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新高考方案出爐,人們為什麽最擔心公平?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北京新高考方案落地,又激起一波爭議。

8月23日,《北京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指出,充分借鑒其他省份的經驗,在部分高校探索開展綜合評價錄取模式改革試點

綜合評價錄取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學業水準考試成績、面試成績、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高考成績佔比原則上不低於總成績的60%

同時強調,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院校範圍。

網友們的反應簡單而直接:

高考分數隻佔60%,剩下40%靠拚爹了。

分數最公平了。

以綜合素質評價為例,包含思想道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方面。綜合素質拚的是什麽,相信家長們比誰都清楚。

教育部門從2014年就開始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了,一共分四批,北京不過是第二批

2014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浙江、上海率先成為全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2017年這兩個地區的考生已經完成了第一次新高考。

第二批試點,於2017年在北京、山東、天津、海南四個省市啟動,2020年高考時,這些地區的考生將參加改革後的首次統一高考。

作為率先試點的省市,浙江省於2014年公開發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提出了三位一體的招生方案。

高校依據考生統一高考、高中學考和綜合素質評價成績按比例合成綜合成績,擇優錄取,高考成績佔比原則上不低於綜合成績的50%

那麽,實施的效果如何呢?

2017年,北大在浙江共錄取200餘人,其中三位一體65人,僅憑裸分進入北大的只有12人,佔比不足6%。

清華在浙江共錄取150人,其中三位一體105人,裸分錄取的僅15人,佔比約10%。

對比近幾年的數據會發現,想要依靠裸分進清北,真是越來越難了。要知道在2014年甚至更早之前,清華北大有70%-80%的名額都放在裸分裡面進行招生。

清華、北大等國內頂級名校的招生方式,開始變了。

中國的高考制度,其實歷來就存在諸多爭議。

全國卷和各地方卷的不統一,經常是人們茶余飯後的槽點,比如江蘇數學卷一出,考場寸草不生。高考分省錄取的方式導致各地區錄取率不同也飽受爭議,比如山東同學動不動就調侃說考了高分,結果只能在北京搬磚頭。

教育部門啟動改革,探索素質教育,人們則開始擔憂高考會變得更不公平。

關於綜合素質評價的操作,一直是持續的爭議點,究竟如何做出能夠反映學生真實能力和素養水準的綜合評價,還沒有一個可推行的普遍適用的方案。

對普通和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當分數的權重僅剩一半,好學校就越來越與自己無緣了。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副教授王建勳說:“與1980年代、1990年代比,現在好的大學裡來自農村的孩子可能越來越少。這毫無疑問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

瑞典隆德大學的薄家珉,統計了中國不同層次大學的本科教學品質報告後發現,2012年複旦大學新招收的農村學生佔比為10.36%,同濟大學18.98%,天津大學28.14%,吉林大學32.27%,西北師范大學59.85%,南昌大學43.68%,喀什大學56.98%。

清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五位學者2013年的研究發現,中國貧困、農村地區參加高考的學生,上四年製普通本科大學、211工程大學、頂尖大學的幾率,要比城市學生分別低8倍、11倍和43倍。

如果素質教育全面鋪開,出身越差的學生,上的學校也會越差,而且這一趨勢難以逆轉。

原本是為了素質教育,結果有資源的更有素質,沒資源的更沒素質,就跟先富與後富的馬太效應一樣,很容易導致另一種不公平。

這種不公平,是在分數之外的模糊地帶裡,潛規則運行乃至權力尋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最終給普通和貧困家庭帶來巨大的衝擊

與國外私立的哈佛、耶魯等國際名校不同,清華北大等985、211高校,是全體公民所有的公共資源,當公共資源成為少數人的利益,就會有激烈的社會爭議。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更何況對中國人來說,孩子的教育是多麽重要的一件事目前,中國大陸最主要的教育篩選機制,就是高考。

戶籍制度也與高考相配合,即使北京、上海這樣戶籍控制極其嚴格的城市,只要考上好大學,也可以實現轉戶口。

清華大學的一份數據顯示,中國農業戶籍轉為城鎮戶籍的三種最主要的管道是:升學入伍的佔23.9%,家屬隨遷的佔22.6%,招工轉乾的佔14.9%,其他管道包括購置房產、征地拆遷、城市擴建、積分落戶、投資落戶等,比例都很低。

重點大學的畢業生,進入中產也相對順利些,而大專生則困難重重。所謂重點大學,最主要是被稱作985和211的學校,兩類合在一起,僅佔全國在校大學生的10.15% 。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鄭若玲曾說, “高考制度充當了促進社會流動並控制這種社會流動的角色。”自解放以來,已經舉行的35次高考促成了1354.05萬人的向上流動。

也因此,當人們呼籲高考改革時,也一直有同樣大的聲音在強調,現存高考制度所具備的公平性彌足珍貴。人們相信,拚分數,讓無數“除了努力讀書幾乎再無其他資源憑借”的寒門學子,獲得了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改革免不了試錯,但鑒於可預見的巨大改變,理應將對人的關懷納入到最初的設計中。尤其是在社會深刻轉型,“階層焦慮”不可回避的當下,期待高考改革的方向將公平放在第一位,沒毛病。

文:《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 俞楊

值班編輯:李陽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