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慢性胃炎以及胃潰瘍是因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嗎?

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是引起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在以上疾病患者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超過90%以上。

幽門螺桿菌在慢性胃炎中的作用:幽門螺桿菌可抵禦胃酸侵蝕,長期在胃竇部寄生,其體內的尿素酶分解產生氨,中和了胃酸,使幽門螺桿菌周圍呈現局部中性環境,適宜於幽門螺桿菌生殖引起胃炎,致病機制還與以下因素有關:

1.幽門螺桿菌呈螺旋狀,具有鞭毛結構,可在胃黏膜層中自由活動,並於黏膜上皮緊密接觸,直接侵襲黏膜。

2.幽門螺桿菌的代謝產物(氨)及分泌的毒素(空泡素蛋白)可引起炎症反應。

3.幽門螺桿菌抗體可造成自身免疫損傷。

除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外慢性胃炎的發生還有自身免疫破壞胃粘膜(如甲狀腺病、糖尿病、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患者)、胃十二指腸反流、胃粘膜功能減退、胃粘膜淤血等因素引起。

幽門螺桿菌在胃十二指腸潰瘍病中的作用:

1.幽門螺桿菌憑藉自身毒力因子(包括幽門螺桿菌在胃壁黏膜定植的因子和誘發組織損害的因子)的作用,在胃壁黏膜定植,誘發局部炎症和免疫反應,破壞局部黏膜的防禦——修復機制。

2.幽門螺桿菌增加胃泌素和胃酸分泌,共同造成胃十二指腸黏膜損害;

3.尿素酶分解產生的氨除了保護幽門螺桿菌本身外,還降低黏液中蛋白含量,從而造成黏膜屏障損害。使胃酸、胃蛋白酶對胃黏膜自身消化作用增強最終形成胃十二指腸潰瘍。

根據以上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機制,充分說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發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小克認為治療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要在殺滅幽門螺桿菌的基礎上合理應用胃粘膜保護劑、抑酸劑、促進胃黏膜修復劑有利於病變治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