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屆爸爸行不行?他們這樣說

今天是父親節,外灘君祝所有的爸爸們節日快樂!相對於媽媽們過母親節,爸爸們似乎沒有那麽在意節日。然而,在孩子們的心中,“爸爸”的存在,可能如同守護神一般。外灘君採訪了12組家庭,包含不同年紀、身份和角色,聊了聊對“父親”的看法,並給這個角色打了分。影片中,有孩子們的吐槽,有媽媽們的希翼,更有爸爸們對自己的定位,不可不看。特別提示:文末,有活動福利!

文丨張楠 影片|洪宇哲

編輯丨黃曄

爸爸們的缺位與不靠譜

“我爸男子力爆棚地拿出一張卡對我說‘拿去用,密碼是你的生日’時,我還是很感動的。結果我試了所有與我生日相關的數字組合,無一命中,最後,卡被凍結了。”所以密碼到底是什麽呢?友人暢暢攤著手對外灘君說,“反正是一串我跟我媽都匪夷所思的數字。”

最終,這個故事以外灘君跟友人又心酸又好笑的一句感慨作結——“親爸啊!”

這樣的故事絕非個例,在大家的既有印象中,爸爸總是那個或多或少地缺席了我們成長的人,記錯生日似乎也稀松平常。

採訪過程中,小到還在幼稚園的小朋友們,大到已經走入職場的九零後,甚至是已經為人父的八零後,幾乎都會提到這麽一句話,“爸爸下班回來已經很晚了”。不意外的,也會有爸爸“不知道我上幾年級”、“家長會從來沒參加過”這樣的例子。

消失的爸爸

儘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親子陪伴,但根據2017年12月發布的《2017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來看,“隱形爸爸”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調研顯示,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親。父親陪伴較多或父母陪伴一樣多的家庭僅佔12.6%和16.5%。父親在工作日陪伴時間為2.9小時,在周末為7.7小時,遠低於母親的4.6小時與10.9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爸爸的陪伴也並非全部有效或者有趣,在這一點上也會令媽媽們感到不滿。

Angela是一位八零後媽媽,在談起陪孩子寫作業這一話題時,會小小地抱怨丈夫的急躁、不夠有耐心。“大人的思維和小孩子的是不一樣的,所以他用自己的思維講幾遍孩子都聽不懂,然後他(丈夫)就急躁起來了。”

相比於閱讀大量育兒書籍,熟知各種主流教育理念的“超人媽媽”,爸爸總是很快失去耐心,最後放棄輔導,甚至會直接說出“你怎麽這麽笨”這樣傷害孩子的話。

看起來,說爸爸們“缺位”、“不靠譜”似乎也不無道理。

不同於媽媽的“人設”

“有一次騎自行車不小心衝進了路邊的小河裡,後來被同學救上來了,可是整件事情從發生到結束,我一直都在擔心會不會被爸爸罵……”在Lyra的印象中,爸爸總是嚴肅的,回憶起這件事,她還調侃自己“那時候‘死’都不怕,就怕被爸爸罵。”

傳統家庭觀念中有“嚴父慈母”之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往往是爸爸扮白臉,媽媽扮紅臉。這也正解釋了為什麽我們腦中與母親有關的記憶往往會更溫情,而父親則多了幾分嚴肅的意味。

當然,也有一些家庭的情況會有所不同。或許是出於對孩子人生的規劃、學業的掛心,或許是因為兼顧家庭與職場本身就承受著比爸爸更多的生活壓力,媽媽們有時會顯得比較焦慮,這時候,爸爸會更像一個孩子的玩伴,用平等、輕鬆的方式與孩子交流。

爸爸的親子時間

8歲的Jane說,爸爸輔導功課時“會跟我討論,還會逗我笑。”她的英國爸爸斯明誠表示,他非常能夠理解自己的妻子,既要照顧兩個女兒的生活起居又要面對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因此,他非常樂意去“做一些表演逗她們開心”,扮演孩子們身邊那個“好玩的爸爸”。

在夏家媽媽的描述中,雖然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不算多,但小寶每次都會在爸爸下班推開家門後立刻跳到爸爸身上去,鬧著要玩“滑滑梯”。而這些在媽媽們眼裡稍顯幼稚的行為卻是爸爸和孩子溝通的獨特方式,也讓孩子們樂在其中。

為了能夠讓孩子既能學到東西,又不失去童年的樂趣,“家裡總歸要有一個嚴格的,一個輕鬆的。”Jane的媽媽說,“但我們都是在理念達成一致的前提下,用不同的方式幫助孩子成長,所以我也理解我的丈夫,他也比較理解我。”

接受採訪的家庭中,不論是“嚴父型”的爸爸還是“玩伴型”的爸爸,他們都在嘗試用自己習慣的、舒服的方式和孩子相處。與媽媽分工不同,但對孩子的成長同樣重要。

不可替代的爸爸們

“我小時候經常會做一個奇夢,有各種鬼怪,每次都會不同,但是奇怪的是每次都有我爸。後來我就跟我爸說了這件事,我爸居然說了一句‘因為爸爸是你的守護神啊’,從那之後我真的再也沒有做過那樣的夢。”同事Z的父親與大部分中國爸爸一樣,不善言辭,疏於表達。但這件事忽然讓她意識到,爸爸給了她很多自己也沒太注意到的安全感。

事實上,爸爸在孩子成長中還有許多媽媽無法替代的作用。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自信心、社交能力、智商、共情能力等,爸爸和媽媽一樣不可缺少,有時甚至更重要。

聊起正要進入青春期的大兒子,夏家媽媽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好像有喜歡的女孩子了”。不同於“偷偷偵察、旁敲側擊”的媽媽,爸爸就和兒子進行了一場“爺們間的對話”,在這場對話裡,爸爸知道了一些兒子的小秘密,“雖然也沒有完全敞開心扉,但至少他願意講給我聽了。”

小時候,父親對於自己的管教會比較嚴厲,因此,當阿慶自己成為爸爸之後,也繼承了父親對於兒子的這一部分教育理念。小孩子難免會撒嬌、發嗲,媽媽也許不會說什麽,但這位八零後爸爸卻不買账,“男孩子還是要有男孩子的樣子,我希望他是堅強的、獨立的。”

韓劇《請回答1988》片段

最後的打分環節,爸爸們普遍給自己打了不算高的分數,“工作忙,陪孩子的時間少”成為最多的原因,也有爸爸說“有時候還是會不夠有耐心”。

然而,不論是四五歲的小朋友,還是已經為人父的大孩子,他們都給了爸爸很高的分數,小朋友們嚷著要給爸爸“一千一萬分”,大孩子們說“爸爸已經給了我他能提供的最好的一切”

不得不承認,爸爸們由於工作原因而多多少少在陪伴孩子上有所欠缺,也大多不會像媽媽們那樣事無巨細地照顧孩子,所以讓媽媽和孩子產生了爸爸“缺位”的感受。

然而,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和媽媽在他們的成長中同樣必不可少。德裔美籍心理學家艾裡希·弗洛姆說:

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生活的自信心。

擁抱孩子,讓他感受來自爸爸的愛和安全感;陪孩子冒險,成為他探索世界的騎士;和他玩鬧、對話,成為他最好的朋友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