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父母資助已婚子女買房,意思不明則推定為贈與

原標題:父母資助已婚子女買房,意思不明則推定為贈與

由於經濟原因,鄧先生與妻子黃女士婚後一直居住在租賃的公寓內。2013年6月,夫妻二人看中了一套房子,但是需要先支付20萬元的首付款。由於夫妻二人存款不夠,鄧先生的父親便賣掉了老家的一套房子,給鄧先生打款20萬元用於支付購房首付款。辦理房產證時,登記的是鄧先生與黃女士對該房屋共同共有。2015年9月,夫妻二人感情破裂,黃女士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鄧先生提出,夫妻二人當初購買房屋時,鄧先生的父親出借了20萬元給他們支付購房首付款,兩人應當共同承擔對鄧先生父親的20萬元債務。黃女士則認為鄧先生父親出資的20萬元是贈與他們夫妻二人買房的,不是借款。

那鄧先生父親出資的20萬元購房首付款到底是借款還是贈與呢?

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乾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該條規定實際上推定父母為已婚子女購置房屋出資的性質為贈與,這一推定符合我國的國情,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但是將父母為已婚子女購房出資認定為贈與的前提是父母的出資意思表示不明確,即沒有證據證明父母的出資有除贈與以外的其他意思表示。若父母出資時明確表示出資為借款,就可確定該出資是借款而非贈與;若父母出資時明確表示該出資隻贈與子女,那麽子女的配偶就不享有該贈與。“明確表示”需要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比如書面的借款合約、贈與合約,或者完整的錄音、錄像等等。本案中,鄧先生主張該20萬元購房首付款是借款,應當提交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在其無法就此提出充分證據的情況下,法院依據司法解釋規定推定該20萬元出資為贈與。

律師在此提醒:1、父母部分出資為已婚子女買房,必須有父母明確贈與一方的意思表示,若意思表示不明確則推定為對子女與配偶雙方的贈與。2、父母為已婚子女購房的出資若為借款,應明確告知配偶一方該出資為借款,並保留配偶一方知曉出資為借款的證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