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還相信養生嗎?太極拳名家、書畫家60歲離世,引髮網友激烈討論

著名吳氏、陳氏太極拳名家,著名書畫家梅墨生於2019年6月14日(農曆己亥五月十二日)下午5點18分因病逝世,享年60歲。

梅墨生

中國太極網發布訃告:著名太極拳家梅墨生先生仙逝。呈現如下簡歷:

梅墨生,號覺公。齋號為一如堂。書畫家、詩人、學者、太極拳家。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學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研究員,中醫影響世界論壇副秘書長,國際健身氣功聯合會科學與養生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藥文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武術七段,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

早年從民間隱逸武者俞敏先生習武,為太極拳大家李經梧、道家仙學泰鬥胡海牙先生入室弟子。為道家南宗太乙門第23代傳人。

消息一出,生前好友、廣大太極拳界、書畫界等人士及大量網友紛紛表示震驚、哀悼並惋惜,畢竟60歲,對於一個長期注重養生、太極名家、知名書畫家來說,的確也算是英年早逝了。一時有關太極、書畫等養生的問題引起了廣泛而激烈討論。

人大教授、博導,著名批評家陳傳席更是語出驚人,一時激起千層浪。

老古話說:理不辨不明。爭論當然不是壞事,但中國自古也有「死者為大」的傳統,因此帶有個人情緒的表達肯定會遭到大多數有識之士的指責。然而其中引出的有關傳統文化養生的話題確實值得探討與釐清,畢竟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奉行:「在生死面前,一切皆是小事」的人生觀。

(一)、養生與長壽無關

網友笨笨樂862認為:養生可以使你生活表面覺得很光鮮亮麗,很有格調,但與長壽無關。我家有一對老人是我見過最不注重養生的,他們這年代人能使一家人吃飽飯己不錯了何談養生?女的一身是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老人該得的病全齊話,三十年前就己基本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因中風後臥床己四年,男的退休後迷上了參加自行車騎遊,去過海南嵩山拉薩(火車),至80歲時因車禍至大腿骨折才停止折騰,平時二大優點一是節水節電至你無法想像,二是專吃剩飯剩菜誰倒跟誰急,但儘管二人如此不重養生,但他們至今己92歲高齡,估計再活個10年也不無可能,所以我總結養生與鍛煉等只是給人感覺好點而已,與長壽無關!壽命可能是天註定,只要我們無法達到改變天的旨意就且活且珍惜吧。

網友用戶3142201880959認為:俗話說人的壽數天註定,我理解是指先天遺傳因素。我家就是很好例證。我的爺爺奶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分別以84和78歲離世,算高壽了,那時人均壽命才50多歲。我爸爸是101歲故去,他的五哥97歲去世,他的小妹現已96歲了。他其他兄妹也都活到80歲以上。他們都沒有刻意養生,後半輩子也不參加體育鍛煉,但年輕時是運動健將,身體底子打的好,加之身為廣東人,愛吃、會吃,營養水準高。再有就是勤奮,我爸一直工作到95歲,且頗有成就感。最後就是愛幫助人,行俠仗義,積德積壽。如果還有的就是他們活在無汙染的年頭比我們長。我體會有個好的生活習慣就是最好的養生了。

(二)、養生鍛煉是必須的

網友遠方更美88認為:不能因為健身教練早逝或者養生專家太極拳傳承者早逝而否定後天鍛煉的重要性,我家遺傳有呼吸系統免疫力弱的基因,我奶奶氣喘,我父親氣管炎,我生於冬季,從小就氣管不好,一感冒咳嗽氣管發炎……小時候是有名的病包,我十幾歲就開始注重鍛煉,自學武術套路,六字訣,氣功……堅決不吸煙,飲食清淡,說實話我吃了好多葯,走南闖北,走到哪裡鍛煉到哪裡,鍛煉後感覺神清氣爽,早晨鍛煉回到家裡頓時感覺家中空氣沉悶汙濁,鍛煉後在電腦坐的時間長也不感覺累,自身精神和生活質量非常不錯。當然鍛煉解決不了遺傳的問題,但是絕對會改善改良,有質量的延長壽命。所以我感覺養生和鍛煉是必須的,生命在於運動,動靜結合,適度適齡科學的鍛煉身體,絕對對身體有好處,我一生深受其益。我們不是要活的多麼長,而是要活的陽光和快樂!一個好吃懶做,大吃大喝,嗜酒如命,天天麻將館生活的人和一個注重養生,堅持健身鍛煉,戶外活動的人精神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

網友乾德堂1認為:養生,這一概念,在中國社會的現實中,具有重要作用與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一養生,與人與生活與社會的積極作為是必不可缺的。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無論是精神還是思想中,養生的意義,有可能是今天的我們所缺乏理解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養生基本可分修鍊與食養。在養生整個過程中,自幼而始,自死而終。將人的一生皆置於一個」養"與」育"的曰常生活之間。於此同時,將養生進而為修鍊,以增強機體功力為基本導向為原則。終其一身而有目的的去追求。這是中國傳統社會環境中對「養生"的基本理解。「食養",作為養生,就更是與日常生活親和。一年四季每氣節皆有應對的日常草本。這類植物,原本山嶺丘原,野地田邊處處存有。但凡請讀書人,指點一二,自可尋得。不必化費且效果甚佳。這是中國傳統社會環境中非常常見的生活「食療養生",驅病、防病,那更是於無意之間起作用。若略有深入則可強身於曰常之間。其實這些基本的「養生"之法,對於中國今天的社會,應該具有更積極與重大的社會作用與價值。再說梅墨生先生的養生,或精於理而疏於行,或行不深而略於精,故使初入老年既生突變。雖人生無常,但若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養生"之法,但凡常人亦皆可得。說到養生信與不信,此真實為中國傳統社會數千實踐所成,唯實行方可見真效果,既有益於人生也有利於社會

(三)、長壽不是養生帶來的

網友1988年冬天的龍認為:沒注意過養生!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做累了躺一下,躺夠了起來走走,沒必要刻意去追求什麼!

至於一個人能活多久我覺得完全是命中注定,也就是基因決定的!

我見過粗茶淡飯活到八九十歲的,也見過粗茶淡飯五六十歲就走了的!大魚大肉八九十的也有,抽煙喝酒八九十的也有!年紀輕輕得了癌症離世的也有(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名:人李詠!他沒錢嗎?他不知道養生嗎?他恐怕比你我要在乎的多!)

所以我覺得人活著開心就好,該乾活的時候不要偷懶,該享受的時候不要吝嗇!大家其實都很忙,那有時間搞養生!明天和意外都不知道哪個先來,所以不要刻意的去搞那些虛頭巴腦東西,說不定適得其反呢!

說白了生死由命,富貴在天!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過好每一天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網友玉駒66認為:本人不是醫生,不是專家,只能談一下個人看法,不一定對。人的生命、壽命與基因關係可能最大,其他的都是次要因素。有的家族60歲,有的家族80歲。60歲基因的注意飲食、注意養生、注意鍛煉,可能活到66,不注意的可能活不到60.但是也基本接近。80歲基因的注意飲食、注意養生、注意鍛煉,可能活到88。不注意的可能活不到80。這個養生專家、太極專家如果不注意養生,不練太極,或許連59也達不到。或許55就英年早逝了,正因為鍛煉了,養生了,才多活了幾年,也有可能。因為我們了解的信息有限,盲目下結論不一定對。

(四)、養生不宜過度

網友任普6296認為:

從太極拳手梅墨生短壽想起

梅公多才多藝,積幾十年功底,正是欲展宏圖之際,不幸因不治之症去世,令人婉惜,亦感痛心。

我與梅公雖無往來,但略有印象。在梅公諸長中,他的口才是最好的,其次是他的文筆。

梅公的去世,屬於疲勞致死。具體情況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武的疲勞:在頭條上首次看到梅公打太極拳,感覺他打得有點生硬,前後動作有時斷勁,還沒打出應有的水準。打得好的太極拳,會使打拳者,觀賞者都感到輕鬆、舒服。打太極拳應該做到「以心運氣,以氣運身」,綿柔舒緩,流暢自然。不充分帶氣,或行氣不足的太極拳,打多了於身體無益。撫案書畫,間以不到家的太極拳,只會累上加累,更顯疲勞。

文的疲勞:從偶而看他的電視教學得知:無論他教太極拳、教國畫,都是提出一個問題後,展開又展開,延伸又延伸,他說得不累,別人聽著也累。當時他說得挺帶勁,過後他一定會感到比聽的還累。在書畫頻道初期的空中教學中,曾聽了他半節課,講得內容是國畫空白,講了半節課,還只是鋪墊,於是就把電視關了。真正通達者,幾句話就把問題說得明朋白白。

人在迷茫中奮進最累。梅公射獵多,興趣廣泛,有些問題一時弄不明白,抓不住重點,看不懂同行的門道,聽不懂行家的話,擁塞過多,負擔過重,難免累心傷身。

搜尋梅公信息,方知梅公有那麼多頭銜,真難為他了。對古物我不懂,對太極拳,對書畫略知一二。在空中教學中,我認為有兩位老師的水準是最差的,其中一位就是他。後來,看來他是行了。

太極拳與國畫是相通的。一拳退進,如一筆提按。一管之筆,太虛之體。

雖然梅公愛好太極拳、國畫,因他求學中羈絆過長,未充分享受其樂,加以身兼數職,多事纏身,志向高遠,致使累心過度,患病去世。

養生未得要領:傳統養生理論認為:靜是陰陽的中和態。靜是勝於知足、勝於快樂的好心態。養生在於養心。養心在於內心守靜。養生不守靜,等於白養;不懂養生而能守靜仍為養生。身體的累,累不壞人,心上的累,能拖垮人。

網友華哥說門市生意認為長壽與養生、鍛煉有些時候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凡事不要過度,所謂的物極必反,陰陽調和,老祖宗的話更值得我們深思!譚延闓注重養生好美食,活了50歲(也好書法)。太極拳名家大多五十多歲,也有幾個六十多。只有二人活到七十、七十一。平均也是六十左右。不鍛煉的長壽者,近看楊振寧(近百歲)也說不鍛煉,周有光112歲,長壽經驗——從不鍛煉養生,從不吃任何補品。當然,這僅僅是個例;我們再來看看一些極端的,你見過哪個運動員很長壽的?人的長壽決定於很多的方面:有人說基因、自己的身體素質、養生、鍛煉、靜止等等,誠然,這些都是因素。但是我個人的觀點:長壽,最主要的還是心態。1、一些不鍛煉式的「靜」,其實是「心靜」,而並非就是身體不動。以前偶爾聽過一個故事報導,一個得癌症的人,醫生已經判了死刑了,但是這個人並沒有因為癌症而整體鬱悶,而是抱著一顆開放的心態,成天樂呵呵的一種樂觀的心態,走走路等等,到後面竟然發現癌症已經好了(當然,這也有可能是良性的癌症)。2、這個心態,其實是由自己決定的。整體愁眉苦臉,整體算計這個那個,整天惦記著那一天自己死了怎麼辦,這樣的潛意識實際會把人帶入一個誤區的。隨遇而安是最好的表達,養生只能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一味的以長壽為目的的養生,天天各類補品往肚子裡填,要不就是天天不吃飯這樣的方式就是不可取的。以前聽過一個做保健品直銷的人講,只要一粒藥丸就能保證人一天的能量,我當時就笑出來,人的身體各種器官機能,存在即是合理的,任何的尖端儀器都不可能比人的器官精密,一粒藥丸就可以,那麼必定會更改人體器官的機能,這叫做死得快。同理,鍛煉也是錦上添花而不是為了長壽而鍛煉,過度的養生和過度的鍛煉都是一種愚昧。信不信養生、要不要養生、如何養生,這些都不重要;鍛煉不鍛煉、如何鍛煉才關鍵,更重要的是堅持並保持生活的一個態度、信念才是最重要!人生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就是豁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本來基因很好,祖宗各代都是長壽,結果你自己成天把自己搞得神經叨叨的,本來好的基因都被你破環了。

太極、書畫能養生嗎

對於太極拳、書畫的養生功效,很多人也持肯定態度。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在《畫法簡言》中說:「太極圖是書畫的秘訣」。梅墨生生前也曾多次撰寫文章探討太極與書畫的關係,其中在《中國書畫與傳統太極文化理趣 》一文中指出,如果我將這些太極拳論移用於書法創作的指導,無一不合。諸如一氣呵成,氣機貫通,中正平和,動靜相兼,照顧八方等原則完全通用。

終年92歲的書法大家林散之

既然太極與書畫相通,那麼書畫的養生功能從何而來?書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氣,散心中鬱也。故書畫家每得以無疾而壽,「壽從筆端來」,練習書畫本身就是體育運動。

唐朝有個和尚皎然,曾作詩:「濁酒不飲嫌昏沉,欲玩草書開我襟。」道出了書法有排解鬱悶、憂愁,使人昂揚向上的作用。

宋代詩人陸遊說:「一笑玩筆硯,病體為之輕。」是說練習書法,筆下生力,墨裡增神,沉重的病體也變得輕鬆怡悅起來。

練習書畫不僅要展紙揮毫潑墨,還要用心用神用氣。每日臨池握筆,開卷書寫,必然端坐凝視,專心致志。寫字作畫時頭正、肩松、身直、臂開、足安;執筆則指實、掌虛、掌豎、腕平、肘起。一身之力由腰部而漸次過渡到肩——肘——腕——掌,最後貫注到五指,運行於毫端。中醫學認為:「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黃帝內經》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七情太過可使臟氣失調,書畫可調節心態,使情緒穩定。狂喜之時,能凝神靜氣,精神集中;暴怒之時,能抑鬱肝火,心平氣和;憂悲之時,能散胸中之鬱,精神愉悅;過思之時,能轉移情緒,抒發情感;驚恐之時,能神態安穩,寧神定志。可見,書畫能調節情緒,促進人的身心健康。也可以說,書畫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藥物療法。梅墨生在一次《太極拳、太極內功和太極養生》的講座中葉指出: 我跟著中醫長壽考察團專門去廣西巴馬考察那些長壽老人,他們很多都不練拳,然而他們很長壽。長壽有很多原因,經過我們考察發現他們有一個共性:心性淡泊、勤勞小動。

終年94歲的書法家啟功

有人作出統計:從漢代至清代,這個在人類平均壽命25歲~60歲的時代,著名書法家們的平均壽命卻很高,例如,唐代的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虞世南80歲;其後的楊維禎74歲,文徵明89歲,董其昌82歲,梁同書92歲,翁同和85歲,何紹基74歲……

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當時人類平均年齡為40歲~62歲,著名書法家們壽命更高了;進入現代、當代,著名書畫家們平均壽命已經超過90歲,例如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章士釗均、林散之、沙孟海、啟功、高式熊等等享壽90歲以上,朱屺瞻、蘇局仙、孫墨佛、張充和等更上了百歲高壽。

終年86歲的書法大家於右任

當然,長壽養生是非常複雜而深奧和廣泛的話題,是個大學向。中國傳統文化裡許多門類如中醫、茶道、太極、書畫等等具有養生功效是毋庸置疑的,但凡事講究度,運用不得當或過度,或許也會起反作用。在中西方融通的今天,過分依賴養生也不足取,適度依靠現代醫學手段也是必須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