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工作認真負責,活該沒有好下場!”

前兩天遇到一個久未謀面的老友H,文章標題這句話是他的感慨,圍繞這話他給我倒了一晚上苦水。

具體怎麽回事兒呢?

原來H在一家知名外企上班,30出頭已經做到中層管理,但還是改不了凡事親力親為的老毛病。簡單說,就是不管是不是他部門的事,他都要參一腳。

H本是好意,想把工作做好,遇到事情推進不下去的時候,就會跳出來給建議,即使這個建議本不應該由他來提。

可其他部門的同事不這麽想。一次兩次覺得他有能力,立刻幫大家解決了問題,但久而久之就變味了。

漸漸的,不應該由他來做的事情,大家也開始依賴他。他一個客戶關係部門的主管,後來居然要去幫售後和公關部的同事擦屁股。最誇張的一次,連一場產品發布會的PPT都要他的部門來完成。

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如果事兒沒辦好,他這番好意最後全變成了背鍋。他鬱悶地跟我說道:

“我好心幫忙是對公司負責,結果到頭來全變成我的事了。”

看著他苦悶的樣子,我可樂壞了。要是擱在以前,我肯定替他打抱不平,可現在我卻對他說:

“嗨,你這就是活該!”

為什麽這樣說?因為他的這種負責缺乏智慧,才會讓他覺得沒有好下場。今天的文章,Boy 就來聊聊關於職場上負責的話題。

首先,我們要讓自己的責任有“邊界感”。

工作負責是一個好品質,但負責不等於沒有下限,我們一定要給自己的這份責任感設置清晰的邊界。

負責任的大前提,叫負對責任。這個“對”,就是一定不能影響本職工作。

千萬不要像我的這位朋友H一樣,責任負著負著就變成貪吃蛇,事情越來越多,甚至超越了自己更重要的本職工作,變成了全給別人幫忙。

那麽如何去定義邊界感?從兩個維度來思考:

a)職能邊界

即,你的本職工作內容有哪些。大家在應聘的時候獵頭或HR都會給你一個叫JD的東西,英文叫Job Description,工作內容簡述。這就是寫在紙面上的職能邊界。

比如作為一個行銷策劃,本職工作是把行銷方案做好,給客戶提案提好,將方案執行出來的質量把控好;

作為一個程序員,本職工作是把項目代碼寫好,保證項目能夠準時上線,不要有Bug;

作為一個新媒體編輯,本職工作是做好選題,寫好文章等等。

只有清楚自己的職能邊界,才能判斷那些看似需要你負的責任,是不是應該去負。

那麽如何去判斷呢?簡單易懂的“靈魂三問”,幫助大家來評估:

1. 這個責任是我的本職工作嗎?

如果答案是Yes,那麽義不容辭;如果答案是No,那麽負責是情分,不負責是本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公司雇你是先要把本職工作做好,不可喧賓奪主;

2. 我如果不負這個責,會對我有什麽影響?

這個影響包括未來在公司的發展軌跡,你會獲得或失去的東西,你和兄弟部門的工作關係,和老闆的上下級關係,和客戶的合作關係等等,用窮舉法盡量一個不拉都列出來;

3. 這個事情做好了,和做砸了,分別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做好了是更容易受到直系老闆的青睞,還是獲得同事的褒獎?做砸了會不會讓自己背鍋,成了別人的替罪羊?把這些可能的後果都提前預想到。

以上三個問題,把答案都想清楚,然後羅列在紙上,你馬上就能知道應不應該負責。

b)人情邊界

職能邊界是寫在紙面上“明碼標價”的東西,但有些事情是處於模糊地帶的,說跟你完全無關吧也不是,但也不是100%都和你相關。

這時候,“負責”更像是一種職場情商的手段。如果你承擔了本不該你承擔的責任,那就要讓那個本該承擔責任的人清楚意識到,你這是賣了他一個人情,而不會長此以往如此。

我以前公司有個同事,也是因為能力很強,經常被卷入到各種大項目裡,做著做著不小心就變成了“核心人物”。然後本不該他做的事情,慢慢就都丟到他這邊來。

可他既不會全盤接受,也不會全盤拒絕。而是先和項目負責人談清楚,自己能夠做到什麽程度,在自己的本職範圍和對方的期望中取一個中間值。

例如他在項目中的角色隻用完成2項工作,但對方期望他能負責5項工作,那麽這時他就會提出來自己負責3項工作。

這多出來的一項工作,就是他賣給對方的一個人情。並且他會通過溝通來讓對方清楚意識到:

“我多負的這份責任,實際上是在幫你的忙,而不是理所應當。”

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職能邊界在哪裡,再去設定自己的人情邊界。並且適當讓這個人情邊界,大過於自己的職能邊界。

總之一句話,就是:

“我知道多出來的這些事情不是我的責任,但會有選擇地去做,就當作未來的人情投資。”

這個人情投資,就是你的職場名聲。雖然你現在可能看不出來有什麽回報,但未來卻對職業生涯發展有著深遠影響。關於這一點我放在今天文章的最後來說。

除了這兩個邊界,最後還有一條做人底線,它是你的原則和下限。

在這個底線之上的各種“責任”,都可以有選擇地去承擔,但是在底線之下的東西,無論如何也不能妥協(如下圖)。

清楚了這三條“線”,就能幫你樹立責任的邊界感。越過邊界的責任,三思而後行。

其次,責任要和能力相匹配。

我們都熟悉蜘蛛人裡的那句經典台詞: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這在職場上也是一樣的道理。責任和能力是劃等號的,多大能力承擔多大責任,這兩者之間不能相差太遠。

許多年輕人在自己能力還不夠的時候,急於在職場上表現自己。有時候不是自己的工作也會搶著去“負責”,也許僅僅是想把事情做好而已,也許是想獲得在公司更多的曝光機會。

無論是哪種心態,這都是一個上進的好態度,但不是一個有效的好做法。

為什麽呢?因為這無意間會“侵犯”到別人的領地,有時反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得不償失。

舉個例子。

我曾收到一位讀者的來信,向我訴說他在公司的困境。

他的公司隸屬一家知名行銷傳播集團,他所在的A部門平時經常要和隔壁的B部門和C部門合作,這是背景。

有一次給一位大客戶做年度行銷方案,本來他只需要負責市場調研和競品研究部分。然後B、C兩個部門的同事順著他的工作成果繼續發展接下來的媒介策略和創意延展部分就行。

結果他嫌人家做的東西沒有達到他的標準,開會的時候直接跳出來讓B、C部門的同事按照他的意思去修改。

如果就事論事,其實他說的很多意見都有道理。但他的做法卻是一副要取代人家自己上去幹的架勢,這就讓B、C部門的老大們心裡不爽了。

人家表面上欣賞他的建議,可背地裡根本不鳥他,甚至還在大老闆那裡投訴說他干擾部門工作流程。但實際上,如果把B、C部門的工作全丟給他,他自己也搞不定。

看得出來他是一片好心,想對工作負責,把事情做好。可這樣的做法很容走到另一個極端,因為當你的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認可的時候,過於強硬的負責態度會起到反效果。

這也是為什麽職場上會有那麽多吃力不討好的情況出現。

一方面,你超出自己的職能範圍,負了不該你負的責任,本就是把一隻腳踏入到別人的領地,自然會讓對方產生防禦和抵觸感。往不好的方面想,對方會覺得你是搶功勞來了,而不是幫忙。

另一方面,你的能力還沒有達到能完全接管對方責任的層次,硬要去負這個責,勢必會佔據你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甚至耽誤到本職工作,兩邊都不能顧及好。

這樣既上不去又下不來的尷尬狀況,最後就變成了吃力不討好。

你覺得自己一片好心,人家卻覺得你多管閑事。除非你能力超群,在對方一次次把事情做砸之後能夠一次就力挽狂瀾,得到團隊上下的一致認可。否則,還是量力而行。

請記住:

只有能力強的人,才能承擔更重的責任,否則容易搞砸。

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最後,負責任的人在職場上走得更遠。

終於說到這條,我們也回到本文開頭的標題:

負責任的人,真的就會被欺負,最終沒有好下場嗎?

當然不是。

只是你的“負責”也要講究策略。前面說了這麽多,什麽時候要負責,什麽時候暫時不要負太多責,多大能力負多大責任,這些都是方法。

然而除了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端正心態。

如果把我們幾十年漫長的職業生涯比作一條緩慢向上升的增值曲線,“負責任”的工作態度一定會讓你獲得跨越式增長。

請一定相信,從大盤面來看,這個世界絕不會讓位給那些包庇過錯、逃避責任的人。

因為他們總有一天會露出馬腳。套用那句話來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我把這叫“責任守恆定律”。

你承擔了多少責任,一定會有人看在眼裡。他們也許不是最大的那個老闆,而是你的同事、朋友、下屬或上司;他們也許當下沒有說,但不代表心裡不知道。

在未來漫長的日子裡,你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會逐漸變成你的職場名片,當有人開始打聽你的時候,會聽到眾口一詞的話:

“他是一個負責任的人。”

這句話勝過任何浮誇的說辭和虛假的讚美,它是你未來行走職場時最好的注解。

這世界就是這麽奇妙,它不會馬上給予你反饋,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會在不經意間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法讓你感受到回報。

我認識許多職場上讓人仰望的前輩,都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而是把目光放在未來3年,5年,10年甚至20年裡。堅持用正確的態度,做正確的努力。

他們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樹立了端正的價值觀,而這伴隨著他們一路高升,成為人生的座右銘。

我的一位前老闆曾教導過我:

“如果你用吃不吃虧來評判一件事該不該去做,那你永遠只能做小事。”

我在過去的文章中提到過一個詞叫Ownership. 負責任就是你對工作有Ownership,這才是驅動你不斷把小事做成大事的原動力。

至於其他的回報,時間到了自然會來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