩子活動時有積極情感投入才能真正利於孩子的發展,活動才有意義。而積極的情感投入會通過我們的身體語言表現出來,如點頭、舒展眉頭、注視孩子、撫摸和擁抱孩子等。

家庭教育應該是自由而溫馨的,是發生在家長每天對孩子的陪伴中、與孩子每天在一起的日常生活中,沒有家庭活動就沒有家庭教育。我們一定要充分重視家庭活動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最好的教材是兒童的生活,最好的教室就在客廳和大自然裡,通過家庭活動,讓家庭教育回歸美好生活。

本文由邊玉芳原創,2018年6月21日刊發於《中國教育報》,“向日葵國際教育”獲授權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