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純淨食品與藥品”的謊言流行了一百年?

看歷史看世界

Q:如果你從元素周期表裡取出一個元素,與其他物質混合,會發生什麽?

A:你不會想看到所有的場景

汞(Hg,俗稱水銀,元素周期表第80位,慢性劇毒)

一種天然存在於地球表面的基本元素,

可通過火山爆發等過程被釋放到空氣中,

也可人為排放。

一句英語中流行的諺語 “As mad as a hatter”

源自《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主角——Mad Hatter 瘋帽子”

但他才不是第一個因為用硝酸汞來處理皮毛

而中毒的製帽匠

水楊乙汞

水楊乙汞,又叫硫柳汞,是一種含汞的防腐劑。

通常可知,它廣泛應用於免疫球蛋白製劑、抗蛇毒血清、眼藥水、鼻噴霧劑、隱形眼鏡溶液和紋身墨水等產品中。也曾用於治療割傷和其他皮膚病的非處方藥和藥膏中。

早在抗生素被發現之前,人們就發現許多汞化合物能起到抗菌的作用,但他們對人體的刺激危害較大。20世紀早期,新型的汞化合物被合成後,因更抗菌、毒性更低而被廣泛應用。

由於硫柳汞可以有效地殺死疫苗中的細菌,並預防細菌感染,尤其在開放性的多劑容器中,因此從20世紀30年代起硫化工就被作為防腐劑用於生物製劑和疫苗中。1999年以前,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和B肝病毒(HBV)疫苗以及美國全部的全細胞百白破疫苗和兩種白喉—破傷風—無細菌百日咳疫苗中均含有硫柳汞。

B肝疫苗

硫柳汞的抗細菌活性源於從中遊離出來的乙基汞陽離子。雖然從20世紀30年代到1976年,美國FDA(食品藥品管理局,隸屬於美國衛生教育服務部)沒有收到任何關於疫苗或生物製品裡水楊乙汞危害的報告。

但是到1999年,根據擴大的嬰兒疫苗接種推薦方案,全程接種含硫柳汞疫苗的美國嬰兒在出生後6周內接受乙基汞的量可達187.5mg。這種累計的暴露量可能已經超過了美國環境保護機構所推薦的安全攝取水準。這些觀察報告導致美國兒科學會推薦在給予嬰兒的所有疫苗中去除硫柳汞。

美國大量生產的疫苗

美國環境保護機構的暴露指南,是普遍依據口服甲基汞的毒理性和相關食用魚的暴露類型制定的。甲基汞和乙基汞有著相似的化學結構,被普遍推測有著相似的毒性性質,但關於乙基汞的知識,和它對人類的影響,我們知之甚少。

在《PEDIATRICS》雜誌(由美國兒科醫學會主辦的專業醫學學術雜誌)2008年9月刊中,有一篇名為《接種含硫柳汞疫苗的新生兒和嬰兒的汞水準》的論文。它得出的結論是:由於乙基汞和甲基汞的藥動學不同, 因此根據成人口服甲基汞而制定的指南, 可能並不能準確地對接種含硫柳汞疫苗兒童的危險度進行評估。

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官方網站中,我們找到了全球疫苗安全谘委會(GACVS)2002年6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世衛組織總部第6次會議上,關於“含硫柳汞成分疫苗安全性”的討論結果: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嬰兒、兒童或成人接種含硫柳汞疫苗後出現汞中毒。因此,GACVS認為從安全性方面考慮,沒有理由改變目前使用的含硫柳汞疫苗的接種程式。

《PEDIATRICS》雜誌中文版網站首頁

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

儘管如此,關於疫苗和水楊乙汞的“安全羅生門”的討論,一直持續著。

上世紀70年代,由於接種百白破疫苗可能產生傷害的訴訟案件的飆升,讓疫苗安全問題在美國成為公眾的焦點。這場對峙,沒有輸家和贏家,缺乏科學證明傷害來源於接種疫苗的孩子,受價格飆漲而關門大吉的生產商,還有擔心《十二隻猴子》中被病毒侵襲的場景出現的公共衛生官員。

NVICP疫苗傷害表一部分

後來的故事,是這樣書寫的:

198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家兒童疫苗傷害法案(NCVIA)。

成立國家疫苗項目辦公室(NVPO)

根據NCVIA法案,國家疫苗傷害賠償項目(NVICP)應運而生,這種賠償基於“無過錯”原則。意思是,提出索賠的人無需證明自己的傷害時由於醫療機構或疫苗生產商的過失引起的。賠償款來自於疫苗救濟基金,來源於疫苗傷害表中的疫苗收繳的稅金,每售出1個接種劑量要繳納0.75美元 稅收。(這項法案已實施近30年)

甲基汞

當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後,會轉化成甲基汞(CH3Hg)——汞的甲基化產物,一種具有神經毒性的環境汙染物,難以代謝。

上世紀50年代,全球化工業尖端技術氮(空氣中最多的元素,化學符號為N)的生產商在日本水俁。肥皂、調味料和醋酸、硫酸的製造,讓氮產業有了用武之地。化學肥料的大量使用,讓以氮為首的化學工業支撐著日本經濟。

“槍打出頭鳥”。讓水俁人怎麽也沒想到的是,給他們帶來美好生活的化工——先驅產業,正醞釀著一場由甲基汞——工業廢水——水俁灣饑餓的魚蝦——吃魚蝦的無辜水俁人的災難。

魚類中富含有機汞含量的變化

甲基汞的威力給人帶來的恐懼,遠不止是引發跳樓死去的“自殺貓”,和因腦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被侵害而口齒不清、面部癡呆、全身麻木、身形如弓致死的人們。(據1972年日本環境廳統計,水俁灣和新潟縣阿賀野川下遊有中毒患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水俁病患者

曾經水產豐富的“不知火海”,魚、鳥、貓等生物變異,有的地方甚至連貓都絕跡了。賴以生存的魚蝦無法捕撈,生存失去依賴。如果這樣的恐懼還可以忍受,那麽吃被甲基汞汙染的海產品,引發寶寶患先天性水俁病的母親們深陷的恐懼,就難以想象了。

水俁事件受害兒童

如果眼看著懷裡遺傳了自己水俁病的寶寶,沉浸在他天真的世界中對痛苦不自知,砌了一堵酷似小兒麻痹症的“牆”,陪伴在左右的恐懼還可以忍受,那麽得知在1956年確認日本氮肥公司的排汙為病源之後,政府毫無作為,以至於排汙又肆無忌憚了12年,直到1968年為止的消息後這些母親曾懷著怎樣的恐懼,我們無法想象。

氰(化學式(CN)2、碳和氮兩種元素的化合物、苦杏味、劇毒)

氰化物

氰化物,一種有毒的致命物質,卻也非常有用。

它頂著“合成物”的名號,卻絕非化學家的創造,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比如,木薯中含有含氰糖苷,食用前須煮沸去除。杏仁中含苦杏仁苷,食用前須溫水浸泡去毒。當然,我們也製造氰化物,比如汽車尾氣和吸入的二手煙中,就含有氰化氫。我們甚至把氰化物穿在身上,比如有著“人造羊毛”之稱的腈綸,它的化學名稱是聚丙烯腈,其中腈即是有機氰化物。

腈綸格子圍巾

博帕爾是印度重要的小麥產區,卻因大量化工廠的興建,搖身一變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1975年,一座具備年產5000噸高效殺蟲劑能力的大型農藥場正式開始運營,所用主要原料是一種被稱為異氰酸甲酯(MIC)的劇毒液體,這種液體曾被納粹用來毒殺猶太人。

書中主角——行走時必須四肢著地的“動物”的原型,

是一位在毒氣泄漏事件中被毀掉了脊椎的孩子。

1984年12月3日的夜晚,

博帕爾出現了太多這樣的動物,

他們“曾經是個人”,

他們不再被當作人看。

1984年12月3日凌晨,農藥廠內的氰化物泄漏,造成了2.5萬人直接死亡,55萬人間接死亡,20多萬人永久殘廢,而幸免於難者幾乎都有呼吸問題,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這是整個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嚴重的化學工業事故。

被毒氣奪去生命的孩子

20年前在《黑鏡頭》叢書中看到的這個畫面,時至今日再見,我仍因刺痛而不忍直視。所謂黑鏡頭,我曾以為是攝影師們掀開黑色的鏡頭蓋,對準的黑色畫面。今天寫這篇文章時,我才恍然,其中的黑色,其實是這些孩子生前看見的最後一種顏色,沒有光澤,失去生機。

但也許,她也是幸運的一員。因為緊隨災難之後的,是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試圖掩蓋災難嚴重性的逃避行為。她也不會看到,事發15年後,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與UC合並,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工廠,試圖為自己身上的毒性“洗白”。

一位物理治療師和博帕爾地區一位7歲孩子的腳

當這場已經被人們遺忘的化工災難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人們才在25年後等來了印度地方法院的判決:各自將面臨最高兩年的有期徒刑(其中一人已經死亡)。這荒謬的“歷史上最慢的第一步”,她已經沒有機會再去嘲諷。

從1906年《純淨食品與藥品法》頒布以來,“化學給人們帶來了更美好的生活”,讓人們相信實驗室裡“走出”的化學合成物比天然的食物和藥物更安全有效。但顯然百年謊言給了我們除了美好生活之外,更多的意外和恐懼。

這是一場由化學合成物引發的百年謊言,和人類疾病、生存之間的對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