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1世紀不動產盧航:不怕模式被複製

原標題:鏈家重啟加盟競奪 21世紀不動產盧航不怕模式被複製

隨著存量房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房產經紀行業也在發生深刻變革。在行業格局上,壟斷競爭的端倪隱約顯現;在商業模式上,加盟模式強勢崛起。以鏈家啟動加盟業務為例,這一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並可能影響未來的市場格局。

2018年1月,鏈家宣布重啟德佑品牌,從事加盟業務,並做出“三年不盈利”的擴張決心。此前的2017年8月,鏈家參股21世紀中國不動產,持股10%。後者以加盟業務起家,有18年從業經驗,是這一模式最早的“探路者”;也是當前中國房產經紀公司中,加盟業務規模最大的一家。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雙方在人員調配、模式複製等方面有著深入的合作。但作為業界“航母”的鏈家,開展加盟業務,將對21世紀不動產的既有優勢提出極大挑戰。相比直營,加盟業務帶有明顯的輕資產特徵,有利於公司快速實現規模擴張。

隨著熱點城市調控力度的延續,存量市場不斷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眾多房地產經紀公司正試圖以加盟的方式,進一步蠶食這些區域市場。在存量市場瓜分未盡、經紀行業巨頭崛起的時代,謀求後來居上的21世紀不動產,將面臨來自股東鏈家的巨大壓力。

21世紀不動產是成立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房產經紀品牌。2000年,21世紀中國不動產成立。截至目前,公司業務已覆蓋81個國內城市,擁有超過3000家店面。21世紀中國不動產曾於2010年在美國上市,後於2015年退市。

作為加盟業務的“執牛耳者”,21世紀不動產如何看待市場變化?將通過何種策略應對競爭?房產經紀行業的加盟業務為何在此時勃興?該業務類型經歷了哪些變革?又將如何影響市場格局?針對上述問題,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於近期專訪了21世紀中國不動產CEO盧航。

“輕加盟”過渡到“重加盟”

《21世紀》:中國房地產經紀行業走過20年,加盟模式卻在近期“風靡”,其大背景是什麽?

盧航:從業務模式看,直營公司很“重”,一旦出現強力樓市調控,交易量就會出現大幅波動,從上市公司角度看,對業績的影響非常大。

此外,由於中國沒有房源共享系統,大型中介不斷擴張,使得一些服務很好的小中介被擠出市場,這點在北京、成都表現較明顯。這些“小而美”的中介公司不缺服務,而是缺資源。

最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行業誕生了一批比較成熟的經紀人,他們希望自己創業。在現階段,找大平台來做加盟業務,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21世紀》:加盟模式本身也在發生變化,以前是較為簡單的品牌輸出,現在對加盟店的管理更加全面,有點類似直營店。這個變化是怎樣發生的?

盧航:以前的加盟模式我們稱為“輕加盟”。品牌、培訓、服務標準都輸出,但加盟店之間的資源不共享。這對加盟商的幫助有限。

2016年,我們推出了M+的加盟模式,管理模式更像直營店,要求房源共享,交易分成,加盟店之間有合作機制。為兼顧效率和公平,還通過一種算法對業務進行分配。這屬於“重加盟”,從實際效果來看,客戶更接受這種模式。

從“輕加盟”到“重加盟”的轉變,既是對客戶服務不斷探索的結果,又有互聯網技術對管理帶來的支撐。

《21世紀》:這會不會帶來管理成本的增加和管理模式的變化?

盧航:因為你要管系統、房源、審查、交易、過戶、電子合約、統收統付資金,所以管理人員數量明顯增加了。去年我們的業務型管理人員翻了3倍,其中引進了大批有管理經驗的直營團隊。對管理人員的要求也在提高,要求對業務有深刻了解。

具體調整分兩部分,發展加盟、運營支持、交易管理這些流程的人員,基於城市本地;財務、IT、互聯網行銷、標準化培訓等管理人員,會往大區和總部抽調。

現在我們已經成立東北、華北兩個大區,未來也會實施“大區製”,管理力度和效果都會好一些。

管理成本增加,收費方式也在變化,過去是固定收費,現在則根據營業額的一定百分比來收取。

《21世紀》:在發達國家的成熟存量房市場中,主要模式是加盟,很少有直營。未來中國會不會也沿這個趨勢發展?

盧航:房產經紀公司類似於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是靠人的主觀能動性、自我管理來支撐的行業,所以發達國家的大型經紀品牌基本都是加盟。

就中國來說,未來有沒有直營不好說,但加盟一定會佔優勢。行業成熟的人越多,加盟體系就越多。加上國內有小微企業創業的政策便利,也會助推這個模式。

部分三線市場值得深耕

《21世紀》:這兩年21世紀不動產一直在做規模擴張,在城市選擇上有哪些要求?

盧航:因為一線城市市場趨於飽和,我們更重視從二線和2.5線城市入手。但越下沉,發現實際情況越不一樣。由於一二線市場被政策抑製,有些三線城市市場非常好,消費理念、消費能力、房價水準跟大城市區別不大。我們的業務目標是“百城萬店”,現在看來有可能擴張到200個城市和兩萬家店。

《21世紀》:這些三線城市有哪些特徵?

盧航:基本都是人口增長型。而且離大城市不遠,容易承接外溢需求。像浙江的紹興、嘉興等,都屬於這類。

《21世紀》:存量市場的太空很大,經紀公司規模也在擴張,未來中國萬家店以上的房地產經紀公司會有多少?

盧航:去年二手房交易規模為7兆,除去價格失真的因素,實際規模在10兆左右。相比一手房12兆的規模,比例接近4:6。今年兩者就有可能持平,在大城市,二手房交易佔比會更大。

未來的大企業都會是兆平台,綜合市佔率和淘汰率來估算,萬店規模的企業會有5家以上,兩萬家店規模的至少應該有3家。

《21世紀》:房地產調控對市場帶來壓製,會不會影響到公司業務擴張?你怎麽預判今年的存量房市場?

盧航:我們的店面擴張,很大程度上是把現有的“小而美”企業聚集在門下,相當於沒有增量。對一些受影響較大的城市,我們會放緩步伐或維持現狀。所以從我們的業務來看,對市場沒那麽敏感。

今年的存量房市場跟去年差不多,一線城市不好說,二三線會繼續相對活躍些。

《21世紀》:房地產稅立法,一個重要結果將是增加持有成本,這對二手房市場會帶來哪些影響?

盧航:美國的房屋周轉率為5%,中國僅為2%,周轉率低,很大程度上就是持有成本太低。短期看,房地產稅改革會帶來房價的壓力,但長期看,對交易量是個有利因素。當然,政府會以溫和的方式推出,不會對市場帶來劇烈影響。

我唯 一的擔心是,持有環節的稅收會變成流轉稅,最終轉嫁到買方身上。這就背離了房地產稅改革的初衷。

《21世紀》: 21世紀不動產一直跟市場共同成長,有沒有找到最合適的發展路徑?

盧航:目前感覺已經找到了。因為現有的模式效果不錯,我們也做得沒那麽累。當然,一些細節還在不斷調整。我們選擇做加盟,也放棄了一些東西,比如對營業額的追求。

現在公司的平台很輕,但一二手聯動、金融、裝修這些衍生業務跟直營公司是一樣的。在策略上,我們進入擴張期,這幾年先確保2萬家店,今年會有規模的加速。

《21世紀》:房地產經紀行業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大型經紀公司都在謀求更大市場份額, 21世紀不動產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

盧航:隻說加盟模式的話,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長期經驗的積累和對加盟體系的理解。我們的模式已經打磨了很久,目前已經十分成熟,而且還在不斷完善。另外,在相關的內部競爭機制、人員調配制度、店東委員會制度等方面,我們也有比較完善的設計。

我們的加盟流程、制度規範等,都可以被拷貝走,但在具體實踐中,要完全領悟,熟練操作,並與公司的價值觀契合,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21世紀》:這幾年,資本市場對房地產經紀行業的興趣很大,你對公司融資和上市的態度是怎樣的?

盧航:我們也會融資,因為最終的目標是獨立上市。但由於剛完成私有化不久,短期內對上市不會考慮太多。在資金的需求上,公司是輕資本模式,對資金的需求沒有那麽大,目前的資金主要投入互聯網平台及IT系統研發上。(編輯:駱軼琪,郵箱:[email protected]

(21世紀經濟報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