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燥來襲 一招教你保肺強身

養生重點在肺,要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也應多注意避免腹瀉、咳嗽等常見疾病

夏末秋初,這段時間是一年之中氣溫波動較大的節點,一些地區甚至一天有四季的溫差。秋燥來襲,最擔憂燥邪入肺。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孫升雲教授提醒,秋天適宜早睡早起以收斂之氣保健,無論是飲食還是日常生活調理,這個季節重點在肺,要多吃滋陰潤燥食物提前預防秋邪入侵,也應多注意避免腹瀉、咳嗽等常見疾病。中醫強調,這個季節人時常有傷風悲秋情緒,要重視精神養生,多登高、多陪伴家人,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

醫學指導/省名中醫、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孫升雲教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張燦城、王雪

秋天如何作息?早睡早起適度添衣

入秋以來,秋意漸濃。

孫升雲介紹,秋天最講究早睡早起。追溯到文獻資料,《素問·四季調神大論》裡提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這是因為秋天處於自然界的陽氣由夏季的疏泄趨向收斂,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早起使得肺氣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過。他提醒,目前還沒到深秋時分,這個時候氣溫波動大,注意適度穿衣很重要。「『春捂秋凍』這個說法,很多人是理解有誤的。」孫升雲介紹,很多人以為「秋凍」意味著秋天適合凍一凍不應穿衣保暖,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酌情添減衣物的提醒,一下子添加太多秋衣會消減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小孩和老人的穿衣需要特別注意,小孩一方面不懂得遇冷添衣,另一方面穿衣太多容易捂一身汗,風一吹就著涼了。這時候隨身帶一條小手帕適時擦汗。老人穿衣也應適度,剛入秋時不宜穿太厚,到深秋時分應及時增加衣服。

養生重點:防秋邪入肺,滋陰潤燥是關鍵

除了日常生活作息的調理,中醫提醒,這個季節乾燥,應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此外,秋內應於肺,應多注重肺部保健,以預防秋邪入肺,久咳不愈。

具體飲食上應該怎麼注意呢?在《素問·藏氣法時論》提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孫升雲解釋,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儘可能少食蔥、薑等辛味之品,適當多吃一些酸味果蔬。

不過,專家特意提醒,秋天是瓜果豐收成熟的季節,也是腹瀉的高發季節,在飲食上要多加註意。特別是孩童脾胃比較弱,家長要注意買回來的蔬果一定要清洗乾淨,同時從冰箱拿出來後稍放片刻再給小孩吃,以免過寒傷脾胃。

一些人一入秋就開始感冒,先有痰液,然後痰液沒有了,但是乾咳難受,持續達一個月不消減,這種秋咳的感受苦不堪言。孫升雲介紹,秋咳是很常見的情況,應做好預防和後續治療。

具體來說,針對秋天乾燥易傷津液的特點,平時飲食上就應該注意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可適當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琵琶、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平時可以煲蓮子雪梨水喝,老廣們愛煲湯,也可煲老鴨湯。」孫升雲介紹,預防秋燥可以多從飲食上進行。他提醒,如果出現感冒後久咳不愈的情況,那麼在服藥治療時也應該注意同時增加一些潤肺的材料輔助,此外居家可煲雪梨加川貝水潤肺,這樣才能達到根治的效果。

居家如何保健?一招吐納健身

秋天秋高氣爽,正是開展各項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孫升雲表示,秋季不適合大汗淋漓,應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例如可以一家人登高、爬山,也可以多散步、慢跑等。

對於一些不便外出的老人怎麼保健合適呢?他介紹,可以嘗試一招吐納健身的方式。具體做法是:每日清晨洗漱過後,在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煉幾遍,分3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頭舔上齶部位,用鼻子吸氣,用意念將氣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呼出來。如此反覆多次,可以提高肺部保健。孫升雲表示,這個方式主要是合理利用津液潤肺,並不一定要嚴格叩齒36次,適度就可以了。

提醒:保持樂觀的心志很重要

除了日常作息調整、飲食調整、預防腹瀉和秋咳等疾病外,孫升雲提醒,這個季節要注重精神養生。這是因為肺在志為憂,悲憂容易傷,如果肺氣虛,那麼機體對不良刺激耐受性會下降,容易生悲傷情結。

「一方面秋天來臨人們容易有傷風悲秋的情緒,另一方面如果肺氣弱降低了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孫升雲提醒,秋天精神養生,最重要的是使自己心志安寧,用收斂神氣的方式,使秋氣平,使肺氣清,這正是秋季養收的道理所在。所以,精神方面首先應該培養樂觀情緒,以避免肅殺之氣。

一些老年人的抑鬱時常潛伏不被察覺,此時身邊人也要多注意家人的情緒,多一起出外走走,登高遠眺,減少過度傷風悲秋影響肺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