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好膽固醇,未必都是「好人」

對血脂稍有關注的人,大概都聽說過「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說法。在眾多脂蛋白膽固醇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一直都被認為是「好人」,體內水準應當越高越好。但實際情況是,這並不絕對。

由於膽固醇本身不能溶解於血液,它必須依附在脂蛋白上才能從周邊組織進入肝臟,並在肝臟中被分解代謝、排出體外。作為膽固醇載體的脂蛋白分為兩種,即高密度和低密度。通常認為,只有高密度脂蛋白才能完成上述運送任務,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稱作「好膽固醇」,可降低心臟病風險;低密度脂蛋白會把膽固醇運送至動脈,容易造成膽固醇在血管的堆積,增加心臟病風險,所以常被稱為「壞膽固醇」。

長期以來,很多人試圖通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到降低心臟病風險的目的。但一些臨床試驗發現,使用藥物升高「好膽固醇」水準後,並未對心臟起到保護作用,或是保護作用很弱。研究者認為,這一結果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能夠升高「好膽固醇」的藥物,卻不能達到預期的護心效果。因為「好膽固醇」可能無法直接預防心臟病。

另有研究發現,「好膽固醇」水準升高也可能由某種罕見的基因突變引起,在這種情況下,心臟病風險反而會升高。比如,某些人體內的B類清道夫受體1(SCARB1)基因發生突變,導致高密度脂蛋白喪失運送膽固醇的功能,此時,儘管他們體內的「好膽固醇」水準很高,也很難從周邊組織被運送至肝臟,實現清除目的,反而會在動脈中累積導致動脈阻塞,增加心臟病風險。

應該說,「好膽固醇」對心臟的保護作用更多取決於它發揮功能的方式,而非數量。如果你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準低於1.0毫摩爾/升(40 毫克/分升),還是應當通過控制飲食、改善生活方式和適當運動調整,並不建議通過藥物手段調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