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 | 這裡贅肉多是脾虛 養成這些好習慣能健脾!

近年來,中國人不僅肥胖人數升得快,而且多以向心型肥胖(梨型身材)為主,不少人年紀輕輕就挺起了大肚腩,這將增加脂肪肝、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呂沛宛表示,腹部贅肉增多主要與脾氣虛弱有關。打個比方,脾的功能好比家裡的女主人,濕邪好比垃圾,女主人勤勞就能及時打掃房間,把垃圾清掃出去,如果女主人生病了,身體疲憊,房間的垃圾就會堆積起來。對於身體也一樣,脾功能弱就不能清理好身體的「垃圾」——濕氣。一旦脾濕過重,就會傷脾陽之氣,脾氣受損,無力將食物轉化為營養,而滯留為水濕,濕久必濁,囤積為脂肪。此外,吃得多、久坐、缺乏運動也是原因所在。

好習慣能健脾

飲食有節

《說文解字》徐注說:「脾主信藏志,信生於土。」「脾主信」說的是脾的功能是有節律的,因此就要做到作息有序,一日三餐時間規律,飲食有度,不暴飲暴食。《黃帝內經》中還說,老人「七十歲,脾氣虛」,也就是說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消化能力也開始自然減退,因此對於老年人吃飯更要注意。

適當運動

中醫講:「動則生陽」,即在肌肉運動中可以產生大量的熱量,所以脾陽虛的人,可以適當鍛煉,運動量不需要太大,但是活動時間可以稍微長一點,慢跑、游泳、散步等中等強度的運動都是脾虛者比較適合的項目,此外,手腳發涼適宜用溫補療法,也可以通過運動補虛祛寒以增強機體生命力。

健脾葯膳

健脾粥

組成:黨參(或西洋參)3克,山藥12克,陳皮3克,薏苡仁10克,芡實5克,粳米(或小米)30克。

功效:粥中黨參(或西洋參)可以補氣以生津,從而達到補益脾胃之功,山藥、薏米、芡實是補養氣血三寶,三者同氣相求,都可健脾益胃,在《神農本草經中》中都被尊為上品。「凡上品之葯,法宜久服,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以脘腹脹滿,食少吐瀉之症最為相宜,粳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以及多種營養成分,可以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健脾養胃。

益脾餅

組成:白朮30克,乾薑6克,大棗250克,炒山楂10克、雞內金15克,麵粉500克,植物油、食鹽各適量。

做法:將白朮、乾薑用紗布包紮好,放人鍋內,下入大棗,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後用小火熬煮1小時左右,除去藥包和大棗核,留湯備用,把棗肉攪爛成棗泥待用。將雞內金研成細末,與麵粉混合均勻,再將棗泥倒入,加入葯湯適量,和成麵糰。將麵糰分成若乾小劑子,做成薄餅,用小火烙熟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開胃消食,是脾胃同調的餅乾食物,可以給小孩當零食吃,適用於食欲不振、食後胃痛、慢性腹瀉、慢性腸胃病等患者。

脾虛易疲勞,常喝山藥紫米粥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中藥師陳曉慶推薦,早餐可煲山藥紫米粥長期食用,能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適合脾胃虛弱、體虛乏力、貧血失血、心悸氣短者食用。

材料:鮮山藥1段,紫米100克,紅棗3-5個,冰糖適量。

做法:將紫米淘洗乾淨,放入清水,浸泡1-2小時;山藥流水中去皮切滾刀塊,紅棗去核洗凈;鍋內紫米先用旺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至粥將成時,加入山藥、紅棗一起煮15分鐘,加冰糖調味即成。Tips鮮山藥一般以條粗、質堅實、粉性足、色潔白者為佳。若整根尚未切開,可存放在陰涼通風處;若已切開,可蓋上濕布保濕,放入冰箱保鮮或削皮後切塊,分袋包裝,再放入冰箱保鮮。

三招能緩解腹部肥胖

按揉腹部。

腹部肥胖者可每天摩腹,方法是雙手疊掌沿著臍周順時針摩腹,力度要輕柔緩慢。還可用空心掌拍打腹部,每次半小時。

葯膳調理。

脾氣虛弱導致的腹部肥胖,可通過吃藥膳達到健脾運濕效果。推薦日常喝點蓮子山藥粥,取蓮子30克、山藥80克、粳米50克,鍋中放入洗凈的粳米、蓮子和山藥丁,加足量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煲成粥即可。蓮子有補脾止瀉、滋養補虛的功效,山藥能健脾除濕、補氣益肺、固腎益精,二者合用,效果更佳。

配合中藥。

腹部肥胖者想減掉大肚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耐心,可在醫生指導下配合服用以益氣健脾為主的中藥,如香砂六君子丸,其藥性比較柔和,每次15粒,每天3次。若伴有血脂高、腰膝酸軟、食慾不佳、舌苔厚,還可服用河南省中醫院自製葯——消痰通絡丸、血管軟化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