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季養生從「腸」計議,小心腸胃七大殺手

秋季最常見胃腸疾病主要有三種,即便秘、秋季腹瀉和秋季潰瘍性疾病,與秋天的特點「燥、涼」關係密切。整理給大家解析秋季常見腸胃疾病及維邁調理建議!

秋季最常見胃腸疾病一:便秘

秋燥容易引發便秘,到了秋天很多人會感覺口乾,想喝水,大便硬結難排,所以需補充「潤」的食物,比如汁液比較多的水果。

秋季最常見胃腸疾病二:秋季腹瀉

秋季水果大量上市,若生吃水果卻不注意衛生很容易引發腹瀉,導致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同時,氣象轉涼脾虛者容易拉肚子,秋季腹瀉多見於小兒,常不能自控,成人也不少見。

秋季最常見胃腸疾病三:秋季消化性潰瘍病

一場秋雨一場涼,虛寒型胃痛的患者,如潰瘍、出血等,在氣象轉涼時原有疾病容易複發。

那麼,問題來了,腸胃在秋季最怕什麼呢?

1、多

吃太多會導致胃酸、胰液、膽汁等消化液分泌增加,超出分泌能力,可能會導致膽管胰管等相對狹窄、梗阻,造成消化功能紊亂。

2、冷

胃、十二指腸潰瘍發病有季節性,秋冬和冬春交替都是高發期,寒冷的冬季尤其要注意養胃。

胃痛、腹部不適,消化能力降低,這時進食生冷食物就會引起或者加重胃部不舒服癥狀。

3、坐

運動有助於胃腸的蠕動,能幫助消化。

剛吃完飯不適合埋頭工作,因為胃腸的消化需要有足夠的血液保障,如吃完飯就工作,血液供給大腦,胃腸得不到消化所需的循環血量,十分影響消化。

4、忍

很多多人胃疼只是吃點葯忍忍,這樣可能使小病發展成大病。胃部不適是身體在報警,這時要及時就醫。

5、少

身體要正常運行也需要能量。晚飯要吃少並不是不吃,否則胃部分泌出的胃酸沒有食物可消化,損傷食管、胃腸黏膜(損傷較深即可形成潰瘍)。

6、晚

很多人常會在晚上9點之後才吃晚飯,而且吃完就睡。專家提醒:不按時吃飯,胃酸沒有及時被食物中和,高酸狀態容易導致消化性潰瘍。食物從胃排空、進入小腸消化大約需要兩小時,吃完飯就睡胃腸道沒時間消化,會導致消化功能異常。

7、剩

許多人為避免浪費,把剩飯加熱後再吃。研究發現,剩飯重新加熱後再吃則難以消化,時間長了還可能引起胃病。長期食用這種重新加熱的剩飯,容易發生消化不良甚至導致胃病。

「健康之道在腸道」,腸道健康關乎我們每個人是否健康長壽,是必須要時刻關注的對象。腸道出了問題,是因為長年無規律的生活和飲食的無禁忌等因素造成的,去除腸道毒素刻不容緩!

腸道照顧好 百病不來找

1.腸癌無論在發生率與死亡率皆已躍居男性及女性常見癌症第三名

2.除了癌變, 許多腸道疾病更是擾人, 到底要如何保護腸道, 才不會辜負它的貢獻呢?

3.在美國,大腸直腸癌罹癌排名更高居第二名,平均 每5個家庭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

4.與腹瀉不停長達兩個月,就醫檢查後才發現也是罹患大腸直腸癌,因而引發更多國人關切此健康問題。

可見腸道健康非常關鍵,根源也是在於有益菌大量繁殖,現在由於環境的汙染,缺乏鍛煉和大量的吃精細的食品,導致很多人出現腸道方面的很多疾病。便秘、腸穿孔、腸癌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