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9歲還是中年,做好這四個方面,健康長壽一點都不難

隨著全球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和老齡化,WHO對年齡分期進行了重新劃定:44歲以內 青年人,45~59歲中年人(壯年期),60~74歲年輕老人,75~89歲真正老人,90歲以上長壽老人,100歲以上百歲老人。

祈福醫院治未病科主任李躍華教授說,按照這一規定,中年期和老年期明顯推後,在中年期應該注意養生防病保「健康」,不能等到衰老之後才進行預防;老年期則應注意延緩衰老。

WHO認為,健康長壽 = 60%生活方式 + 15%遺傳因素 + 10%社會因素 + 8%醫療因素 + 7%氣候因素。

由此可見,在影響健康長壽的因素中,遺傳、社會、氣候、醫療等因素等所佔的比重並不算大,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才是保持健康延緩衰老最重要的因素。

李躍華教授說,健康科學生活方式是需要培養的,而培養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於自己,也就是說保持健康延緩衰老要靠自己。

以下是健康科學生活的四個方面,從今天開始主動培養起來,向健康長壽邁進!


01、合理膳食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可見「食」是第一性的,有了「飽暖」,才思長壽。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營養的膳食。WHO對老年慢性病患者提出了 「三高四低」的飲食原則,即高蛋白、高纖維素、高維生素、低鹽、低脂、低熱量、低膽固醇。

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符合老人生理狀況的膳食結構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保證一定的熱量。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補充足夠的維生素。75歲以上老人多數需要補充維生素,老年女性比正常需要量多供18%~20%,老年男性應多供12%~14%。

3)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製品,保證一定量礦物質的攝入。建議每人每天平均飲奶300ml,攝入30g~50g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海帶、裙帶菜及其他海藻補碘,菠菜、海藻、木耳、大棗等含鐵量豐富可補血,牡蠣、扇貝及動物的眼睛和睾丸可補鋅。

4)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保證高蛋白、低脂的飲食。

5)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

6)每天足量飲水。飲水應少量多次,不要感到口渴時再喝水。飲水最好選擇白開水。老人每天可飲水2000ml左右,應多吃粥和湯類。

02、適量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適量運動不但有助於保持健康的體格,還能降低患高血壓、2型糖尿病、結腸癌、乳腺癌和骨質疏鬆等慢性疾病的風險,調節心理平衡、消除壓力、改善睡眠。

老年人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運動時間約為30~60分鐘,可以步行、慢跑、游泳、球類、太極拳等。

03、杜絕不良的生活方式

吞雲吐霧、酒醉飯飽、熬夜無度生活方式是健康長壽的大忌。戒煙、限酒、保證充足睡眠是人體保健、益壽延年的重要手段。

04、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誰能保持心態平衡就等於掌握了身體健康的金鑰匙。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個性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易產生自我中心、內向保守、胡亂猜疑、急躁、愛發牢騷、依賴性強等不良的心理狀態,甚至產生焦慮症和抑鬱症等老年精神障礙。

首先,要糾正心態,保持平常心。這點對於原來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老年人來講尤為重要。離退休後,就不要再攀比職位高低、成就大小,要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和處理周圍事物。這樣就不會嘆息「人走茶涼」,因失落感的困擾而影響自己的心情。

其次,要勤用腦。「用進廢退」是自然規律,要讓腦子為斷接受「新奇的體驗和刺激」。

再次,要積極參加社會文化活動,進行思想上和感情的交流。避免獨處與封閉,主動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及生活節奏的改變。

最後,多參加針對老年人的心理衛生知識講座。進行個人諮詢,及時疏導不良情緒,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使身心均處於良好狀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