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內容、用戶、商業化,短視頻的風還能怎麽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翁章

短視頻依舊是個風口。

在5G即將到來的時刻,網絡傳輸、帶寬資源、數據的上行下載等技術的迭代,無疑會給短視頻產品的勃興提供可觀的紅利。

實際上,隨著聯通、移動、電信三大運營商對手機流量端口的持續放量,視頻播放所佔的流量,越來越顯得那麽無關緊要。從生怕在4G下無意打開一個視頻網站,會產生高額流量費用,到各類免流量套餐的推出,用戶勇敢地去擁抱短視頻的春天,不會再那麽“捉襟見肘”。

「技術作為環境因素的核心,進一步在內容上將精英文化解構下放,新的自發的內容平權運動讓短視頻回歸“土味”,巨額的下沉用戶基數和硬體設備補足,讓從圍繞精英的中心化金字塔逐漸倒掛,去中心化成為不可逆的趨勢,普通大眾將徹底成為內容的主人。」

此外,短視頻產品的商業化,依托媒體屬性的資源廣告位,不再會是所有產品都努力爭奪的最優解。用戶價值在哪裡,商業的價值就在哪裡。

內容平權的趨勢

文化的解構從來都是一個往複的過程,「新的內容的」誕生一定是基於對舊有體系的解構,「繼新的內容」又是對新的內容的再解構。

短視頻內容也毫無例外。

B站上對三國、西遊的鬼畜就是對原有經典電視劇的解構,而原本的電視劇本就是對傳統文本語義的再解讀。「所謂經典,天生就具備了被解構重組的意義。」

然而,相對草根而言,涵蓋了複雜的音頻、視頻剪輯技術的「鬼畜」還是過於精英了,而抖音、快手、微視上那些技術流和大資源掛靠下的內容創作者,也早就成為了新的大號。

但一個小趨勢是,“土味”正在崛起,短視頻作為一種去階層的傳播形式讓內容平權成為可能。至少,相比文字時代烘托出的KOL圈層和精英文化,讓“土味”的這幫人遙不可及,新的視頻媒介正成為內容平權的加速劑。

“土味”是一種原生態。

它代表的是區別於大城市的精致文化與小眾的二、三次元文化的新的文化形式,它們的文化語言沒有刻意的逢迎和精細的編排,直觀表意是“土味”的顯著特徵。

以吃播為例,作為精致文化的代表,對於吃播來說,向來是食不厭“多”。木下、密子君、大胃王mini、朵一、奔馳小哥等,具是叢中翹楚,用心的話題編排(火雞面挑戰、挑戰200個串串等),專業的剪輯、拍攝團隊,用餐地點的布置和彩排,讓這些視頻主一出道就呈現高開高打的局面,更不用提前段時間密子君身陷的經紀人風波。

而類似的吃播視頻,乃至整體短視頻內容創作,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兩個核心要件:

1.瘦小與大胃的反差人設

2.吃播活動的精心策劃

「這也是短視頻內容的必備共識——人設和策劃,人設越乖張,策劃越精良的視頻內容所能起到的集權效應更為明顯。」不過,他們一旦也成為一種經典,那離被解構也不遠了。

「一個永恆的公式是,精致內容的量永遠和閱聽人的長期喜愛度呈反比。」長期被“餵養精糧”的閱聽人,總會有厭煩的一天。換句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閱聽人渴望新的東西。

“土味”下的平權化因此成為可能。

以快手為代表是一個契機,帶紅的手工耿讓平凡人看到了築夢的希望——原來我這種平凡的人的無聊日常也是有人關注的!抖音和微視亦步亦趨,都拋開了原本高冷的產品人設,下放端口下是一批批草根的大量跟進。

手工耿僅是其一,徐大Sao、超小廚、我是曉霞等土味吃播,視頻內容上也僅是日常吃飯本身,你很難相信這麽土這麽粗糙,甚至就是我們回到農村每天都發生的內容,既然能讓這些視頻創作者在幾個月內獲得十萬以上的粉絲和每日打卡的一批忠實擁躉。

「真實」是被互聯網行銷長期鞭撻的閱聽人對內容的迫切渴望。

閱聽人逐漸不想去看刻意的包含各種傳播暗示的內容,他們寧願看一個工地的普通工人在重體力活後大快朵頤的樣子,至少人在大體力勞作後對碳水的追求是不可能用催吐來掩蓋的。

而「真實的內容」天然有口碑,好比我們去買雞蛋,一定要買土雞蛋,吃蔬菜也一定要是傳統糞肥種植的最有口感。

「在中國“土”是一個很特色的詞匯。」在食品行業它大略可以等同於正宗,在人格描述上它與接地氣聯繫在一起,而在內容創作行業土味的原生態反而是種內容價值的回歸。

畢竟,手機的視頻功能最本初的目的就是記錄,記錄日常生活。

對“土”的追求,是植根於中國特殊國情的產物,短視頻的內容也不會例外,無論平台本身怎麽變化,他們終歸要接受立足於特色國情的「平權邏輯」。

黑格爾認為輿論是自由意志的集合,而內容創作的自由意志,最大的來源不就是普通民眾的生活本身嗎?而平權後的內容,也將成為視頻平台商業化的勢。

神秘的三、四線城市用戶

在流量日益稀薄的今天,大廠非要給自己未來的發展構築藍圖的話,三四線城市絕對是個完美的說辭。你看一二線我們都通關了,在三線開外,我們一定能實現降維打擊。

除了美團、滴滴等O2O廠商要這麽說,風頭正勁的抖音和快手也必須在三四線城市給自己留條後路,就官方公布(企鵝智酷、抖音)的數據來看,快手在三四線城市的用戶量佔比達61.1%,抖音佔比達54.7%。

不可否認,這批用戶構成了內容平權化的基礎,且在未來將會倒逼內容創作回歸原生態。持續上揚的增長量,也會讓針對三四線城市的用戶運營方法論成為顯學,但這些用戶到底是誰,與一二線用戶又有什麽區別呢?

按中國的行政劃分,縣與鄉應該可以泛指大部分三四線地區。所以說白了,假如你是北漂,或者你的原產地不是無法逃離的北上廣深杭,那麽實際上的三四線用戶,就是你過年回家最想念的父母和最不願見到的姨、叔、嬸、姑。

「神秘的三四線城市用戶因此並不神秘,只是大家被互聯網神化久了,忘了自己腳踏實地的樣子。」

要知道,他們與一二線用戶最大的區別不是性別,也不是年齡,可能收入會有影響,但最關鍵還是「個人時間佔比」。

一二線的高節奏,讓個人時間無限制被壓縮,僅存的自由空間往往被販賣焦慮、過度娛樂、人為撕裂社會佔據,“雲學習”的同時,我們作為社畜,還得通過來一發王者榮耀或者追捧自己的愛豆達到片刻的滿足,另外頂著無限的壓力,還必須在人為撕裂社會的雞湯裡尋求共識和救贖。

這在三四線城市是不存在的。

你的姨、叔、嬸、姑享受著高質量的個人時間佔比,他們的日常線以9點到下午5點工作為主,期間可以穿插麻將、逛街、買菜等多個環節,較高的閑暇富余,讓廣場舞、跟團遊、攝影、養生成為休閑主流。

所以,你每每跟他們談起papi醬、辦公室小野、李佳琪等你認為現在的當紅炸子雞,換回來的必然是一臉莫名其妙和嫌棄。

為此,短視頻的風繼續吹,用戶不是壁壘,突破的關隘將是「用戶意識模型的轉變」,產品價值的概念模型真的符合下沉用戶“土味”的審美?

只有你理解了三四線城市用戶對「個人時間」理解,你才能讀懂真正的三四線用戶。

無論哪個產品,下沉用戶的戰是一定要打的,而毛爺爺的“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會是伴隨著內容平權而進行產品升級的重要指導方針。

老生常談的商業化

「視頻平台的商業化從來都不是新的議題,而是一個尋求多元解和最優解的問題。」

抖音、快手、微視,甚至B站,視頻平台天生有流量,且自帶媒體屬性,因此售賣廣告資源位成為這些平台的天然優勢。廣告=流量,技術=精準,自身廣告流量優勢、技術優勢是所有這些平台對外商業化的最佳開場白。

抖音的商業化幾乎是複刻了媒體廣告的全套打法,開屏頁、信息流、視頻外鏈廣告等,CPA、CPM、CPC的效果付費仍然是媒體廣告在技術上的疊加。然而,在可見的報價PPT中,在頭條系產品的加成,卻讓抖音的價位水漲船高。

悶了近8年的快手,從去年10月宣布正式商業化以來,快手對於廣告非常節製,如果不提大眾對快手內容的腹誹,從產品角度看,快手是一個忠於自己核心功能的產品,幾乎沒有開屏頁廣告,也幾乎沒有用戶預期之外的外鏈和彈窗,快手的商業化奉行的仿佛是某種禁欲主義。

這讓微視不知道該學誰,就目前產品形態而言,筆者認為微視不會在未來進行大規模商業化,而是作為戰略卡位的產品持續生存,從微視產品內的運營邏輯來看,簽到、勳章、觀看紅包,怎麽看都像只是想把用戶牢牢先攢在自己手中,商業化純屬佛系。

那麽短視頻平台的商業化,就沒有任何發散的空間了嗎?

「事實還真是這樣。」

廣告、電商、遊戲,三大變現方式,沒有第四條捷徑。但廣告還是那個廣告,電商還是那個電商,用戶價值在那,商業價值就在那,短視頻平台未來的商業化路徑,流量和技術是準入門檻,生態體系的加成是額外Buff,但決勝的關鍵點還在於——「廣告或電商與用戶價值的深度融合。」

平台為用戶創造價值,用戶自我創造價值,最後兩相的價值就是平台商業價值的源泉。而用戶自我價值的實現,離不開內容平權和算法支持的渾厚內勁。

抖音的帶貨電商模式是一種嘗試,圍繞廣告主的原生落地頁也是一種嘗試,但邏輯都出乎此類,任何商業化的前提都將是用戶能夠在平台自我實現價值,快手對於直播主播的分成也是一個層面,但銷售帶量與平台自身創造力的爆發的結合才是視頻平台成為商業化成功案例的契機。

還有一條可見的邏輯是,把平台的B端做透,綁定到快消、汽車等高金行業,持續輸入針對這一客群的平台價值報告,成為某種行業賦能者,以用戶的價值聲量配合運營活動吸引金主投放。傳統的邏輯是金主主導,而嫁接至此或許能形成平台主導,也讓商業化不再依賴他人輸血。至少,我的平台價值對於你而言永遠是轉化的金礦。

最後,我想說的是,算法下的內容平權是勢,下沉的用戶是水,借勢乘水,在風口下的短視頻商業化邏輯探索,這風或許還要吹很久!

此間思考,也僅限思考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