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海限制“加號”號源的背後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史凱“我已使出洪荒之力”,從千里迢迢趕到大醫院排隊的患者與忙了一天還要加班繼續透支的醫生都如此怨聲載道時起,“加號”這一現象就始終存在於不斷被加以審視、被詬病的爭議之中。

由“加號”引起的醫患矛盾更是屢見不鮮,從北京朝陽醫院一名皮膚科醫生因拒絕現場“加號”被患者打傷事件,到“女孩痛斥號販子”的視頻引起廣泛關注,再到近期的“仁濟醫院事件”,讓很多醫生呼籲取消“加號”,不少網友也表示支持取消。

然而“是否該取消加號”依然還處在討論區,似乎在短時期內並非是一件容易解決的事,以致於更多的情況是將這一問題聚焦在了進一步規範上。

5月7日,上海市衛健委印發《上海市公立醫療機構門診醫師出診管理辦法(試行)》,明確開展預約診療服務的公立醫療機構要加強預約診療服務及號源的規範化和分配管理,加號號源不超過核定號源的20%,確保診療時間和診療質量,並將於今年6月1日起施行。

進一步規範的效果怎樣還不得而知,但很多醫生目前已經對“加號”明確說不,記者近日採訪了北京多家三級公立醫院,很多醫生都直言,拒絕加號。

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數字經濟智庫副院長儲殷在接受經濟觀察報網記者採訪時稱,目前“加號”現象既有體質的問題,也有資源的問題,暫時不容易解決。長久而言,解決還是要靠分診制度的真正建立,取決於中國的“小病大治”等問題是否能通過分診制度得以解決。

很多醫生開始拒絕“加號”

近年來,“加號”的熱議話題屢屢見諸報端。

本來,在醫生當天原本計劃的號已經滿了的情況下,由於有些患者比較急,醫生拒絕的話怕耽誤患者病情,患者可以向醫生申請再多加一個號,被看作是人性化的體現,但近年來“加號”卻暴露出很多弊端。

時常有患者反應,排幾個小時的隊換來的卻是醫生僅用幾分鐘看病的強烈反差。由於“加號”導致醫生較為倉促的診療讓患者感到就診質量不足。同時,醫生嚴重透支也會影響看病質量,醫生亦苦不堪言,很多人表示“加號”無益於醫患。

儲殷表示,中國的“加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因為“加號”現象主要是集中在好醫院和大醫院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到這類醫院看病的人太多,而且特別是有很多外地人,很難得來看一次病,如果醫生當時沒有給其“加號”,患者就基本上難以解決,這種情況下,“加號”逐漸成為一種慣例。

正是因為“加號”成為了一種慣例,近年來滋生出很多號販子,獲取到“加號”後加價轉售進行牟利,為此多地也曾為打擊號販子相繼對“加號”作出不同程度的規範。但隨著近年來由“加號”引起的很多醫患矛盾事件的增多,很多醫生開始呼籲“取消加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一位工作人員近日向記者表示,目前該醫院很多醫生根本不給加號、拒絕加號。在記者採訪的其他幾家北京三級公立醫院中,得到了很多類似恢復。

然而,也有醫生一天至少看百餘號,到晚上8、9點才下班,並表示“會盡可能加號”。一位北京三甲醫院的醫生告訴記者,完全禁止“加號”不現實也不可能,因為“加號”很多時候可以解決一部分患者沒有掛到號但岌岌可危的燃眉之急。

有業界專家認為,一個“加號”不僅意味著主治醫師需要多工作幾分鐘,相關的護士、檢查、收費、取藥等一系列崗位都將發生相應的連鎖影響,可能會造成一條線上的工作人員都不能準點下班。

“不加號覺得對不住老患者,加號無止境又有醫療隱患之虞。”,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王含在其發布的一篇文章中稱,“越來越多的加號我很快就吃不消了。道理很簡單。每個半天常規掛號10個,假設有一半是需要檢查後再看的,這5個下一次如果都來加號的話,就是15個。由於檢查時間不等,所以每次門診都會有不同時間間隔的患者來加號,保不齊還有以前的老患者,還有掛不上號的。一旦給這個加了,那個也得加,不然就是不公平。如果個個都加的話,每個門診都搞得十分被動。”

亟需分診制度的建立

此前,安徽省級三甲醫院實施過門診“限號限時”的舉措,並規定患者在專家門診的平均看病時間原則上不能少於10分鐘,受到了外界的普遍歡迎。

此次上海市衛健委發文,旨在規範公立醫療機構應對醫師加號依據、時段、比例加強管理,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方便群眾就醫,保護患者、醫師、醫療機構合法權益。

然而“取消加號”似乎在短時期內並非是一件容易解決的事。

在儲殷看來,“假如小學班主任的孩子病了到醫院看病,醫生加不加號?這樣的現象和問題很普遍,醫院是治療機構,同時也是社會關係的一個焦點。醫院和醫生都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關係需要維護,同樣也要通過加號來解決。”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醫院取消醫生“加號”的前提是要結合既往每個科室、每名醫生、每個出診單元的門診工作量,對出診號源總量進行重新核定,擴大列入計劃、可預約的號源,減少臨時性“加號”號源數量,所有號源納入醫院門診管理部門統一管理,剩餘少部分的“加號”號源也是統一管理,而且手否能夠“加號”,也由管理部門把握和監管,確保醫務人員工作不超負荷,確保每位患者必要的就診時間和安全的醫療服務。

王含在其文章中稱,她在美國的遊歷中去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作為醫學科研機構的NIH,也會有門診,頻率是每周1天,一共7-8個患者,4-5個Fellow平均分。即便這樣,Fellow們還提意見說工作量太大。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門診曾經一個下午只有1個病人,教授跟患者的溝通可以長達兩個小時。

儲殷向記者稱,在國外,如果沒有Clinic的介紹信,則不可能到醫院走醫保,通常而言,患者要先通過護士台來確認夠不夠病,先做基本檢查。但對於國內而言,目前在這些都無法解決的情況下,要杜絕“加號”,恐怕只會造成更大的問題。

儲殷認為,“加號”現象反映出的核心問題還是分級診療制度目前還沒有真正地建立。目前中國的預約掛號制度是大病、小病、急病、慢病一起治,小病慢病搶佔了太多的資源,導致很多急性病患者沒有掛到號,但是畢竟病情嚴重,也得治,所以通過“加號”來解決。而最終解決還是要靠分診制度的真正建立,中國的“小病大治”等問題能否通過分診制度得以解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