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肝膽科:膽囊息肉樣病變

隨著影像學進步,影像學設備已經可以發現人體臟器更多細微的變化,比如膽囊息肉樣病變。在過去由於醫學不發達,膽囊息肉很少被人指出。處理方法主要有定期觀察治療和手術切除。影像學檢查中,膽囊長出一個小小息肉,這是不是癌?

針對膽囊息肉屬於哪種疾病?如何科學選擇治療方法?醫患之間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小番健康做一個詳細的分析介紹。

膽固醇性息肉和良性息肉隨訪為主

膽囊息肉較為常見的病因是膽固醇沉積。因為患者長期攝入過量的膽固醇或脂肪,導致它們在膽囊壁上大量堆積,逐漸形成球狀突起病灶。膽固醇性息肉主要發生肥胖患者或體內脂肪含量高的人。

膽固醇性息肉多為良性,主要以觀察隨訪為主。除膽固醇性息肉外,還有比較常見的如腺肌症、腺瘤性息肉。臨床上,把膽固醇性息肉定義為良性,主要原因是它不屬於新生物,一般不發生惡變,也沒有任何癥狀,生長十分緩慢,只需定期隨訪觀察。

臨床上,膽囊息肉指膽囊粘膜表層向內腔突起的一種病變,即膽囊隆起病變,比較常見的是膽固醇性息肉。雖然,膽固醇性息肉多為良性,但是,假如它形成膽囊結石或脫落,出現右上腹部隱痛,即飽食過後的上腹部不適感等,可以影響到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切除。

癌變率較高息肉和手術切除標準

腺肌症和腺瘤性息肉,考慮手術切除。因為從膽囊腫瘤的角度分析,膽固醇性息肉並不屬於膽囊腫瘤,而腺瘤性息肉是真的膽囊腫瘤,它的形態大小會不斷增大,今後有癌變幾率。腺瘤性息肉在臨床上癌變率約為10%,屬於癌變率較高的腫瘤之一。所以發現腺瘤性息肉和肌腺症,應考慮手術切除。

影像學檢查中,單純依靠超聲很難直接判斷,屬於膽固醇性息肉或者腺肌症、腺瘤性息肉。雖然,膽囊息肉多為良性,早期沒有任何癥狀,多為觀察隨訪治療,如果在超聲檢查時誤把腺瘤性息肉當成膽固醇性息肉,也會發生嚴重後果,即可以繼續發展成為膽囊癌,後續治療和康復也並不理想。

臨床上以下幾種情況,應考慮手術治療。第一,超聲檢查中發現膽囊息肉血供豐富,應考慮今後癌變可能;第二,年齡超過五十歲,合併膽囊結石者;第三,膽囊息肉合併急慢性膽囊炎者;第四,膽囊息肉最大直徑大於10毫米,特別是單發息肉;第五,膽囊息肉最大直徑雖然小於10毫米,但在定期隨訪中,可見息肉生長迅速,增長超2毫米。

滿足以上標準中任意一項,建議手術治療。首次超聲檢查發現膽囊息肉樣病變,膽囊息肉小於10毫米的,必須在半年內繼續複查,若息肉大小無任何變化,複查時間可延後半年或一年。

遇單發息肉,大小10毫米左右,應考慮通過超聲造影確診。超聲檢查發現膽囊息肉也不必著急,可以通過肝膽門診明確病理幫助確診。

膽囊息肉病因和生活飲食習慣

生活中常聽人說起,一定要吃早餐,如果長期不吃早餐,就可能發生膽囊息肉。因為膽囊經過整晚膽汁分泌,如果第二天早晨沒有進食,這些積累的膽汁就沒有被正常利用,一旦它們滯留在膽囊中,隨著滯留時間變長,就會刺激膽囊形成息肉。

同時,如果長期養成不吃早餐的生活習慣,還會進一步刺激息肉長大變多。所以,平時切勿輕視三餐規律的重要性,這也是預防膽囊息肉樣病變方法。

因為當前還沒有針對膽囊息肉藥物,一旦出現以上適用膽囊息肉切除時,也不必過度驚慌,只要重視早期發現與治療,尤其是在切除膽囊手術以後的1-2月,應以容易消化、低脂飲食為主,就不會有明顯不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