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神奇!打掃、做飯、洗廁所,乾個家務都能獲得正念

丨注意事項丨

■您也可將留言分享到共讀群中,與師兄們交流

▲點擊播放,邊聽邊讀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 第13課

一行禪師·講述

- 00000-

共修打坐,能生發我們的快樂

佛陀住世的年代,數百僧侶前往拜見並接納他的教誨。這些僧侶有時到了深夜才抵達,這時佛陀的一名隨從會迎他們進去,然後讓他們和佛陀以及僧伽一起打坐。有時,佛陀的追隨者要走上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才能趕到他生活的地方。因為沒有電話可以通知他們的到來,所以往往都成了不速之客。有一次,數百名遊歷僧侶來到這裡並平和地坐在佛陀身旁直到半夜。夜半時分,佛陀的弟子阿難陀起身,非常小心地走到佛陀身前輕聲問道:“佛祖,現已十二點,你有什麽要向眾僧侶宣講的嗎?”佛陀一言不答,只是繼續坐著。阿難陀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凌晨兩點,阿難陀再次起身,輕步上前問道:“世尊,現已凌晨兩點。現在可有教導?您可上前宣講。”佛陀再一次只是安靜地坐著,沒有說任何話。阿難陀歸座直到凌晨五點。五點鍾,阿難陀站起身,踏著輕柔的腳步,再次走到佛陀跟前:“現已凌晨五點。您有什麽要說、要宣講的嗎?”終於佛陀看著他答道:“阿難陀,你希望我說什麽?我們可以坐在一起,這還不夠嗎?這已足夠讓人快樂。我們還需要說什麽呢?”

起打坐足以帶給我們快樂。我們打坐時保持全然的覺知,如此則真實處於當下。我們已經回家,我們真正到了。如果在家裡預留時間和太空,像這樣平和而安靜地坐著,你會發現自己將渴望回家。

做家務也是喜樂

下班回家後,通常我們只想好好休息一下。我們把家務活看作是更多的工作,做飯、整理房間、打掃衛生諸如此類,我們已經勞累了一整天,回家後實在不想再做任何其他工作了。但如果我們花點時間來放鬆自我並恢復精力,獲得新的能量,那麽這些家務活就不會被看作是增加我們工作的負擔和壓力,而是可以帶給我們喜悅的美好體驗。

儘管純粹地打坐確是美好的體驗,但我們也不必為了快樂而去特意打坐。我們可以快樂地拖地。試想一下你沒有房子的情況。很多人都沒有房子讓自己打掃。但是你有。有地板可以讓你拖,你應該感到非常快樂。同樣,洗衣做飯,打掃清潔,這些都能帶給我們太多的快樂。

有的人或許認為:“洗廁所有什麽值得高興的?”但是,有廁所洗,這就是人生幸事。當我在越南還是一個小沙彌的時候,我們沒有廁所。我住的寺廟有一百號人,沒有廁所。但我們就這樣生活過來了。寺廟周圍有一些小山丘和灌木叢,要解手時我們就跑到山上去。山上沒有衛生紙,所以我們只得帶上乾的香蕉皮,要不然就只能指望到時候能夠找到一些樹葉了。而在出家前,我們也沒有廁所。只有少數富有的人家裡才有廁所。其他人都必須跑到稻田裡或山上去解決。那時,越南有2500萬人口,其中大部分人家裡都沒有廁所。有廁所洗這足以讓我們感到快樂。

任何一件家務活都是一次修習這樣的覺知與感恩之心的機會。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有廚房,有廚灶,有可供烹調、可以滋養我們的食物,因此做飯也成了快樂的源泉。

這所有的勞作,我們可以享受其中,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其中的一個原因或許是因為我們以為喜悅應該讓人覺得刺激。很多人都分不清喜悅與刺激的差別。但刺激並不等同於喜悅。喜悅讓我們獲得一種滿足感。無論你是坐著、走著、站著還是在工作,當認識到自己當下擁有如此多快樂的條件時,你就會有一種此時此地的滿足感。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你可以隨時獲得快樂的感覺。你可以用自己的正念提醒他人。或許他們也會開始享受做飯和打掃。當我們一起做時,這些勞作會變得更加讓人喜悅。

第五章 平和喜樂地成就事業

根據很多西方國家傳統的商業模式,競爭是獲得成功的唯一方式。我們認為自己最有競爭力時才有力量,並且相信只有他人失敗我們才能成功。然而有人贏,就有人輸,輸的人就要承受失敗的痛苦。那就是競爭。我們拿自己與他人比較:我比你更出色。然而,這樣的思維模式只能強化分別心與高低平等的心結。我們失敗的時候,心中感到痛苦,因為我們認為失敗即意味著自己的無能。然而深入地再想一想,我們會發現這樣的思維模式基於的是一種錯誤的人我分別心。如果癡迷不悟,我們將走向自我毀滅。

再清楚不過的是,競爭沒有贏家。那些力求最好、爭求高位的人,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能達成,為此他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一旦身居高處,他們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必須繼續奮鬥,巨大的壓力會讓他們備受煎熬,乃至最終心力交瘁。如果繼續這樣生活,我們將不僅僅只是毀滅我們自己,也將毀滅這個地球。所以我們需要覺醒,我們需要一次大範圍的集體覺醒來改變文明的軌跡,否則我們將會互相摧毀對方,摧毀我們的愛人以及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在這樣的競爭中不可能有贏家。每個人都將失敗。人我的分別造成巨大的痛苦。無分別的智慧與互即互入的洞見可以幫助我們覺悟到你我本為一體。

我出家成為沙彌的時候,師父向我演示如何禮拜佛陀。禮佛時,我們念誦一句經偈:“禮者受者本性俱空。”這說的是一個獨立自我的空性。我們不該有驕傲之心。我是由包括你在內的非我元素組成。而你也是由包括我在內非你元素組成。所以你跟其他人競爭,你也是在跟自己競爭。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都是相互雷同的複製品。在觀察某種事物諸如一朵花時,即使我們看的是同一朵花,但觀察的角度可能不盡相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察角度。我們不應該要求別人遵循我們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我們希望發揮思維的生產能力,帶來更多的理解與慈悲,以及更多的平和。我們都希望獲得更多的喜悅、平和與自由。我們生產這些美好事物的方法或許各不相同,但無須通過相互競爭去獲得。我們只要相互協作,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團結為一個整體,就能得到這一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