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股權質押爆雷,6券商計提大額資產減值

股權質押業務的“雷”將對上市券商2018年的業績帶來多大的衝擊?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6家上市券商發布了2018年資產減值損失的公告。歲末年初興業證券(601377.SH)、中原證券(601375.SH)和太平洋(601099.SH)發布資產減值公告,而此前有國海證券(000750.SZ)、南京證券(601990.SH)、西部證券(002673.SZ)等3家券商已經發布資產減值公告。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太平洋證券2018全年資產減值9.7億元,興業證券2018年全年資產減值達6.5億元,中原證券僅2018年下半年資產減值就達2.1億元,此3家資產的減值準備佔2018年歸母淨利潤的比值均超過10%,分別影響淨利潤7.29億元、4.88億元和1.62億元。此外,國海證券2018年前三季度資產減值達3910萬元,西部證券2018年上半年資產減值達1.7億元,南京證券2018年上半年資產減值達5670萬元。

2018年券商股權質押業務頻頻踩雷,這成為券商資產大幅減值的主因。

以太平洋證券為例,該券商對9家上市公司開展的股權質押業務“雷聲不斷”,涉及的質押股票分別為商贏環球(600146.SH)、勝利精密(002426.SZ)、當代東方(000673.SZ)、盛運環保(300090.SZ)、眾應互聯(002464.SZ)、天神娛樂(002354.SZ)、美都能源(600175.SH)、美麗生態(000010.SZ)和*ST廈華(600870.SH)。此九項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9.47億元,佔太平洋證券全年資產減值總額的98%。

股權質押業務問題頻出,其根源是股價的連續下挫,導致履約保障比例跌破處置線,觸發協定約定的提前購回條款,融入方未履行購回義務,構成違約。加之部分融入方所持有的股票被司法凍結,還款能力弱更是加劇了股權質押違約的機率。

通過質押所持當代東方的股票,廈門當代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先鋒亞太投資有限公司等5家融入方從太平洋證券共融資7.35億元,但質押的股票股價不斷下跌,同時後兩者所持有的股票被司法凍結,觸發協定約定提前購回條款,融入方均未履行購回義務,且到期後融入方均未購回,這構成違約。

又以興業證券為例。該上市券商2018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6.51億元,其中四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累計計提減值準備共計6.08億元,涉及的質押股票分別為長生生物(002680.SZ)、中弘股份(000979.SZ)、金洲慈航(000587.SZ)和金龍機電(300032.SZ),資產減值準備分別計4.51億元、1.2億元、6581萬元和3544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興業證券股票質押涉及的2家上市公司已淪為“退市股”。因涉及問題疫苗等諸多問題,長生生物已構成重大違法,2018年12月11日該公司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重大違法強製退市事先告知書》,深交所擬對其實施重大違法強製退市。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弘股份因財務問題連續20個工作日股價持續低於1元,按照規定2018年11月8日被深交所決定終止上市。

再以中原證券為例。2018年7至12月該上市券商對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中的三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計提減值準備共計1.7億元,佔公司當年資產減值總額的81%, 所涉及的質押股票分別為新光圓成(於2018年12月4日該股票被實施ST,目前簡稱“ST新光”)(002147.SZ)、神霧節能(000820.SZ)和銀禧科技(300221.SZ)。

前述6家上市券商大幅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僅是股權質押業務風險的一個縮影。2018年以來股權質押融資違約事件此起彼伏,諸多券商被卷入糾紛中。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下半年已經有東興證券、華鑫證券、華安證券、西部證券、西南證券、興業證券、銀河證券和中信建投等多家券商發布了股權質押訴訟公告,2018年上半年則有中信證券、東方證券、西部證券等券商發起相關訴訟公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