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氣重,臉部顯得浮腫,教你8種除濕小妙招

講真,最近成都的雨已經徹底惹惱了我,原本已經圓滾滾的小編現在感覺自己越來越腫了。

可能就是泡脹了吧。??????

小編我本就是易水腫體質,加上雨一直下(氣氛不算融洽,小聲唱),體內水分不暢通,整個人極其不舒服。給你講,我現在就是這個樣子 ↓ ↓ ↓



其實,夏季溫度高,而且時常陰雨綿綿,空氣中濕氣較重,不僅小編,很多人都會有睏乏、四肢無力、食欲不振等不良癥狀,嚴重者還會誘發一些常見的疾病。


濕氣重的表現


濕氣分兩種:濕熱和寒濕


1濕熱的特點



2寒濕的特點


體內有濕究竟如何祛?眾所周知的「紅豆薏米」真的是萬能祛濕神器嗎?


看看中醫專家怎麼說:

紅豆薏米粥不適合寒濕的人食用!要想正確祛除濕氣,必須找準方法,對症下藥!

那接下來,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幾個可以有效除濕的方法,如何巧妙利用最簡單的工具來化解「體內濕氣」。


祛濕方法一:物理療法

刮痧、艾灸,是最常見的祛濕方法。刮痧能很好的排除身體毒素,將體內的垃圾刮痧到體表,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代謝活力;中醫認為,艾灸有開鬱、祛濕、補陽氣等作用,經常艾灸相應的穴位,可祛除體內濕邪,更能起到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

① 刮痧——主要位置

◆ 背部穴位


刮痧位置:整個背部,包含背部的諸多穴位,如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腎俞等重要穴位。


刮痧方法:選用水牛角、黃柏木等自然材質做成的刮痧板,蘸少量刮痧精油或調理液以起到潤滑作用,先刮位於後背正中線的督脈,然後再刮督脈旁開1.5寸的兩側膀胱經。刮痧時,刮板與皮膚傾斜45度左右,從上至下以輕柔適度的力量刮拭,直到刮出痧疹。


- 背部刮痧示範 -


◆ 豐隆穴


刮痧位置: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拇指)。


◆ 曲池穴


刮痧位置: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完全屈肘時,即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刮痧祛濕注意事項1、刮痧時注意要從上向下單方向刮拭,刮下來不能再刮上去,每次刮拭都是向下的一個方向;
2、刮痧過後一定要喝一杯熱水,能夠使祛濕排毒的功效加倍;
3、注意,必須在上次刮的痧都消退之後才可以進行下一次刮痧。


② 艾灸——主要位置


◆ 足三裡


◆ 天樞穴

◆ 解溪穴



◆ 陰陵泉


艾灸時間:腰腹部穴位15-30分鐘,腿部穴位15-20分鐘,一個禮拜內休息1-3天,一定要有專業人員操作或指導,注意不要燙傷。

祛濕方法二:食物療法

中醫推薦葯食同源的食療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實不少的食物都可以起到去濕的作用。而且葯食同源也不會存在有副作用,一般祛濕我們常見的赤小豆薏仁粥,這個方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而且做法也非常簡單。

去濕熱佳品——紅豆薏米粥

食材:赤小豆:100克,薏仁:50克,黃小米:100克,紅棗:10粒;

做法:首先赤小豆,薏仁,小米,紅棗洗凈浸泡30分鐘,然後把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純凈水熬煮1h左右即可。


祛寒濕佳品——茯苓山藥白朮粥

食材:山藥50g、薏米250g、茯苓50g、白朮50g;

做法:白朮浸泡1-2小時,水煮約20分鐘,加入山藥,與薏米茯苓煮熟即可。


祛濕方法三:代茶飲


祛濕熱代茶飲——黃芩綠茶

黃芩用200毫升水煎沸後,沖泡綠茶,或直接將黃芩、綠茶泡水飲用。此茶飲具有清熱燥濕、祛濕利尿、提神醒腦、潤腸排毒的功效。


祛寒濕代飲茶——黃芪枸杞菊花茶


生薑四片、枸杞十粒、黃芪兩片、紅棗兩顆、菊花兩朵,泡水飲用,有驅寒除濕鎮痛之功效。尤其是患有風濕痛,關節炎的朋友非常適合。


祛濕方法四:運動、泡腳


中醫講「出汗要依照四時做調整」——春夏養陽,可以運動出點汗。秋冬養陰,不宜過度運動,汗應該流少一點。



從「正常出汗」及養生的觀點來看,建議夏天最適合運動的時間是早上5~7點,太陽才剛出來的時候,以及下午3~7點陽氣開始轉弱的時候最佳。


而在運動出汗之後,一要調整呼吸,吸氣吸到腳底,吐氣吐到頭頂,且速度要慢,最好能到每分鐘呼吸6次,甚至是一個呼吸循環達半分鐘;二是不要馬上喝太多水。



足部是人體經絡的集中處。臟腑的病變可通過經絡互相影響,而通過疏通經絡氣血,又可以達到治療臟腑病變的效果。泡腳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用性溫的材料泡腳,又可以充分利用藥物的功效,幫助排出體內濕氣。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個便宜又好用的方法:



將阿祖消痛貼,一分為二,睡前貼在足底的兩個湧泉穴,可以有效的緩解足底和關節部位的壓力,第二天還會有驚喜喲!


注意:夏天吹冷氣機、吃冰鎮的蔬果、喝冷飲均會導致寒濕加重,朋友們切不可貪涼,導致濕氣過度累積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