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正源地產債務壓頂 年內20億元債券到期

本報記者 李瑞娜 北京報導

成立於東北的正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源地產”)近期一筆債券的“技術性違約”,再次引發了外界對東北企業的關注。

日前,正源地產公告稱,在對旗下“16正源01”債券回售時,因系統和流程原因,回售資金曾延遲一日發放。

“技術性”違約的背後,正源地產的資金兌付壓力也為外界所關注。今年上半年時,正源地產還面臨著高達60億元的兌付金額。鑒於公司面臨較大的兌付壓力,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評級”)一度將正源地產信用評級下調至“負面”。

與此同時,正源地產控股的上市公司正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321.SH,以下簡稱“ST正源”),因無法承接控股股東房地產資產注入,加之自身人造板業務的困境,正在退市邊緣“賣子”救贖。

年內20億元債券到期

7月15日,“16正源01”債券延遲回售的消息將正源地產推上了風口浪尖。

彼時,有媒體消息傳出,本應於7月15日當天完成64.55萬手、共6.45億元債券回售的正源地產,並未在當天按時發放回售金額,並且未就相關事項發布公告。

一時之間,坊間聯想起債券持有人會議上,正源地產方面曾明確表示手頭只有4億元資金。也因此,對於是否構成違約一事眾說紛紜。

不過,兩日後,正源地產正式發布公告表示,實際上公司於7月12日便將本期債券回售資金足額匯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账戶。“因系統和流程原因,回售資金於2019 年7 月16 日才完成過戶清算並發放至債券持有人的資金账戶。”

儘管“系統和流程原因”造成的“技術性”違約令投資者虛驚一場,但該公司面臨的兌付壓力仍為市場擔憂。

公開信息顯示,正源地產前身為大連新世界房屋開發公司,1992年發跡於大連,後向全國擴張。截至目前,正源地產的房地產業務已完成了在北京、大連、南京、重慶、長沙五大重點區域的業務布局。

2016年,為償還公司銀行貸款、補充流動資金,正源地產先後發行了3隻債券,分別為“16正源01”“16正源02”“16正源03”,每隻債券募集金額均為20億元,合計60億元。

正源地產方面坦陳:“‘16正源01’‘16正源02’於2019年7月需償還利息1.46億元和1.4億元,並面臨投資者回售選擇權,若投資者全部行使回售選擇權則兌付金額為40億元;‘16正源03’於9月需償還本金20億元、利息1.76億元。”

根據正源地產最新年報,截至2018年6月底,公司淨利潤為5021.8萬元,貨幣資金19.35億元。

由於公司短期債務規模較大,且面臨較大的兌付壓力,聯合評級方面表示,根據正源地產提供的償還債務資金安排,“公司擬通過資產出售、再融資和項目銷售回款等方式應對流動性問題,相關措施尚在推進中,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隨後,聯合評級將正源地產主體信用等級評為AA、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

地產業務上市遇阻

與正源地產一同經受考驗的還有其控股上市公司ST正源。

2016年5月,陷入虧損的ST正源前身國棟建設宣布重組,試圖將正源地產旗下的北京世紀正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重慶正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大連海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重慶潤豐源投資公司、湖南正源尚峰尚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納入麾下。一旦交易完成,國棟建設控股權將發生變更,主營業務也將變更為正源地產持有的房地產開發業務。

但由於在停牌籌劃重組期間,監管政策和資本市場的環境發生了重要變化,借殼上市變得不再容易,國棟建設遂於2016年9月29日宣布重組終止。

正源地產前腳重組流產,後腳便拋出“曲線借殼”的方案。同年10月9日國棟建設發布公告,擬溢價75%,以每股7元、總計25.06億元的價格,向正源地產轉讓共計3.58億股股份,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3.7%。正源地產隨之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國棟建設也隨後更名“正源股份”。

但不同於直接重組,正源地產控股上市公司後並不能按原計劃注入房地產資產。原因則是,2010年國棟建設非公開發行股票時,曾向董事會許諾,為了專注人造板主業,公司今後不會以任何方式直接或者間接進入房地產行業。

如今,只能從事原來人造板業務的正源控股因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虧損,自2018年4月起“披星戴帽”,被冠以“*ST”。隨後,因增值稅退稅款1608.21萬元、板材相關業務銷售規模與毛利率增加,2018年得以扭虧為盈,簡稱改為“ST正源”。

為進一步擺脫退市風險,進入2019年後ST正源便開始努力兌現利潤,包括出售旗下資產。5月24日,ST正源在公告中稱,擬向內蒙古玉龍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玉龍”)轉讓全資子公司四川聚豐源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聚豐源”)100%股權,轉讓價格為人民幣7844.6萬元。

截至6月19日,ST正源方面表示已收到內蒙古玉龍支付的股份轉讓價款首筆進度款共計人民幣4000萬元,佔全部股份轉讓價款的50.99%。

據了解,四川聚豐源成立於2017年,主營板木、化工、糧油貿易,2018年淨利潤為-135.34萬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總資產9153.3萬元,總負債9181.84萬元,淨資產-28.54萬元。

ST正源方面表示,本次轉讓四川聚豐源股權,旨在進一步聚焦ST正源糧油貿易業務,減少或停止貿易業務中資金周轉率不高且對利潤貢獻不大的板木、化工貿易業務,不斷提高糧油貿易業務的專業化程度,提升在糧油貿易業務上的市場競爭力。

不過,投資者對於ST正源的發展仍寄希望於監管環境改變,控股股東正源地產將房地產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對此,ST正源董秘在回復投資者提問中表示:“公司將密切關注新發布的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目前暫未接到控股股東相關通知。”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正源地產就是一個普通的中小房企,現在融資難度很大,“審批執行中,房地產借殼上市在A股是不行的”。

《中國經營報》記者分別聯繫了正源地產、ST正源相關負責人,希望就雙方合作及房地產資源有無後續注入上市公司計劃等問題展開追問,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相關正面回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