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知不覺癌變的膽囊息肉,是怎麼回事?

膽囊息肉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作為膽道系統極為常見的腫瘤樣病變,近年來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一般認為,膽囊息肉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兩大類。其中,腫瘤性息肉是潛在的癌前病變,與膽囊癌的發生有關。據統計膽囊腺瘤等腫瘤性息肉的惡變率約為1.5%左右,且發生於息肉的大小成正相關。

但由於在臨床上和影像學檢查上很難明確其性質,對兩種類型的息肉進行準確區分,因此醫學界普遍認為膽囊息肉存在癌變風險,患者應及時到醫院接受專業治療。

放鬆警惕到癌變,僅一步之遙

由於膽囊息肉患者在患病後較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表現出明顯癥狀,因此這種疾病很難得到患者足夠的重視,有統計數據顯示,超過85%的膽囊息肉患者都是在例行體檢中偶然發現的。

因此,即使醫生反覆告訴患者,膽囊息肉存在癌變風險,一定要及時治療,但大量患者仍認為小小的息肉,距離癌變還有很遙遠的距離,不用擔心。此外還有部分患者認為,即使息肉真的癌變了,把膽囊切除了就萬事大吉了。

但情況真的這樣簡單嗎?

中央電視台(CCTV2)對於膽囊息肉癌變的可能性,提醒大家以下三種情況尤其要注意:

1、息肉成長速度較快。這表明息肉變為惡性腫瘤的幾率大大增加。

2、息肉合併膽結石。結石的長期刺激可促使膽囊上皮細胞增生而引發癌變,臨床統計,約70%-80%的膽囊癌與膽結石有關。因此,息肉若合併結石存在增加膽囊癌變危險性。

3、息肉單顆、息肉底部較寬且膽囊壁不規則增厚、息肉輪廓不規則時,癌變的可能性較大。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膽囊癌在前中期都不會表現出明顯癥狀,或僅表現出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與膽囊結石類似的癥狀,因此大多數膽囊癌患者一旦被發現,就已經處於癌變中晚期,病情已經較為嚴重了。

對患者而言,膽囊癌變後,癌細胞除了可能轉移至與膽囊相鄰的肝組織以外,還可能轉移至十二指腸、結腸、胃,以及局部淋巴結、小網膜淋巴結等,因此預後極差。據浙江省人民醫院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膽囊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8.0%,平均生存時間僅為19.57個月,不足兩年。

因此,患者在被查出膽囊息肉後,千萬不能存有任何僥倖心理,及時到專業醫院接受治療,將息肉取出就是將膽囊癌變的風險扼殺在搖籃當中,極大程度保護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膽囊息肉怎麼消除?

既然膽囊息肉存在癌變風險,那麼治療自然是必須的,對很多患者來說,該如何消除膽囊息肉成為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

需要指出的是,臨床上廣泛應用的利膽藥物,大多只能緩解患者癥狀,控制病情發展,很難對膽囊息肉起到確切的治療效果。因此,要從根本上消除膽囊息肉,外科手術仍是直接有效的治療方式。

目前治療膽囊息肉的手術主要包括微創保膽取息手術及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兩種。這兩種手術的根本區別在於,對於患者還保有正常生理功能的膽囊,是予以科學保留還是一切了之。

隨著近年來醫學研究的發展,膽囊在人體消化功能、免疫功能方面所具備的重要意義得到了重新認識,以及膽囊切除後,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反流性胃炎等併發症,以及可能導致膽總管結石和直腸癌發病率明顯上升等後患日益凸顯,因此通過微創保膽手術治療膽囊息肉,已經成為醫學界的優選術式。

微創保膽取息術,隻取息肉保留健康膽囊

微創保膽取息術是現代微創高科技的產物。該手術將多種先進內窺鏡聯合使用,通過在患者腹壁建立的微創手術通道,從患者膽囊底進入膽囊,在清晰的手術視野中,將息肉準確取出,避免了對膽囊組織的損傷,避免了醫源性膽管損傷的風險,能完整保留患者膽囊組織及功能,是目前國內先進的膽囊息肉治療技術之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