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結核耐葯,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 沙巍教授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呼吸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結核耐葯,那麼近,又那麼遠……

文 | 傲嬌的利多卡因

受訪專家 | 上海市肺科醫院結核科 沙巍教授

來源 | 醫學界呼吸頻道

我國每年都在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開展各種宣傳活動,以提高公眾對結核病對健康、社會和經濟造成的破壞性後果的認識。

近幾年,與「細菌耐葯」一樣,「結核耐葯問題」越來越嚴峻。由於結核菌發生變異導致了結核耐葯,已引發了全球的關注。

醫學界傳媒有幸採訪了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結核科沙巍教授,讓我們一起看看「該如何應對結核耐葯問題」

沙巍教授接受醫學界傳媒採訪視頻

結核病(tuberculosis)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臟器,以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最常見,佔各器官結核病總數的80%-90%,是最主要的結核病類型。耐藥性肺結核是指感染了對抗結核藥物產生了耐藥性的結核分枝桿菌的肺結核病人[2],如果對利福平耐葯被稱之為利福平耐葯結核病,對異煙肼和利福平同時發生耐葯被稱之為耐多葯結核病,「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2018年全球結核病報告》指出,全球估算利福平耐葯結核病患者數約為56萬,其中耐多葯結核病約佔82%[3]。利福平耐葯結核病和耐多葯結核病的治癒率低、死亡率高,是目前結核界面臨的重大挑戰。

圖1.耐藥性結核病的分類

02

「結核耐葯問題」加劇,到底為哪般?

耐葯結核病的增多,無疑給結核病控制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導致「結核耐葯」發生的原因主要為:

圖2.「結核耐葯」的原因

除了圖中的重要原因外,造成耐葯和耐多葯的原因很多。

沙巍教授強調:

「對結核病不規範的治療是造成「結核耐葯」的最主要原因。比如患者沒及時到結核病專業防治機構接受正規的治療和管理,或者自覺癥狀緩解就私自停葯,有癥狀時再服藥,這樣循環往複地不規律用藥,不僅無法治癒疾病,還將加劇「結核耐葯」。

結核病用藥基本原則: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這不僅是醫生需要堅守的治療原則,也是患者需要了解和知悉的。所以,沙巍教授提醒得了肺結核的患者:「聽醫生的話,按時吃藥,沒錯的!」

肺結核患者經過規律藥物治療後,判斷肺結核是否完全治癒並不難。

「肺結核治癒」的判斷標準為:塗陽肺結核患者完成規定的療程,連續2次塗片結果陰性,其中1次是治療末的塗片。

完成療程是指塗陰肺結核患者完成規定的療程,療程末痰塗片檢查結果陰性或未痰檢者;塗陽肺結核患者完成規定的療程,最近一次痰檢結果陰性,完成療程時無痰檢結果。

圖3.肺結核治癒的判斷標準

03

「耐葯」既成事實,怎能無動於衷!

沙巍教授在採訪中告訴我們,「耐葯結核」會導致病人服藥療程延長,普通肺結核病人療程在6個月左右,而耐葯結核病人可能要長達1年半至兩年,這無疑增加了患者本人、患者家庭及社會的負擔。抗結核需用一些二線藥物進行治療,這些藥物往往價格非常昂貴,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臨床中當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結核病人對結核藥物不敏感後,這類患者將結核分枝桿菌傳染給身邊人時,受感染者可直接罹患耐葯結核病,甚至是耐多葯結核病。」

我們都不願面對「無葯可用」的那一天,為了改善「結核耐葯」現況,沙巍教授提出下面幾條建議:

1.從源頭抓起,儘早就醫,準確診斷。患者出現可疑癥狀立即就醫,不拖延;醫生謹遵規範流程,規避漏診和誤診。

2.治療規範。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標準化或是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並督促患者規律服藥;患者謹遵醫囑,防止病情發展為耐葯結核病。

3.加強管理耐葯結核病人。患者應做好個人防護,比如佩戴口罩(因防護效果最佳的N95口罩較為悶熱,可選用日常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時與他人隔離;及時消毒結核患者被褥、碗筷等日常用品。

4.與結核病人親密接觸者,如存在罹患結核病的高危因素,可預防性服用抗結核藥物進行預防。

「結核病可防可治,務必要做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儘早治療!」這是預防結核病、控制結核病疫情最主要的手段。

在採訪的最後,沙巍教授跟我們分享了一段話,以饗讀者。寫在第24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為了完成終結結核的大任,需要提高科學研究水準,加強科技創新實力,腳踏實地、真抓實乾、求真務實,因地製宜、聯防聯控,落實國家結核病防治策略,科學嚴謹宣傳普及結核病防治知識,真正做到有效預防控制結核病的流行和傳播。」

沙巍教授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結核科主任,結核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華醫學會結核分會常務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結核病專科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防癆協會非結核分枝桿菌專業分會主任委員,青年理事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防癆協會臨床委員會介入組組長,上海市防癆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醫療促進國際保健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委員,NTM學組組長。

《中國防癆雜誌》副主編。2005年德國柏林肺科醫院訪問學者。2011年-2012紐約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主持國家級課題2項和省部級課題1項,在國家級雜誌和SCI雜誌上發表論文近六十篇,主編、參編多部著作。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華夏醫學科技獎三等獎一項,2017年獲得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傑出青年人才獎」,2018年獲得中國防癆協會「全國最美防癆人」稱號。

參考資料:

1.《實用內科學(第15版)》

2.http://www.feijiehe.org/fjh/nzxfjhgnytd/1881/

3.《2018年全球結核病報告》

4.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NzQzNDQwNw==&tempkey=MTAwMV9jU0grN21GRFZZb08rRURqY3dLQlh2NS1vSC1jc3lrNEpjbWhsZHNzaWp2cmtWQkJJcEk3SVk4OERIeVVVTHg1Nk80a1l3ZnhhNFhPSUU1M1BwNXptMjhKeVBCNERteTJkVW1XNXQ2Z2VBTE1RaHB3SWFiemZvbXI5UHE1RXd0RGNyT0lBWlRKTzRGZjZKbmFTcnpGQlpyaXB2bWEzTk5qWWJaWTJRfn4%3D&chksm=7c9c1dd24beb94c4458131276caf63fae6171246e14e6a8681d911a3abc26eb1c924f217eba9#r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