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部系統介紹骨科影像學及影像檢查新技術的專著——《實用骨科影像學》第6版

對於涉及電離異塵餘生的影像方法(X線攝影、透視、關節造影、閃爍掃描術及CT)使用增加的擔憂在過去十年間已經增長。這些擔憂導致了轉而對超聲及磁共振(MRI)應用的增加。

《實用骨科影像學》(第6版)不僅使讀者熟悉大量新的影像方法,也會介紹這些技術創造性、有利及不利的方面。

本書的目的是幫助放射學醫師選擇恰當的影像檢查,以減少費用和縮短診斷時間。另外,對於某一疾病給予正確的評價。

page
1

作者介紹

Adam Greenspan

國際知名肌骨影像學專家,是美國放射學會及國際骨科學會的資深會員。在影像學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先在紐約的骨科研究院工作,而後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醫學院的影像學教授,供職超過25年。

Javier Beltran

美國放射學會的會員及國際骨科學會的新任主席,Beltran博士來到美國之前在西班牙學習,他在美國任紐約布魯克林區邁蒙尼德醫學中心的放射學主席之前,先後任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中心、紐約大學骨科研究院的放射學教授。 Beltran博士將這本書帶到了肌骨磁共振(MRI)及其他放射領域的一個高的專業水準。許多人通過這些書來學習肌骨系統的MRI。

內容介紹

全書共7篇33章,既有基礎理論的論述,又有大量的圖表和病例影像,涉及內容廣泛、全面且易於理解。書中除介紹了各種設備的臨床應用,關節造影、穿刺活檢和創傷、運動醫學、關節炎、腫瘤及腫瘤樣疾病、感染、代謝性骨病變、內分泌疾病、系統性疾病及發育異常等的影像學特徵、診斷和鑒別診斷外,還在第1章特別介紹了患者影像檢查的方法、流程,以及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和過度檢查,值得借鑒。

另外,除概述篇外,其餘各篇每章末都有記憶要點,這既是一章的精髓,也是作者多年工作經驗的總結,對讀者的學習記憶非常有幫助。再版時,每一章已經加入了新的參考文獻,尤其是加入了一些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的新資訊。

本書適合從事骨放射學的工作人員、骨科醫師、風濕科醫師、醫學生參考使用,同時可供我國骨科領域學者製訂各種診療流程和規範時參考、借鑒。

樣章試讀

重點:章內按各種疾病細分!!!

第32章 上肢和下肢異常

(一)先天性髖脫位(發育性髖發育不良)

1. 放射學評價

2. 測量

3. 關節造影和CT

4. 超聲

5. 磁共振成像(MRI)

6. 分類

(二)股骨近端局限性缺損

1. 分類和放射學評價

2. 治療

(三)Legg-Calvé-Perthes 病

1. 放射學評價

2. 分類

3. 鑒別診斷

4. 治療

(四)股骨頭骨骺滑脫

……

(一)先天性髖脫位(發育性髖發育不良)

髖關節是先天性脫位最常見的部位,出現率為1.5/1000 新生兒,女孩患病率比男孩高8倍。

在單側脫位中,左側是右側的2倍,雙側脫位的發生佔25%以上。白種人比黑種人多見,在地中海和斯坎迪維亞國家多見。在我國報導很少,這可能與當地的習俗有關,母親經常把小兒背在後背上,保持髖關節屈曲和外展位。

先天性髖脫位的診斷標準包括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一些臨床徵象有助於評價新生兒、嬰兒可能的先天性髖脫位(表32-3)。

32-3先天性髖發育不良的臨床表現

屈曲的髖關節外展受限(由於髖內收肌縮短和攣縮)

腹股溝區或大腿皮膚皺褶加深或不對稱

單腿縮短

Allis 或Galeazzi 征*——當膝關節和髖關節屈曲時(此時股骨頭位於髖臼後 方),受累側膝關節位置低

Ortolani 猛拉征(「彈入」或複位征)

Barlow 測試(「彈出」或脫位征)

大腿套管或活塞征*(由於股骨頭在髖臼內缺少包容)

Trendelenburg 測試*——當在兒童時,雙足站立,抬高非受累側肢體和負重在受 累側,正常的髖關節落下(由髖關節外展肌肌力下降所致)

鴨子步態*

* 該徵象能出現在較大兒童。

1. 放射學評價先天性髖脫位的每一期(髖發育不良、半脫位、脫位)都有特徵性的放射學表現。先天性髖發育不良的名稱首先由Hilgenreiner在1925 年提出,指的是異常的髖臼與畸形股骨近端關節對位不良,從而導致髖關節發育遲緩或缺陷。(圖32-6)。這種情況被認為是髖關節半脫位和脫位的前兆,有些學者使用「發育性髖發育不良」涵蓋先天性髖脫位的各種時期。在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中,股骨頭和髖臼對位異常,但是兩者仍有聯繫(圖32-7)。但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為股骨頭與髖臼軟骨完全缺失對位關係,股骨近端通常向上移位,但是也可見向外側、後方和後外側移位(圖32-8)。

圖32-6先天性髖發育不良

1 歲男孩,骨盆前後位片顯示右側髖臼扁平和右側股骨頭骨骺骨化中心出現延遲;左側股骨頭骨骺正常

圖32-7先天性髖發育不良

1 歲女孩,骨盆前後位片顯示左髖先天性外上側半脫位。注意左側股骨頭骨骺較對側稍小

圖32-8先天性髖關節脫 位

2 歲男孩,骨盆前後位片顯示右髖完全外上側脫位。注意與正常的左髖相比較,右側股骨頭骨化中心與髖臼的相對關係

2. 測量與成人髖關節不同,新生兒的股骨頭和髖臼對位關係不能夠直接測量,因為股骨頭沒有骨化,軟骨體在常規的平片上不能顯示。骨化中心首次出現在3~6個月,出現時間的延遲被認為預示著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因此,股骨頸被用來確定對位關係。骨盆正位片被用來測量股骨頭與髖臼的對位關係。但是,為了獲得準確的測量,嬰幼兒正確的體位是非常重要的。下肢應保持伸直中立位,中心線應對準中線,輕微高於恥骨聯合,確保雙側對稱。以下為測量股骨頭與髖臼對位關係的徑線(圖32-9)。

圖32-9有助於評價股骨頭與髖臼關係的測量

(A)Hilgenreiner 線或Y 線是通過三射性軟骨上部畫出的線。在正常嬰兒,Y 線的垂線(ab)與股骨頸的最近點間的距離應該在骨盆的雙側相等,並且(bc)線的距離應該與Y 線內側到髖臼頂的距離相一致。在6 ~ 7 個月的嬰兒,ab 的平均值應該為19.3±1.5mm;bc 的值為18.2±1.4mm。髖臼指數為從c 點到髖臼頂的切線與Y 線形成的角度。正常值為25° ~ 29°。Shenton-Menard 線是通過股骨頸內側和閉孔上緣的弧形曲線。正常應該光滑,無中斷。(B)Perkins-Ombredanne 線是通過骨化的髖臼軟骨(實際上相當於髂前下脊)的最外側緣與Y 線的垂線。在正常的新生兒和嬰兒中,股骨頸的內側面或股骨頭骨化中心位於內下象限。這些結構在外下或外上象限預示髖關節半脫位或脫位

(1)Hilgenreiner 線或Y 線:沿「Y」形軟骨的上部畫一條線,可用來反映股骨頭髖臼的對位關係,也作為其他測量線的基礎。

(2)髖臼指數:是通過髖臼頂的切線與Y 線形成的夾角,不能單獨用來診斷脫位。因為有時在正常人群該角可超過30°。但是,通常該角大於30°被認為異常和預示著即將發生脫位。有些學者提出只有該角大於40°時才是顯著的。

(3)Perkins-Ombredanne 線:通過骨性髖臼的最外緣畫一條垂直於Y 線的線,有助於判斷髖關節半脫位和脫位。這條線與Y 線交叉形成四個象限。正常時,股骨頸內側緣或骨化的股骨頭骨骺位於內下象限。

(4)Shenton-Menard 線:通過股骨頸內側緣和閉孔的上緣形成的光滑弧形線,在髖關節半脫位或脫位時,該線中斷。但是,在正常的狀態下,如果髖關節在外旋和內收位照相時,該線可以不光滑。

(5)Andrén-von Rosen 線:指在髖關節外展45°和內旋時照相,沿股骨乾長軸畫一條線,反映股骨乾與髖臼的對位關係(圖32-10)。在髖關節脫位或半脫位時,該線通過或位於髂前上棘的上方。在股骨頭骨骺完全骨化大約在4歲時,此時診斷較大的移位通常是無困難的。但是,對於評價輕微髖發育不良,Wiberg 中心-邊緣角(CE角)有助於評價股骨頭和髖臼的對位關係(圖32-11)。中心-邊緣角對於評價股骨頭完全骨化的病例是非常有用的,因為這時它與髖臼的對位關係完全確立。

圖32-10Andrén-von Rosen 線

(A)髖關節外展至少45° 和內旋。該線為沿著股骨乾長軸的線。在正常髖關節,該線與骨盆在髖臼的上緣相交。(B)在髖關節半脫位或脫位時,該線通過或位於髂前上脊的上方

圖32-11Wiberg 角

Wiberg 中心- 邊緣角(CE 角)在評價髖臼的發育和與股骨頭的關係是有用的。基線為連接股骨頭中心的線。CE 角由起源於股骨頭中心的兩條線組成,一條為進入髖臼並垂直於基線的線,另一條為連接股骨頭中心與髖臼上緣的線。低於各年齡段的最低正常值預示髖發育不良

3. 關節造影和CT除了常規平片,髖關節造影是評價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最有用的技術。在操作過程中,應分別投照髖關節中立位(圖32-12A)、蛙式位(圖32-12B)、外展位、內收位、內旋位。在半脫位時,股骨頭位於髖臼軟骨邊緣的外側的下方,關節囊通常是鬆弛的(圖32-13)。在完全脫位時, 股骨頭位於髖臼盂唇的上方和外側(圖32-14)。也可見到軟骨緣的畸形,軟骨緣為位於股骨頭與髖臼之間的結構。在晚期,軟骨緣可以反向和增生,導致無法複位。而且,部分關節囊位於股骨頭的內側,限制形成「八」字形的峽部。

圖32-12正常髖關節的關節造影

(A)5 個月大男嬰,右髖關節中立位關節造影顯示造影劑聚集在由環狀韌帶(箭頭)限制的較大隱窩的內側和外側。注意覆蓋股骨頭的軟骨的光滑度和厚度。(B)在蛙式位,造影劑勾勒出盂唇軟骨的邊緣(箭頭)。圓韌帶位於股骨頭的內側,從髖臼下部延伸

第1篇骨科影像學概述

1 章骨科放射醫師的職責3

2 章骨影像檢查技術14

3 章骨的形成和發育45

第2篇外傷

4 章創傷的放射學評價51

5 章上肢Ⅰ:肩關節 101

6 章上肢Ⅱ:肘148

7 章上肢Ⅲ:前臂遠端、腕和手178

8 章下肢Ⅰ:骨盆、骶骨和股骨近端 229

9 章下肢Ⅱ:膝關節259

10 章下肢Ⅲ:踝與足311

11 章脊柱 366

第3篇關節炎

12 章關節炎的放射學診斷425

13 章退行性關節疾病456

14 章炎症性關節炎484

15 章其他類型關節炎和關節病512

第4篇腫瘤及腫瘤樣病變

16 章腫瘤及腫瘤樣病變的影像學診斷541

17 章良性骨腫瘤與腫瘤樣病變Ⅰ:成骨性病變580

18 章良性骨腫瘤與腫瘤樣病變Ⅱ:軟骨源性病變599

19 章良性骨腫瘤與腫瘤樣病變Ⅲ:纖維性、纖維骨性及纖維組織細胞病變 623

20 章良性骨腫瘤與腫瘤樣病變Ⅳ:其他病變647

21 章惡性骨腫瘤Ⅰ:骨肉瘤和軟骨肉瘤682

22 章惡性骨腫瘤Ⅱ:其他類腫瘤710

23 章關節的腫瘤和腫瘤樣病變740

第5篇感染

24 章肌肉骨骼感染的影像學評價759

25 章骨髓炎、感染性關節炎、軟組織感染770

第6篇 代謝和內分泌紊亂

26 章代謝及內分泌紊亂的放射學評估795

27 章骨質疏鬆、佝僂病和骨軟化症805

28 章甲狀旁腺功能亢進815

29 Paget 病 821

30 章其他代謝及內分泌性疾病833

第7篇先天性和發育性異常

31 章骨骼異常的放射學評價847

32 章上肢和下肢異常858

33 章骨骼側彎和常見的畸形894

還等什麼,如此精彩怎能錯過:

掃碼輕鬆購

科學出版社賽醫學(sci_m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