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580期】

用中醫改變生活

今日練習

陳某,男,31歲,2007年3月15日初診。

腰酸困2個月余。由於長期伏案坐立工作,患者兩月前開始出現腰酸困、乏力等癥狀,西醫診斷為「腰肌勞損」,未予治療,建議多活動,做理療。無奈找中醫診治,他醫認為是「腎虛」,與金匱腎氣丸,服用兩月仍無效,而找余診治。

現症見:口、唇、鼻乾,不欲飲水,汗出多,活動後尤甚,腰酸困、乏力,晨起刷牙時覺酸困加重,食納可,二便調,眠安,舌質淡,舌體浮胖水滑,齒痕明顯,舌苔薄白,脈沉細。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麻黃附子甘草東加味

上期原醫案

許某,男性,47歲,1978年5月4日初診。

右頭痛2天,自感無精神,兩手逆冷,惡寒無汗,口中和,不思飲,咽紅多濾泡增生,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

處方:麻黃10g,炮附子10g,炙甘草6g,川芎10g。

上藥服1煎,微汗出,頭痛解,未再服藥,調養2天,精神如常。

按語

惡寒,無汗,右頭痛,少陰傷寒證。脈沉細,自感無精神,兩手逆冷,口中和,不思飲,少陰病表陰證。咽紅多濾泡增生,西醫診斷:咽炎。此屬虛寒表證少陰病,治以溫陽解表,與麻黃附子甘草東加味。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302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其汗,以二三日無裡證故,微發其汗也。

各家論述

《沈注金匱要略》:麻黃附子湯中以附子固護表裡之陽,且助麻黃、甘草通陽散邪。俾邪出而真陽不出,即開鬼門之變法也……麻黃、附子一散一補,固本通陽,則病去而不傷陽氣。

《證治準繩·傷寒》:麻黃、甘草之甘以散表寒,附子之辛以溫寒氣。

《古方選注》:以熟附固腎,不使麻黃深入腎經劫液為汗,更妙在甘草緩麻黃,於中焦取水谷之津為汗,則內不傷陰,邪從表散,必無過汗亡陽之慮矣。

——END——

推薦閱讀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29元體驗瘋狂中醫基礎班!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