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收藏】髖關節X線解剖和攝影技巧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髖關節X線解剖

圖1 骨盆正位片

(1)髖骨的X線解剖

常規投照正位(圖1)。在X線像上,構成髖骨的三個部分融合於髖臼,可清晰分辨。髂骨翼的內側1/4影像與骶骨影像重疊,外側3/4因有髂窩而較透亮。髂脊陰影較緻密,邊緣不光滑,外側可見髂前上棘影,髂後上棘則重疊於骶骨影內。弓狀線及骨盆腔內側壁形成複合影像,外側可見弧形的髖臼陰影。髖臼陰影的上段粗而緻密,中段較細,它向下繞過髖臼切跡前部的下緣,與恥骨體的內面形成一條「U」形的緻密線,稱為淚滴線(Koekler淚滴),淚滴線二腳之間的距離,即髖臼窩的厚度。髖臼內下方的透亮影為閉孔。閉孔影的上界是恥骨上支、外側界是坐骨體的下份,坐骨結節陰影與其重疊。坐骨棘的陰影呈三角形突向盆腔。

(2)骨盆的X線解剖

骨盆一般投照前後位,檢查骶、尾骨時可加照側位,檢查骶髂關節時應加照45°斜位,產科骨盆測量另有其特殊投照方法。骨盆前後位片上,骶骨中線應通過恥骨聯合。骶髂關節左右對稱,關節間隙下半部分可以顯示,上半部常投影出模糊雙線影。界線的影像在女性呈卵圓形,在男性略呈雞心形。髂脊連線影正好通過第4、5腰椎間隙。由髂脊影向外可追蹤到骼前上、下棘,由髂前下棘到股骨頸外上緣的連線稱髂頸線,用以判定髖關節是否正常。正位片上,可以測量恥骨下角,男性為銳角,女性為鈍角。

女性骨盆徑線的測量,可以採用正位(見圖1)和側位。正位片上,界線影像最遠點連線為入口橫徑,正常為12.3cm;兩側坐骨棘連線為中骨盆橫徑,正常為10.5cm;兩側坐骨結節間距為小骨盆出口橫徑,正常為11.8cm。側位片上,恥骨聯合後緣上端到骶骨岬連線為小骨盆入口前後徑,正常為11.6cm;恥骨聯合後緣下端和坐骨棘中點的連線延長到骶骨的前緣,為中骨盆前後徑,正常12.2cm;恥骨聯合後下緣到骶尾關節的連線,為小骨盆出口前後徑,正常11.8cm。

(3)髖關節的X線解剖

常規拍攝正位(見圖1)和側位X線片。正位線片上,因髖臼三骨之間以「Y」形軟骨相連,融合之前,表現為橫行帶狀透亮影,其寬窄隨著年齡變化而改變。年齡越小此透亮帶越寬;年齡越大,透亮帶變窄,15~17歲左右消失。股骨頭大部套在髖臼內,表面光滑,為緻密的細弧線。頭的中心偏後下部有一小凹陷,是股骨頭凹,有時可投影到股骨頭弧線內側,顯示為小環形透亮圈。側位片上,中央的凹窩是髖臼,呈半圓形的緻密線。

髖關節X線攝影

髖關節X線測量 1股骨頸乾角

髖關節正位片上,股骨頸的長軸與股骨乾縱軸之間形成的角度稱為頸乾角,又稱內傾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間,男性平均為132°,女性平均為127°。頸乾角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小,兒童的頸乾角大於成年人,兒童平均為151°。頸乾角大於正常值為髖外翻,小於正常值為髖內翻。

2股骨頸前傾角

髖關節側位片上,股骨頸縱軸線與股骨乾縱軸線所成的夾角,新生兒正常35° ,成人為12° ~15° ,平均12.31° 。臨床上股骨頸骨折應根據次標準複位。

3Perkin方格

骨盆正位片,經過雙側髖臼Y形軟骨中心劃水準線AB,在通過兩側髖臼外商緣引垂線CD和EF,AB線與CD、EF線分別相交,兩側髖關節各分為四個區域稱為Perkin方格。正常時,股骨頭骨骺中心位於內下區域內,當髖關節發育性脫位時,股骨頭骨骺則位於外上區域。

4Skinner線

在成人髖關節正位片上,從股骨大轉子頂端作股骨縱軸線AB的垂線CD,正常情況下,此線應通過圓韌帶窩或其下方,圓韌帶窩至上述兩線交點的距離是4~5cm。若Skinner線超過圓韌帶窩,提示股骨頸或大轉子錯位骨折。

5Sharp角

骨盆正位片上,雙側淚滴下緣連線與淚滴下緣和髖臼上緣的連線的夾角,正常35-38° ,大於40° 可以診斷為髖臼發育不良。

6CE角

即中心邊緣角,骨盆正位片上,股骨頭中心至髖臼外上緣的連線,與股骨頭中心的垂線形成的夾角。正常為2歲22° ,4歲28° ,6歲30° ,15歲35° 。CE角表示髖臼與股骨頭的位置關係,當髖臼發育不良、髖關節脫位、股骨頭外移及股骨頭形狀改變時,此角變小。成人25°以上正常,小於20°提示DDH。

7髖臼深度

骨盆正位片,恥骨聯合上緣與髖臼外上緣連線至髖臼底的最大距離,正常時,男13(7-18)mm,女12(9-18)mm,與CE角配合用於評價髖臼發育情況。

8髖臼覆蓋率

股骨頭受髖臼覆蓋部分的橫徑除以股骨頭的橫徑,正常時應大於0.75。用於判斷股骨頭移位情況。

9髖臼角

骨盆正位片上,兩側Y形軟骨中心連線與髖臼上下緣連線所形成的夾角。正常值新生兒為30° ,1歲以後不應超過25° ,2歲時為20° ,成人為10°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時髖臼變淺,髖臼角增大。(上圖中角a)

10髂骨角

髂前下棘和髖臼外上緣間連線與Y形軟骨水準線的夾角。新生兒為55° ,正常值範圍在43° ~67° ,角度減小提示異常,如骨質軟化症。(上圖中角b)

11骨骺角

骨盆正位片上,通過股骨上端骨骺線的直線,與通過Y形軟骨的連線的夾角。正常值為20° ~35° ,髖內翻時此角增大。

12Power角

在骨盆正位片上,通過兩側髂前上棘作一水準線,然後再劃股骨頸骨折線的延長線,兩線相交所成的夾角。此角小於30° 者,為外展型骨折,骨折易癒合;大於30° ~90° 者,為內收型骨折,需手術糾正。

13Linton角

在髖關節正位片上,先劃股骨乾縱軸線垂線,再劃股骨頸骨折線的延長線,兩線相交所成的夾角。此角小於30° 者,為外展型骨折,骨折易癒合;大於30° ~90° 者,為內收型骨折,需手術糾正。

14新生兒髖關節間隙

新生兒骨盆正位片,通過兩側髖臼Y形軟骨作連線稱為Hilgenreiner線,簡稱H線。股骨上端距H線之間距離稱為上方間隙,股骨上端鳥嘴距坐骨支外緣之間的距離為內側間隙,正常值上方間隙為9.5mm,內側間隙為4.3mm,若上方間隙小於8mm,內側間隙大於5.1mm,應懷疑髖關節脫位。若上方間隙小於7.5mm,內側間隙大於6.1mm,可診斷為髖關節脫位。

15骨骺指數、骨骺商

骨骺指數,在髖關節正位片上,分別測量股骨頭骨骺的高度和骨骺的寬度,將骨骺高度除以骨骺的寬度X100即為骨骺指數。該指數表示股骨頭骨骺變扁的程度,用於評價Pathe並及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效果。

骨骺商,指患側骨骺指數除以健側骨骺指數。骨骺商計算主要用於與健側對比以判斷病變程度及治療效果。

骨盆基本劃線

aCalve線

卡爾維氏線,即髂頸線。髖關節正位片上,髂前下棘下方髂骨外緣與股骨頸外緣連線所形成的弧線,能夠反映股骨頭與髖臼的關係及髖臼上緣的完整性。正常為光滑曲線,若不連續提示髖關節脫位或者股骨頸錯位骨折。

b臼頂線

鏈接髖臼上緣的弧線,與淚滴外側緣相延續(黃線),代表髖臼的負重區。

cShenton線

又叫沈通氏線、恥頸線、下弧線,是指成人髖關節正位片上,閉孔上緣與股骨頸內下緣連線,能夠反映股骨頭與髖臼的關係。正常應為平滑曲線,若不連續提示髖關節脫位或者股骨頸錯位骨折。

dKohler線

即髂坐線,髂骨內緣切線與坐骨體內緣的連線,正常時為連續光滑曲線,髖臼陷入症時髖臼突至此線內側。

e髂骶線

連接髂骨弓狀線與骶骨岬的弧線,代表骨盆後環的完整性。

f髂恥線

連接雙側髂骨內緣與恥骨上緣的弧線,代表骨盆前環的完整性。

淚滴線(U形線)

連接淚滴周圍所形成的曲線,代表髖臼的內緣,一般用於髖臼假體深度的評價,髖臼內緣緊鄰淚滴線的外緣。

h前唇線

髖臼前緣所連成的弧線,代編髖臼前壁的完整性。

j後唇線

髂骨外緣與髖臼後緣所連成的弧線,代表髖臼後壁的完整性。

k閉孔內緣線

沿閉孔內緣所連成的弧線,正常情況下雙側閉孔對稱,當骨盆旋轉時可發生改變。

兒童骨盆特殊劃線

1H線

連接雙側髖臼中心的連線。

2P線

過髖臼外緣做H線的垂線。

3Perkin象限

由H線及P線組成的象限,正常時股骨頭位於內下象限,否則提示髖關節脫位。

4Kline線

沿股骨頸上緣劃線並沿股骨頭方向的延長線。正常此線應該切割部分股骨頭骨骺,若骨骺位於該線內側,提示股骨頭骨骺向下滑脫。

放射沙龍影像學習推薦專區

精品必看,七折優惠!

高培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影像診斷思路》

原價 188元 現七折狂歡價僅需139元

「影像特徵都判斷對了,為何在影像診斷過程中卻頻頻出錯?

影像診斷思路常常理不清怎麼辦?」

學習高培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影像診斷思路》課程,輕鬆掌握影像診斷思路普遍套路,省時省力,高效閱片;大量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影像診斷經典病例剖析,學會名師神速閱片思路;學會思維導圖的靈活用法,輕鬆做好影像診斷過程中的加減法,學習閱片兩不誤。

識別下方二維碼

立即下載或更新APP購買

福利往這兒看

放射沙龍為了方便更多的放射醫生學習

特地為每一位新進入學院的小夥伴們

呈上放射沙龍全場通用10元優惠券

領取方式往下看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領取頁面

播放GIF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領取10元優惠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