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分養生 以「平」為重

秋分的「分」字是「半」的意思,一指陰陽各半,如《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中醫養生強調「秋冬養陰」的原則,而秋分時節的養生尤其注重一個「平」字,平衡身體陰陽變化,平補平調,平出健康。

此時節我們該如何養生呢?本期特邀秦誼博士談談秋分時節的養生知識。

本期受訪專家:

秦誼,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北京市垂楊柳醫院中醫科副主任,北京市朝陽區中醫協會常務理事,朝陽區中醫協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朝陽區中醫藥繼續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針灸學會五運六氣分會委員,北京市朝陽區首批師承工程、礪劍工程、育星工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工程學員,師承北京中醫藥大學劉清國教授、李峰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林新曉教授,為國醫大師金世元再傳弟子。

專家導語

今年的夏季濕熱尤重,從五運六氣講今年是戊戌年,屬太陽寒水司天,大運戊年又屬火運太過,故而兩相交蒸,使得今年的暑濕顯得尤其難熬。及至秋分,客氣少陰君火,主氣陽明燥金,今年秋燥偏熱。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出現口乾、唇乾、肺熱咳喘以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癥狀。

陰平陽秘宜自查

天地陰陽各半,晝夜平分,人體應四時而變,秋分前後正好是我們審視自身的一個好時機。如果身體健康,陰平陽秘(平、秘都是平衡的意思。即取得陰陽之間的相對的動態平衡),秋分時節自我感覺是不冷不熱,不躁不怠,是非常舒爽的。

俗話說得好:「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保護它要講究科學。用熱水泡腳,不但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肌張力,而且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裨益。中醫認為,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與全身所有臟腑經絡均有密切關係,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調整臟腑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以下簡單介紹幾個養生泡腳小方,可以參考使用:

常規方法以生艾葉20克,加適量水煮開約20分鐘,放置至溫熱時泡洗足部約20分鐘。如果是自覺體熱汗多者,加黃芩10克;手腳冰涼者,加肉桂10克;乏力氣短者,加生黃芪15克;五心煩熱者,加地骨皮15克。注意水溫不宜過熱,泡洗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耗傷陽氣。

如果有感覺寒熱不調,燥擾不寧,精神懈怠等癥狀,說明身體陰陽失調,氣機升降不利,此時正好藉機調整。

天乾秋燥宜清潤

秋令當時,以燥邪為主,秋燥分溫燥和涼燥,一般以秋分為界,秋分前偏溫燥,秋分後偏涼燥。而今年大運屬火,加之秋分之後客氣少陰君火,整體秋季偏於溫燥,容易出現肺熱咳喘,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癥狀,宜用清熱潤燥為養生之則。

宜多飲水,多食應季瓜果蔬菜,如梨、葡萄、甘蔗、荸薺等水分含量高,性偏涼潤者。推薦銀耳雪梨羹,若脾胃虛寒,甚則腹瀉者加蓮子肉、大棗、薑絲;虛煩不得眠者,加百合;肺熱咳喘者,加川貝。注意最好溫熱或者常溫食用,不宜涼服。

除此之外,由於長夏暑熱,濕困脾土,至秋分濕邪雖去,脾胃尤弱,注意不要過食寒涼,肥甘厚膩等物,尤其今年秋分恰逢中秋佳節,如螃蟹這種寒涼之品,不應食用過多,月餅甜而油膩,宜當適可而止,以免阻礙脾胃運化。

悲秋情緒宜暢達

自古逢秋悲寂寥,一方面,如《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見落葉凋零而心生戚戚;另一方面,從中醫的角度,秋氣五行屬金對應臟腑為肺,其情易悲憂,從臟腑生理的角度也容易出現情緒低落。而情志不暢,悲傷鬱悶,會更加擴大身體的各種不適,正所謂悲則氣消,日久會耗傷氣血。

怎麼消除這種不良情緒呢?首先需要自我情緒調節,按照五行生剋規律,喜勝悲,故多想一些開心的事情,多看笑話喜劇,悲憂之感自然消減;其次,悲憂傷肺,多到戶外走動,呼吸新鮮濕潤的空氣,到地勢開闊,草木蔥鬱之地,有利於寬胸順氣,憂思自消;另外,結合一些傳統的功能鍛煉,比如八段錦,太極拳等等,尤其像八段錦中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臂單舉等式,對於調暢氣機,從而調暢情志大有裨益。

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分時節正處於秋收之中,陽氣從一種「長」的狀態,轉為天地「收」的格局,此時節應盡量收斂心神,保持內心寧靜,不要「爭名在朝,爭利於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